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很顯然,這是一起醫療差錯或護理不良事件,但是在這起每家醫院都發生過的醫療差錯中,卻因為出人意料的結局引發關注。
這是一起由實習護士發錯藥引起的……
9月19日晚,據微博大V@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 爆料,幾天前在北方一家三甲醫院兒科,實習小護士不注意把別的患兒的紅霉素給另一個孩子靜滴大約五分鐘,事后沒發現不良反應。醫護真誠道歉并愿意免除醫療費,家長不肯走醫調委,要求賠五千元,協商暫時沒達成,孩子媽媽昨天來科里吵了一通后,把孩子扔在了醫院里。
(以下圖片截自@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 微博)
護士通過微博私信,與“理想記”詳細講述了事情經過——
9月20日下午,“理想記” 微博透露最終結局:今天上午孩子媽媽接走孩子,賠付五千元,由護士長和帶教老師承擔,雙方簽署免責協議,實習小護士被停止實習,未知是否能畢業,醫院兒科決定今后不再帶實習生。
該事件引發了網友的議論,但是大多數網友的觀點還是比較鮮明的。
網友A:的確必須首先錯的是護士,還好只是紅霉素,這要是別的也許就出大問題了,辭退應當,以后當不了護士雖然可能她覺得委屈,但是她犯了護士不該犯的錯誤沒辦法,這是給所有醫護人員一個大大的教訓必須細心。其次,當媽的把患兒扔醫院算啥啊?
網友B:確實是做錯了,醫護能夠主動認錯協調解決,說明你們無愧于白衣天使的擔當,希望你們今后順利,至于孩子家屬,確實有憤怒的理由,畢竟誰都不愿意呢親人被用錯藥,討要說法,要賠償都可以談,都不過分,但最后這下把孩子扔到醫院真夠差勁!
網友C:出了問題沒事兒,萬幸。我也是寶媽,如果道歉免住院費用我覺著差不多了。不過護士一定要認識到自己錯誤。我個人的看法。但是把孩子單獨扔在醫院我不能理解!跟孩子有關系嗎?餓了渴了磕了碰了那是你的孩子!拿孩子當什么呢?
網友D:醫護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你救治了一萬個人可能都沒什么,但是只要一個出錯,一個,再想吃這碗飯就很難了。不管怎么樣,是當事實習護士和帶教老師的責任,因為這個而放棄了整個兒科的實習護士是很不妥的做法。
很顯然,這是一起醫療差錯或護理不良事件,但是在這起每家醫院都發生過的醫療差錯中,卻因為出人意料的結局引發關注。在這起事件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們思考?
用藥差錯為何頻頻發生?
用藥錯誤,這個問題幾乎每個醫院都發生過。據統計,用藥錯誤占所有醫療差錯和醫療事故的20%左右。而其后果的嚴重程度也不同,輕者無異常,重者可致死。“醫學界”也報道過一例疑似因羅紅霉素緩釋片和復方甲氧那明膠囊聯用導致茶堿中毒致死的事件。美國醫療機構每年因用藥錯誤死亡的患者達數千例,對患者造成嚴重損害,每年增加醫療機構成本費用達幾十億美元。從開處方到用藥,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用藥差錯就幾乎不可避免。
對所有護士來說,查對制度恐怕是工作中最重要的準則。不僅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在醫院實習,查對制度是老師們反復強調的事。藥物中有許多聽似、看似的,患者也有同名同姓、同音的情況,稍一疏忽就會出現用藥錯誤,可見查對制度的重要性。有數據顯示,20%~30%的用藥錯誤就是由護士引起的。在這起事件中,實習護士就是因為沒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導致了用藥對象錯誤。
但即使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也無法杜絕用藥錯誤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處方錯誤。北京2012年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有14%的用藥錯誤歸咎于處方錯誤。由于我國護士的主體是大專學歷,大部分護士對于藥物的使用和藥理知識并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在藥物發放前只有醫生和藥師有可能發現處方錯誤。但一旦發藥后,只有那些高年資或高學歷的護士才有可能發現處方上的問題。
這起事件中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實習護士竟然單獨給患兒用藥,這可以說是管理上的重大差錯。因為根據規章制度,實習期或試用期護士必須在帶教或高年資護士的指導下才能給患者實施醫療行為。因為老護士工作時間越長,就越擔心出事,工作就越謹慎。筆者當時在醫院實習以及工作的第一年,所有的操作都有帶教老師或高年資老師在旁監督。很顯然,如果實習護士的帶教老師在邊上監督并及時糾正,那這起差錯事件很可能會避免。
兒科醫生已經不夠了,還取消護士實習?
故事結局中,患兒媽媽的舉動已經讓人大跌眼鏡,但院方取消兒科實習的做法也讓網友們難以理解。我國兒科醫生短缺在業內眾人皆知,而兒科護士更是如此。
兒科本來是臨床醫學四大學科(內外婦兒)之一,但因為兒科本身的特殊性,兒科護士工作負擔大、工作場所暴力頻繁、職業危害風險高,兒科護士的離職率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取消兒科實習,對于護理學生的培養實在不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兒科護士的工作負擔。
再加上許多三甲醫院取消了兒科,兒科實習點的日益減少對于兒科學科的未來發展無疑雪上加霜。
有網友吐槽道:“這就是個惡性循環……再這樣下去,看兒科越來越難、給兒童打針的一針見血的護士越來越少……寶爸寶媽自己看書給娃治病的日子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