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國時期,有兩個風流瀟灑的男子。
一個果敢又多情,那個著名的事變成就了他的歷史地位,他的愛情里有美滿也有遺憾,他叫張學良。
一個多才又多情,那首《再別康橋》成了經久的絕唱,他的愛情故事不斷的被現代人茶余飯后所提起,他叫徐志摩。
他們都有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結發妻子,后來成了前妻。
她們,一個叫于鳳至,一個叫張幼儀。
她們都活成了傳奇。
2.
于鳳至大張學良3歲,當年她的父親救過張學良的爹張作霖。張作霖發達后知恩圖報,讓自己最看重的兒子娶了于家的女兒作為回報,也是強強結合。
張學良對這樁被安排的婚姻是抵觸的,縱然結了婚也沒有把她捧在手心里。只是后來,她的所作所為贏得了他的尊重,他敬重她,讓著她,即使在外面風花雪月也不會把女人帶進家里。如果沒有遇到趙四小姐,也許兩個人會白頭偕老,可惜的是歷史不會重演。
她以一個女人的胸懷包容了他的一切,把他的最愛請進了家,三個人也曾有一段同出同進的和平時光。
后來,張學良被幽禁,兩個愛他的女人輪流陪伴照顧,有四年的時間里,于鳳至與張學良度過了朝夕相伴的艱難歲月,只是艱難也摧垮了她的身體。
為了治病,她遠赴美國,多年等待等來一紙離婚書,從此再不曾相見。
張學良成就了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傳說,留下于鳳至獨自在異鄉苦苦堅守。為了生存,為了救她最愛的那個人,她一頭扎進了股海,憑著大女人的胸懷和膽識在商界闖出一片天,積累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家業。
然而,掙再多的錢她也不是為了自己,“救漢卿,我要奮斗到最后一息”是她堅持下去的信念,她花巨資辦房產,目的只有一個,“我將所有的錢都用在買房子上,就是希望將來你們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時候,這別墅可以作為他和趙綺霞兩人共度晚年的地方,這也是我給他最好的禮物。”
他真的很幸運,一生遇到了兩個愛他如生命的女人,只不過,終有一個被辜負。
于鳳至,這個大女人,有大女人的所有美德,也有小女人對愛情的渴望和忠貞,她終將是個傳奇。
3.
與于鳳至相同的是,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對這樁婚姻徐志摩同樣沒有什么美好的期待,不同的是,張幼儀在婚姻中從來沒有得到過徐志摩的憐惜。
張幼儀比徐志摩小4歲,出身富裕家庭,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她的哥哥看重了徐志摩的才華橫溢,徐家老爹看重張家的財富,于是強強聯姻成了外人眼中的美滿。
只是,生性多情又浪漫的徐志摩,很是看不上這個他眼中的所謂的舊式女子,縱使她也受過良好的教育。婚后,徐志摩就選擇了留洋海外,在那里他遇到了驚為天人的林徽因,于是展開了強烈的攻勢。
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和決心,徐志摩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這個時候的張幼儀肚子里還有未出生的孩兒,看盡了徐志摩的冷眼,失望之極的張幼儀選擇了在離婚協議上簽字。
從十五歲輟學走進徐家,如果沒有這場離婚的變故,她會是一個安于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婚姻的不幸,被迫分手,她走上了另一種道路。
分手后,她也留了洋,讀書、教學、開公司,她的經營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成為當時響當當的女企業家。
寡居近三十年后她選擇了再婚。
她愛不愛徐志摩,她自己給出的答案是“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她深深的愛過這個詩一樣的男子,并且久久沒有釋懷,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放下了很多,被遺棄后,她更多的選擇了靠自己。
她把自己的人生分為兩段: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后,兩種人生境遇,成就了一個女子的傳奇。
4.
在那時的婚姻家庭觀念里,她們無疑是最好的結婚對象,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端莊秀麗、善解人意、包容大度,她們贏得了身邊所有人的心,除了那個她們最在乎的人。
縱然她們再好,再優秀,也依然被辜負,愛情里不是足夠好的兩個人就能夠在一起,有些情說不清道不明,正如我們看一個順眼的人怎么看都順眼,一個一眼看不中的人,怎么看還是不那么順意。
被分手不是末日的到來,對她們來說,分手變相的給了她們自由,雖然不情愿,卻讓她們勇敢的去選擇另一種生活,成就了那個更好的自己。
5.
每每看到她們的故事,總是不自覺的心疼,這樣的好女子,不是應該被善待的嗎?
然而,造化總是弄人,在對的時間里遇到了錯的人,如果這兩個瀟灑男子如他們的父親一般,也會對這樣的女子珍愛有加,可惜,他們更注重的是自己內心的情愫。
換一個角度,如果她們一生順順當當,相夫教子,還能給我們留下這么多的傳奇故事,恐怕終將淹沒于歷史的長河與那些蕓蕓眾生一樣籍籍無名。
不是被辜負才成就了她們,是她們這種人注定在哪里都不會黯然失色。
她們用自己的行動成就了一段傳奇。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