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干杰同志的文章《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和原則,提供了全面落實改革任務的行動指南。
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這項改革具有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應對風險挑戰。面對國內外的復雜形勢和風險挑戰,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有助于加強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航船行穩致遠。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保證,通過改革可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社會活力。
三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需要通過制度改革解決自身面臨的特殊難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改革的方向和原則包括: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二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通過改革提升黨的領導水平,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形勢和任務。三是調動全黨積極性。激發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推進改革和發展。
重點任務涵蓋:一是建立健全學習機制。加強理論武裝,推動學習成效轉化為實際行動。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選拔優秀干部,解決亂作為、不作為等問題,提高干部隊伍的現代化建設能力。三是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加強黨組織的全面進步和全面過硬。四是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提高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強化黨員在網絡空間的作用。五是實施人才政策。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吸引和培養高水平人才。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措施,旨在通過制度創新和改革實踐,不斷提升黨的領導力和執政能力,確保黨和國家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