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在現代社會,節奏緊張,關系復雜,難免心理會有一點小問題。心理學如此的火,在一個側面來說,也可以說明現代人的問題。
很多時候,很多的的心理問題其實并不嚴重,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排解,便可以療愈。奈何一般人,都不知道排解的方法,卻一直郁郁寡歡。
本月剛好讀到的書本,就是臺灣作家周志建的《故事的療愈力量》,此書定性為心理類。在書中,周志建老師,通過N個故事的組合,介紹了對于心理的問題、心理的創傷,通過訴說的方式,寫作的方式,一步一步的進行療愈。
周志建老師提出一個心理學的一個名詞:問題外化,其基本原理就是,當事人,通過訴說、寫作的形式,將內心的問題、事件、痛苦,表達出來,其內心的情緒,得到一個釋放的效果。
志建老師,給出了一個通俗的說法,閱讀之后,讓人覺得十分的接地。
“講述自我的故事或者自由寫作,就好比自慰一樣,根本不需要別人,就可以讓自己獲得安慰”。
其實很多時候,日常生活中的煩惱、郁悶、苦惱,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手段,抒發出來,即能讓自己的情緒得到平復,又不會讓身邊的人受到影響,可謂一舉兩得!
如果晚上,因為煩惱、問題、心煩的時候睡不著,不妨起來,把心中的事情,真實的寫下來。
寫完之后,你會發現,心中那復雜的情緒,真的平復了一些!
自我就像一個系得很緊的結,它只能在緊張中存在,如果那個結完全松開,那么自我將和那個結一起消失。那就是為什么每當我們想到自己,都會有一種微妙的緊張來到我們身上。相反,每當我們很放松的時候,我們就不怎么感覺到自己。如果我們完全的放松,我們將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單獨中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