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胸前帶著荊棘,歌唱著死去
之前聽說過《荊棘鳥》,贊譽它為"澳大利亞的《飄》",很早之前讀過《飄》,心想如果很相似的話就沒有再讀這本書的必要。上周發現電子書里有這本書,想到好久沒讀過外國名著,那就正好欣賞一下。
故事講的是一家三代人的命運和愛情,但是每個人的命運和愛情都有相似也有不同之處。主線是梅吉與教士拉爾夫的禁欲之戀,又牽扯出梅吉的母親菲奧納的愛情和梅吉的女兒朱絲婷的愛情。
整部書略長,節奏也略慢,花了較長的時間讀完整本書后,很多細節其實都忘了。我決定再看一下83版電視劇重溫一下故事情節。兩者結合讓我對整本書有了較深的印象,也讓我對每個人物有了更加立體的理解。
像多數外國名著一樣,人物和景色的處理都很細膩。故事起源于在火車站時神父與梅吉的相遇,兩個人的眼睛里映出了彼此,也預示著后來一生的羈絆。小時候的梅吉是最幸福的,拉爾夫可以無所顧忌地表達出對梅吉的疼愛,梅吉也可以在害怕時緊緊抱住神父,說"答應我你永遠不會離開我"。
轉折性的一幕大概就是瑪麗 梅森舉辦宴會。梅吉穿上了玫瑰灰的禮服,這個顏色讓拉爾夫對梅吉的看法有了新的改觀,她不再是小孩子了,她已經變成了一個很美的少女,穿上量身定做的禮服可以迷倒很多小伙子,讓他不知所措。也正是這次宴會,瑪麗直白地揭露了拉爾夫愛著梅吉,是一個男人對女人的那種愛。拉爾夫不承認,但心里已經開始害怕?,旣惖乃劳七M了情節發展,拉爾夫為了上帝放棄了梅吉,梅吉也選擇了嫁給盧克離開了德羅海達。
梅吉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很多人垂涎拉爾夫,但只有她贏得了拉爾夫的全部。
拉爾夫說過
為什么如此牽引我的的心靈,為什么要占據上帝都無法占據的地方
在島上的日子是梅吉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光,他們纏綿繾綣,只屬于彼此,上帝也無法干涉。但就在我們為梅吉祝福的時候,迎來的就是猝不及防的巨大悲劇。
得到過的失去才最痛心。梅吉從上帝那里偷來了一個孩子。所有人都能看出來他是神父的孩子,但神父忽視了所有的暗示。所以26年后,上帝奪走了他,也奪走了拉爾夫。但拉爾夫是死在德羅海達,死在梅吉的懷里?;钪臅r候不能正大光明的擁抱依靠,彌留之際能在愛人懷中,這也算是上帝的仁慈吧。
從本質上來講,其實盧克和拉爾夫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只為了自己的事業,他們都不要梅吉。
梅吉一直是被首先拋棄的人,這是她作為女人的悲哀,命中注定但又無可奈何。
梅吉和菲的命運如此相像,雖然她對梅吉的關心少得可憐,但她一直旁邊在觀察者梅吉的生活,她知道梅吉的所有事情。她知道梅吉與神父相愛,她知道梅吉的婚姻是為了找尋愛情替代品,她也是第一個知道孩子是神父的人。所以后面母女兩人聊天時才會如此針鋒相對而又互相理解。
"我們是在哪里走錯了呢?""一生下來。"
很心疼菲,她對另一個男人的愛沒有錯,弗蘭迪是無辜的,帕迪也沒有錯。真的等到陰差陽錯后,才知道要珍惜眼前人。
從梅吉對兒子戴恩的喜愛中,我就預感到最后戴恩一定是死掉了,這樣才能達到最強的悲劇效果。偷來的終究要還回去。戴恩活脫就是更完美的拉爾夫,他應該更早去侍奉上帝。
戴恩是幸福的,梅吉只寵愛他一個人,朱絲婷也只愿意親近他,連拉爾夫羨慕他對上帝的忠誠,所有人都贊美他的英俊與虔誠。在電視劇中,拉爾夫來德羅海達遇到了戴恩,戴恩尊敬的稱呼他"father",英語中的神父,巧合的是拉爾夫也真的是他的father。這里出現了兩幕一家三口互相擁抱的場景,梅吉擁抱住了她一生中最愛的兩個男人,也圓滿了她一生的希望,有個家,有個丈夫,有個孩子。但戴恩離開的太快,只有26歲就匆匆奔往上帝。但他沒有經歷過苦痛,他的人生很幸福。他是這個世界上不應該存在的人,所以他應該離開這個世界。
朱絲婷也是幸運的。她很像盧克,她不需要愛,只對表演感興趣,雖然她不愿意示弱,從小梅吉就不關心他,她也不愿意接近除了戴恩以外任何一個人,但是"荒漠之地的生命",也拯救了她。覺得自己和朱絲婷有相像之處。朱絲婷不美,骨子里很倔強,不要求別人的寵愛與關心,也不愿意輕易向其他人求助,對于他人的關心和幫助,總想著什么時候要還回去。話都憋在心里面,之后就再也沒機會說出來。很多錯誤都推到自己身上,想的太多,生命都浪費在了無用的煩惱上。
文中另一個人物大主教是個很睿智的人,他知道拉爾夫的玫瑰,也知道拉爾夫的兒子戴恩。
有耐心的人是一定會等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帕迪等到了菲,梅吉等到了拉爾夫,戴恩等到了上帝,雷納等到了朱絲婷,德羅海達等到了終結。
玫瑰花是美麗的,但最終它變成灰燼,只剩下荊棘。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仍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看著玫瑰變成灰燼。
PS。話說張伯倫真的是很有氣質的演員,不過是GAY,那么拍戲的時候真真是覺得迷之尷尬。梅吉和盧克現實中是一對夫妻,也算是意外之喜。
Christ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