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草記是在讀書過程中記錄任何覺得值得記錄的書中語句、個人想法乃至查閱到的其他資料的筆記,是最原始記錄。
讀書卡片 | 2016.08.24-2016.08.31 |
---|---|
書名 | 超越智商: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
作者 | [美]基恩·斯坦諾維奇 |
版本 | 中文 |
出版社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年 | 2015 |
豆瓣鏈接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05978/ |
第一部分:理性之心
1 布什的“愚蠢”
理性障礙dysrationalia:盡管具有足夠的智力,卻缺乏理性思考和行動的能力
如同情商和智商的分立,理商RQ和智商也是分立的。
2 理性障礙:理性與智力的分離
現象:智力高的人也會采取不明智的行動,或持有毫無根據的信念
廣義智力:日常用語中智力的各方面,包括可評測和不可評測的(如適應性、決策水平、創造力等)
狹義智力:可評測的心理能力。進而衍生出一般智力G
顯然,狹義智力對智力概念的限制避免了廣義智力在解釋“聰明人做蠢事”現象時產生的概念含混、自相矛盾的問題。
2.1 MAMBIT★
CHC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測驗只觸及全部心智因素中的一小部分,其中兩種較為突出:
- 流體智力Gf:在不同領域(尤其是新異領域)運用推理的能力,可以運用抽象的推理任務來測量——智力的過程方面
- 晶體智力Gf:通過學習積累得來的陳述性知識,可以通過詞匯任務、閱讀理解和一般知識測驗來測量——智力的知識方面
MAMBIT:智力測驗所測量的心理能力,即狹義智力認為的智力,實際上就是智商?!奥斆鲄s做事荒謬”這一現象中的“聰明”就是Gf。
本來廣義智力是學者為了避免民間對IQ過分重視而提出的,結果反而加重了民間對IQ的重視和RQ等其他心智能力的忽視-(:з」∠)_求學者心理陰影面積
2.2 理性★
- 工具理性:以最優化的方式實現個人目標。當代決策科學認為,如果人的偏好遵循特定的模式(選擇公理),那么他們的行為應該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則——使得理性的測量成為可能
-
知識理性:個體信念與真實世界之間的一致程度。(又被稱為理論理性、證據理性。P.S.我的理解是和分析能力有點像,從已有的信息中分析出和事實越接近的結論,知識理性越強)
兩種理性之間的橋梁是對未知事件發生概率的預估
3 反省心智、算法心智與自主心智
3.1 雙過程理論心智模型
I型過程(適應性無意識)
自動化、啟發式、人類信息加工的默認方式
特征
- 速度快
- 只要觸發性刺激出現就會強制執行
- 不會加重中樞處理能力的負荷(不需要有注意力)
- 不依賴高層次控制系統的信息輸入
- 并行,不會影響II型過程
涵蓋
- 情緒對行為的調控
- 為解決特定適應性問題而存在的封閉性心理模塊(達爾文模塊,進化心理學提出)
- 內隱學習的加工過程
- 過度學習聯結而產生的自動化激活
舉例:面部識別、本體感受、語言消歧義、深度知覺
II型過程
意識的焦點
特征
- 慢速
- 串行
- 控制過程:基于語言和規則的
- 覆蓋I型過程。I型過程啟發式速度快過程糙,可能帶來非理性反應。II型對I型的成功覆蓋可以應對復雜情況
為了能夠成功覆蓋I型過程,II型過程必須具有以下兩種能力:
- 中斷I型過程并且抑制其反應傾向
- 使用假設性推理和認知模擬,得到優化的反應代替原有反應
假設性推理要求人具有不混淆真實世界表征與假想情景的能力,類似地,我們還需要能夠區分將要采取的行動表征和認知建模過程中嘗試過的備擇行動表征。
