? ? ? ? ? ? ? ? ? ? ? ? ? ——作者:秋燕
? ? ? ? 看到這張照片,我被深深的震撼。這張照片是航拍的紐約的中央公園,我沒有去過紐約,但從照片可以看出,這中央公園的遼闊、俊美。特別是公園的對面是高樓密集,兩邊的對比是那么鮮明:一邊是自然,一邊是凡俗;一邊是清靜,一邊是喧囂;一邊是風景,一邊是繁華。非常的不登對。打破了我們對城市固有的印象和觀念。城市可以在公園里,在自然中,而不是公園在城市里,在樓群的夾縫里。
? ? ? ?也許同我們祖傳的居住觀念有關,也許同我們人口眾多有關,也許同我們的利益首位有關。在城市中特別是一線二線城市里,寸土寸金,如有一點空閑地首先考慮的是建商業街寫字樓小區,是這塊地蓋樓后能得到多少收益。特別是這幾十年流動人口的增加,村鎮年輕人到城市打工,城市里居民小區越蓋越多,越蓋越密,人們休閑鍛煉的地方也越來越少,如果有場地面積也不大,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如年前農村的大集一般熱鬧,人碰人臉碰臉。
? ? ? ? 中央公園的設計師弗雷德里克.奧姆斯特德說他的設計理念是這樣的:一個城市要想在世界都市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更加注重人類勞動的更高成果,而不是僅僅注重那些賺錢的行業。他說,"城市里應該有大量的圖書館。教堂,俱樂部和酒店",不能只為一般的商業服務,也要為"人文、宗教、藝術、學術"服務。
? ? ? ? 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不僅是有大型商場寫字樓居民小區,更要有森林有大片的綠地,開闊的空間,什么也不種植也不開發的原生地貌,是濕地就讓它原滋原味,是樹林就讓它成片生長,是湖泊就讓它保持原狀。我們現在城市里的景觀可以說絕大部分是人造景觀,少了自然的韻味,沒了原始的相貌。
? ? ? ? 再就是我們的城市很多是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建設規劃的,后來隨著人口的增多,工廠單位的增加,越來越擁擠,人口擁擠,車輛擁擠,房屋擁擠,讓人們的幸福感也打折扣。10年前省會城市很少堵車,10年后省會堵車成常態;10年前大家都不認識霧霾的霾字,10年后霧霾兩字常掛嘴邊;10年前孩子上幼兒園很簡單,10年后孩子上幼兒園得找熟人得半夜起來排隊。人口的急劇增加,但是相配套的功能和服務設施并沒有跟上。很多時候在大城市里生活,感覺的是緊張疲憊喧囂。如果我們也有紐約這樣的中央公園,那得有多少市民找到休閑健身的好場所,年青人約會談戀愛的好環境,小朋友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歡樂嬉戲的好場所。
? ? ? ?又想起前幾年去的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墨爾本在澳大利亞也是比較繁華人口比較多的城市,看下面我當年拍的照片,你就能感覺到,他們的城市在花園里,在森林里,在大自然里。
? ? ? ?注意這些照片就是在墨爾本市中心拍的,并不是在郊區。而且路邊隨處可見兩個人摟不過來的參天大樹,寫字樓和寫字樓之間是大片大片的草坪和鮮花。當我看到墨爾本市里面那些幾人摟不過來的大樹時我的眼淚都下來了。為什么我們的城市就看不到很粗的樹,為什么我們的城市擁堵污染是那么嚴重,為什么我們整天的挖路修路拆了建建了拆,為什么我們的公園還都圈起來收門票,為什么我們滿大街的環衛工人時時打掃衛生還有好多煙頭紙屑。一個城市的先進文明并不是全靠有多少高樓有多少超市有多少工廠來衡量。城市的先進文明更應該是居民的舒適感和幸福感和歸宿感,而不是很多的居民撇下生活了大半生的城市去海南買房去北海養老去巴馬養生。
? ? ? ?是時候好好想想我們的城市應該建成什么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