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句話,是對我大學四年的領悟。本想說是總結的,還是給自己留些余地的好。原句是:如果痛恨所處的黑暗,請成為你想要的光。
不能說我悲觀,畢竟我比誰都樂觀,大言不慚,更何況木心還說,悲觀是一種遠見。我成為不了自己想要的光,是因為漸漸認識到,這個世界并不需要我去照亮。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有遠大夢想的人,就算以前寫過什么101個目標,像什么10年后月入...多少萬來著?后來就沒放在心上。但我卻是記得很清楚,我一直都期待的生活是什么樣子,花前柳下,看書吃茶。
我對這個世界,沒什么可以痛恨的,畢竟很多事自己也無能為力,世間的險惡似近似遠,誰拿得準。
卻有許多害怕的。
先說一個我曾用過的自我安慰的例子,天黑獨自回家,要走很長一段山路,心中有鬼作祟,轉念想想,我要是被嚇死了,不也是鬼嗎?那我怕鬼干嘛呢?于是索性關掉手電筒,甚至還唱起了歌,道路在不算明亮的月光下也清晰了起來。
《胡蘿卜須》被稱為法國黑色童話,那么當胡蘿卜須把鼴鼠拋向天空的時候,是不是也在想這個命題?
不過寫下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于樸樹唱的《清白之年》,“數不清的流年,似是而非的臉”,以后將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居無定所,常說江湖險惡,但我感覺我現在思想更險惡。
回到前面說的,四年得出這么句話,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但卻是我心境的真實寫照。還記得剛上大學那會兒,我說要變得外向一些,要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到頭來發現不過是學會了一些虛與委蛇的詞匯。
寫到這里,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為這段時間沒怎么看書,胡思亂想就變多了。但我們終究還是要敢于去面對內心的黑暗,我們的成長依賴這些負的能量,就是這樣。當然,事實上沒你們看見的那么黑暗,卻也不會相差太多。還有一些寫出來又刪了的話,不如多留些思考的空間。
最后有一句話:
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北島
現在之于過去,未來之于現在。
恍惚間,仿佛才剛踏入大學的校園。
愿多年后再舉杯,酒未灑,夢未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