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來講,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可說是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學習與人的關系。雖然如此,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看到的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都能十分有效地提高人的素質、素養!那么,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就在于許多人的許多學習其實是原地踏步的、是缺乏效率、缺乏質量的!由此可見,要想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素養,學習就得講究效率、講究質量。
根據筆者的經驗,學習要講究效率、講究質量,學習者須從以下六個方面去努力:
1.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習的方向,是學習要到達的目的地。學習只有明確了方向,明確了要到達的目的地,學習才會少走彎路,少走歧路,學習才會有效率、有質量。否則,兩眼一抹黑,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永遠沒有效率,自然,也永遠談不上質量。
2.要有明確的學習計劃。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后天干什么,這一周解決什么,這一月解決什么,今年要干些什么,等等,學習者在學習前必須有計劃、弄明白,只有這樣,學習活動就能按部就班,減少猶豫的時間、減少選擇的時間,學習就能有效、高效,學習才會有效率、有質量。否則,邊走邊看,臨時抱佛腳,會不知不覺地浪費掉許多寶貴的時間,最終讓人遺憾終生。
3.要有恰當的學習方法。對每一個人來講,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做事時不能不講究方法。方法恰當,事半功倍;方法不恰當,事倍功半。對于學習而言,這個道理同樣適用,而且更重要。為什么呢?因為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自然也不同;學習者占有的學習資源不同,學習方法也會不同;學習者擁有的學習手段不同,學習方法也會不同;學習環境不同,學習方法也會不同,等等。總之,在這么多不同面前,對學習者而言,要努力做好的就是選擇出最適合、最有效、最科學的學習方法。方法選擇恰當了,學習效率、學習質量自會提高。
4.基礎性的東西要扎實、要牢固、要全面。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必須對基礎性的東西掌握好。基礎性的東西掌握不好,學習越深入,學習過程會越艱難、學習效率、質量自然也就越低。因此,在學習一門學科的時候,開始階段的打基礎千萬不能吊兒郎當,敷衍了事。只有開始的階段的扎實努力,才會造就高端階段的突飛猛進;否則,進入高端階段后,學習的效率、質量會大打折扣。
5.學習過程要勤于反思總結。我們做任何一件事,不論開始的計劃做得多么周密、細致,過程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或漏洞。應該說,這是符合實際的,是符合做事的規律的。雖然如此,但我們總不能躺在這種偏差或漏洞上繼續前進,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會離我們的初衷越走越遠,做事的質量自然更是談不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校正這種偏差或堵上漏洞呢?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勤于反思總結,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習才能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我們的學習才會減少偏差、減少漏洞,學習才會談得上效率、談得上質量。
?6.??要善于啃硬骨頭。學習如果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淺層表層,或停留在簡單易學的層面上,學習的質量自然也是原地踏步,很難提高的。因此,對于學習者來講,學習某項內容或某門學科一段時間后,學習者就必須有敢于向更深層次的挺進的意識、決心,只有這樣,學習才會有進步、有質量。那種一味地在淺學習上兜圈子、不進入深學習的學法,即使學一輩子,也很難真正掌握他所學知識的堂奧。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說過:“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由此可見,學習質量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作為一個學習者,要想使自己的學習有用、有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就必須關注學習的質量!只有如此,學習才會對我們有用、有效,學習才會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