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命急迫,我們時常會在遲些時候才能有所感悟。這個節點模糊黯淡卻又倏忽而至。所以當它直立當下時,往往讓人猝不急防驚慌失措,而心悽悽然。
? ? ? ?這是物傷其類的感傷,抑或純粹是望死亡項背的內心觀照?那么,為什么會反應遲鈍以至驚悚觳觫呢?是對死亡的無知才生畏么?
? ? ? ?昨日,往返四百公里奔同事母喪。一路風馳云聚,天地同悲,人心黯然。同事母前日慶生宴上還言笑晏晏,身體康健。其兒孫喜樂心下慰安。就是老人自己也歡喜非常,晨茶暮飯起居如常。誰料,無常來去居然無有定時。在老人樂享鍋碗瓢盆的曲子里,唐突撞腰。夕陽殘照,俗世凄美,斯人已矣!
? ? ? 作為同事,感同身受悲從中來,所以約齊同道趕往吊之,盡心撫之,齊力葬之。
? ? ? ?俗語云:死者為大。在孝道親情風行的中國,這就是天大的理,海深的情。能讓死者入土為安且不讓生者遭遇來自道義的非難,實乃幸事。而今之中國,快速步入老年社會。加之艱難國情下,合理而不合人道的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執行,中國的家庭變得單薄而脆弱。長輩們常有繩斷細腰的憂懼,老有所養恍如夢中。獨生子女為生計忙,上有老下有小,奉養不濟,人事難全,孤獨無依。更有經濟繁榮催化下的人心不古。年輕人隨時代經濟潮,遠走他鄉,唯利是圖。而在那桃花盛開遙遠的小山村,只孤守著一群群老弱。新名詞叫,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他們的生存細碎和教育簡單姑且不談。就連老人的喪葬入土都變不是問題的問題,成了問題。
? ? ? ?一位同事,老家是陜北的白于山區。一村的年輕人幾乎走空。有老人過世,得由村委會出面召回遠在海角天涯的同村子民。否則,壽材就無人擔抬,孝子欲哭無淚。更何況,人情大如天的遠村,人事但若不周,則人情涼薄。若有膽敢雇請人工,又會被戳斷脊梁骨。或者有人膽敢仗著闊綽,寄回不菲的份子錢。錢可能會被摔在地上,老子缺人不缺錢。敢問游子何以應對?因此,無依的老人會提前造好自己的三尺塋穴,待得時日,無聲潛入,坐以待斃。人間慘相竟堂皇上演!但凡有一根香火者,一經召喚,無論你官居幾品,身在何處,一定要排除萬難,匆匆以赴!世情艱深如此,茍活者,情何以堪?
? ? ? 然,游子的悲催遠不止此一種。是可以給你討生活的崗位,都會有千規萬矩,律條加身的!在單位里,笑對千人,人情周全者,也許會被人情的春風吹拂,獲得恩準。說不上還可以乞請幾位精壯好友,以應事急(手握權柄者不在此列)。在崗位上,若只埋頭向前,冷面側身過,活的只留形影。到家,能只手撐天否?至于,被千刁萬難,被僵硬蹂躪,是稀缺的,也為人性所不許。
? ? ? ?世情演進如斯,非一人一時可以左右。身陷虎牢也不必怨天嘆時,與人為善,與人為友,邁步走去,車到山前必有路。
? ? ? ?信乎哉?
? ? ? 人世艱深,生命匆匆。請以夏花的姿態傲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