一個思考:如果去掉“表征”(representation)這個詞,上面的話看起來也沒什么問題,然而為何非要用“表征”呢?因為這是在假性推理中,一切都是使用抽象的表征(更具體也可以說是語言、概念、符號等)存在的。(想到了符號學的符號三角)
表征濫用:混淆表征狀態的現象。如小孩子說“這根香蕉是電話”時,必須區分真實世界表征(香蕉)與假想情景表征(電話),才能把香蕉當電話玩。
人通過初級表征直接映射的世界給出行動,對初級表征進行復制和去耦操作轉化為次級表征,進而對其進行模擬。從流程圖上來看,次級表征的進行不影響初級表征,而初級表征影響著次級表征。所以人在苦苦思索的時候有時候會轉移視線或閉上眼睛,減少初級表征發生改變對正在進行模擬的次級表征的干擾。次級表征和去耦要求較高的認知能力,而且消耗更多的資源。去耦可能也是導致II型過程串行特性的原因。
3.2 思維傾向與認知能力
反省心智:關注系統目標、與目標相關的信念以及基于當前系統目標和信念的最優化行動——理性參與的心智
算法心智:處理特定任務,為反省心智提供信息和執行反省心智的決策
認知能力的測量是對算法心智的評估
思維傾向包括了
不同的思維傾向帶來不同的認知風格,導致不同的認知、行為和決策結果
3.3 三重過程心智模型★
反省心智(理性思維定勢的個體差異)->算法心智(流體智力的個體差異)<->自主心智(差異多以類別形式出現,極少有連續性個體差異)
理性包括反省心智的思維傾向及算法心智的效率,智力僅限于算法心智的效率。
反省心智的思維傾向構成了支撐個體理性思維的心理機制體系。它必須能夠(1)發起對自主心智產生的劣質反應的壓制;(2)發起產生優化反應的模擬;(3)在模擬過程中獲取理性反應計算所需的心智程序。智力測驗只能評估第一條。
三重過程心智模型
B發起壓制的衡量指標是思維傾向,A壓制的衡量指標是流體智力;D發起去耦操作與理性思維傾向有關,C去耦操作與流體智力關系密切。(書中CD應該是寫反了)
心智程序:個體可以從記憶中提取出規則、知識、程序和策略,以輔助決策判斷和問題解決過程。就像人腦的“軟件”。三重過程的每一重心智在執行操作時都必須以獲取知識為前提。
4 給智力概念瘦身
5 為什么聰明人會做蠢事
過度自信
對偶然事件的過度反應
短視損失厭惡
人類是認知吝嗇鬼
由于啟發式的I型過程是大腦的默認過程模式,因此這種對簡單認知機制的偏好成為人類在面對復雜環境時的天生缺陷。
進化導致的非理性是人類的第二個缺陷——試想遠古時代偏好雖然周全但反應慢的II型過程的人和偏好雖然粗糙但反應快速的I型過程的人相比,顯然前者更容易在猛獸口中喪生,無法傳下基因。
第二部分: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
6 認知吝嗇鬼
提高理性有兩條途徑
- 避免認知吝嗇
- 給自己的大腦安裝好的心智程序,抵制壞的心智程序。
對自己的測驗表明我對數字和概率比語言描述的邏輯更加敏感
人類大腦所遵循的準則是:能不用,則不用,該用腦時也不用。
——大衛·赫爾《科學與選擇:生物進化與科學哲學論文集》,2001
在沒有被告知使用推理進行判斷的情況下,I型過程比完全析取推理更容易進入思維,從而給出錯誤的答案
認知吝嗇鬼的慣用伎倆:屬性替換
用簡單的問題取代難題
當人們對較小結果集合的估值或概率估計高于較大結果集合時,就違反了支配關系原則。
認知吝嗇鬼的工具:生動、出眾與可得性
人們無法抗拒那些活靈活現卻不具代表性的數據的影響
錨定效應:參考值會影響決策結果,壞的參考值會導致做出壞的決策。比如成見、標簽、第一印象等等。
現狀偏見:默認啟發式加工。默認啟發式的操作原則:如果你獲得了一個默認選項,持有到底。這也造成了即使處于壞的狀態并且可以選擇改變,人也傾向于維持原狀。
認知吝嗇鬼會被那些掌握了如何標簽化、如何設定錨定值、如何控制信息生動性的人占盡便宜。
7 決策效應與認知吝嗇鬼
框架效應:人們往往會對本質相同但描述不同的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并且,人類往往會為啟發式過程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道德”、“平等”等等)。
一個腦洞:向老板匯報工作,說完成了90%比說還有10%沒完成更好,前者比后者定下了更積極的框架。
如何打破框架:多角度思考問題,學會習慣性地打破別人給出的框架并自己構建新的框架。
聰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么做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優異。
8 我方立場信息加工
自我
人們在面對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時會有偏見。偏向于“我是贏家”的決策。人們不僅會帶著偏見去評價已有的論據,有時還會帶著偏見去制造論據。
比如熊父母對熊孩子的破壞程度無法正確認識并且偏袒“他還是小孩啊”
過度自信
人們總是會高估自己。超過50%的人認為自己某項受調查的能力在人群中處于前50%的位置。比如我常常計劃著“嗯接下來兩天應該能把論文改完/半個小時應該能把程序調通”等等_(:з」∠)
自認為懂得很多、實則并非如此的人,繼續學習或者修正錯誤的動機和意愿都較弱。
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是減少受到我方立場影響的方法。
TIPS:在產品層面,越來越多的功能則可能讓產品走向無用——用戶難以學會它,便會放棄和尋找更簡單的替代品。這也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一個例子。
9 認知吝嗇鬼的另一個缺陷:深思熟慮后依然戰敗
電車難題:情緒壓制
電車難題中很多人會選擇1換5,但當把問題換成由你推下一個胖子來拯救5個人時,多數人會被情緒左右,不會選擇1換5。仍然能夠選擇1換5的人,壓制了自己的情緒,成功啟動的II型過程。
當無意識的心智左右了反應時,人類往往察覺不到,并且還會試圖編造理由看起來是經過理性思考的。顯然這是一種自我欺騙。
戰敗“冷”啟發式思維傾向
冷認知過程沒有情緒的參與。然而仍無法避免無意識思維戰勝有意識思維。
已有的知識可能會造成妨礙。有些情況下倡導拋棄已有知識來應對,我認為實際上是對抽象能力的要求。抽象的過程可以將一些核心要素剝離出來,使之和已有知識的字面聯系減弱。
抵抗認知捷徑的誘惑還需要意志力。使用語言設定規則,把將來的可能情況都綁定在一起,形成和眼前誘惑抗衡的勢力,有助于增強意志力戰勝誘惑實現長期目標。對付拖延、起床困難、健身等問題可以使用這種捆綁法來戰勝誘惑
第三部分:給大腦安裝好的心智程序
10 心智程序缺陷
常見的好的心智程序有可證偽性、概率與統計等。一個最常用的概統程序就是貝葉斯公式。
即后驗概率= 相似率先驗概率*
其中 H為待檢驗的焦點假設,D為與假設相關的數據集合
多數人會忽略P(D|~H),即焦點假設為假的情況下獲得特定數據的概率。而這個正是很多人犯錯誤、宣傳中設陷阱的地方。陷阱的具體表現為和自己立場相反的觀點下還能獲得自己宣傳中給出數據的可能性絕口不提,大多數人也會忽略,從而被誤導。
崔永元反轉中使用的論據就犯了這種錯誤。就事論事,先不管這個論據是他故意放出引導觀眾(壞)還是自己犯了這種錯(蠢)。
然而概率心智程序的缺失簡直是普遍的。即使是我,在面對此類問題時也往往會忽略一些成分。究其原因除了在研究中較少用到概率統計導致不熟悉之外,數學建模能力的薄弱也非常重要。面對數字較多的問題時能夠抽象成數學問題進行思考,然而面對生活中一些數據量少、數字不明顯的實際問題,往往就忘了使用數學的思維來考慮——還沒有養成好習慣!
11 污化的心智程序
聰明人特別擅長于產生臭名昭著的想法
——史蒂文·拉格菲爾德,《威爾遜季刊》,2004
兩個大腦,雙倍愚蠢
知識投射傾向:用以前大多數正確的觀念作為過濾器處理新數據,使知識積累的更快。
然而當那些觀念不是正確的的時候,知識投射會帶來知識隔離效應,形成錯誤信念的小島,將人困在上邊無法離開。聰明人會深陷于其中不斷犯錯,由于知識投射無法逃離,并且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將信念理性化,避開懷疑者觀點。(又想到了崔永元)
為什么會受污化心智程序的影響
謎因概念引發的基本觀點:能夠傳播的信念,未必正確,也未必有利于傳播者。(最常見的比如“轉發到5個群否則親人會遭到不幸”這種惡毒詛咒式的謎因仍然會被大量的人轉發)
有了謎因理論基礎,首先解答污化的心智程序為何還會存在的問題。
- 對擁有者有好處(文化人類學)
- 適應特定領域的進化環境(進化心理學)
- 推動擁有者/宿主的基因復制(基因/文化協同進化)
- 自身的永生/復制屬性(謎因)
謎因理論所展示的污化心智程序中有些類型不僅會假裝對擁有者有好處(實際上并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而且還會改變文化環境來壓制對自己不利的謎因、影響宿主攻擊其他心智程序的宿主。(比如極端宗教)
這一節的觀點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使用進化論的觀點來描述污化的心智程序,簡直精彩到可以開一個類似寄生獸架構的腦洞了!
避免污化心智程序
- 避免安裝對宿主產生生理傷害的心智程序
- 確保影響目標的心智程序不妨礙目標選擇的多樣性
- 關注同認識世界相關的信念和模型,安裝真實反映世界的心智程序
- 避免拒絕對自身進行評估的心智程序
污化心智程序的可能特點:
- 拒絕評估
- 不可證偽(如盲目信仰)
- 信念陷阱:羅列代價和利益降低被銷毀的可能性(證偽代價太高)
- 反叛屬性(原文為反意屬性,查不到英文原文,我認為應該是反叛意圖的簡稱,就是不安定,打壓其他的心智程序)
12 思維謬誤:非理性思維傾向分類及與智力的關系
連續性聯結認知:從給定的焦點出發,沿著規則為真的思路展開聯結思維。這樣是無法為規則證偽找到正確證據的。
例如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數字的卡片,給出若“卡片一面為元音”則“另一面為偶數”的命題作為規則,桌子上有A,8,K,5四張卡片,問翻看哪兩張可以判斷規則的真偽?多數人會因為連續性聯結認知選擇查看A和8,但應該驗證命題和逆否命題是否都成立,即翻看元音A和非偶數(5)的卡片
因此可以修正認知吝嗇鬼的準則為:
- 可能的話默認使用I型過程
- 必須使用II型過程時,默認使用聯結性認知,而非完全去耦化的認知
理性思維問題的分類
思維謬誤的基本分類表
任務、效應和處理方式 | 認知吝嗇鬼 | 心智程序偏差 | MG&CM | 污化的心智程序 | ||||
---|---|---|---|---|---|---|---|---|
默認自主心智 | 焦點偏差 | 壓制失敗 | 概率知識 | 備擇思維 | 通俗心理理論 | 評估失效策略 | 自我和自利信息加工 | |
生動性效應 | ● | |||||||
情感替代 | ● | |||||||
沖動性聯結思維 | ● | |||||||
框架效應 | ● | |||||||
信念偏差 | ● | |||||||
忽略分母 | ● | |||||||
自我控制難題 | ● | |||||||
聯結謬誤 | ● | |||||||
非因果基礎概率 | ● | |||||||
偏差盲點 | ● | |||||||
四卡選擇任務 | ● | ● | ||||||
我方立場信息加工 | ● | ● | ||||||
情感預測謬誤 | ● | ● | ||||||
確信偏差 | ● | ● | ● |
第四部分:提高人類理性的社會意義
13 增加人類理性及改善非理性的社會效益
還用說嗎?電擊惡魔楊教授的網戒中心及其信徒、崔永元反轉過程形象的崩塌、星座運勢、龐氏騙局……非理性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危害太大了
可以習得的理性
- 用交流代替角色模擬——避免我方立場信息加工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的話,那么和大多數人一樣,你不知道自己和大多數人一樣。(吉爾伯特,2006)
謎因學語言。通過強調信念的傳染性,暗示信念的偶發性。檢查心智程序。
工具理性。學習知識啊少年,并且學以致用養成習慣,把知識轉化成思維方式
改變環境。如事前承諾(每月工資自動儲蓄避免超支)
食物尺寸影響吃的量。這一點可以用在減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