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會有不少的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和感慨吧:為什么有不少曾經很要好的朋友,現在越來越感覺陌生了?為什么很多朋友的關系,都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淡化?為什么和有些朋友相處,反而心里開始有些提防?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友情,都越來越不值錢……
前兩天一個朋友發微信說想要一起吃個飯,他和她女朋友一起過來,還專門問了一下我媳婦兒有沒有休息。
我和他是高中同學,高中時候關系很要好,畢業后各奔東西,偶有聯系,但是從不覺得有過任何疏遠。
也就是最近一段時間,聽說他在工作上總是四處碰壁,煩惱比較多,因為在同一座城市,有機會他會過來找我訴苦,我也樂意聽他訴苦,畢竟是朋友,曾經關系那么好,我很希望他能早點兒脫離當時的那種狀態。
上一次一起吃飯的時候,他提到過他的女朋友,在某個大商場里做化妝品推銷,而她自己也是某個品牌化妝品的代理。
聊到這兒,他開始向我介紹化妝品代理的事,他有意想要讓我也做這個代理,說是沒有成本,工作之余可以當作副業,掙些外快。
可是,我對這些并不感興趣。而他也沒有考慮我是否感興趣,只是一個勁兒地向我介紹這個代理如何去做。
那次吃飯多少感覺有些別扭,但是一想到我們是朋友,曾經關系很要好,而他本人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所以我并沒有太在乎這些。
朋友,本就該是互相信任、互相幫扶的。
但是這一次吃飯,卻吃得非常別扭,同時心里也感覺有些悲哀。
飯桌上我們沒有機會聊太多的家長里短,也沒有太多的機會去互相寒暄,我和我媳婦兒坐在他們對面,從我們坐下來開始,他們便開始問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你們做什么工作?現在工資多少?在哪里住?房子買到哪兒了?每個月房貸多少?……
然后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便是:現在這個社會有多坑,以后生活的壓力有多大,他們某個朋友做著什么工作,每個月的收入又有多高……
再然后就是:他們代理的是哪個牌子的化妝品,化妝品公司的領導有多有錢,手下的員工每個月收入多少,福利待遇有多好,她們用的化妝品效果有多好。后來干脆直接從背包里拿出了他們代理的化妝品的小樣和宣傳冊,像平時推銷的那樣。
我們是來吃飯敘舊的,還是來談客戶的?
媳婦兒和我互相看了看對方,臉上的表情尷尬極了。
桌子上的菜剩了不少,但我們確實也沒有什么心情繼續吃下去了,只等著早點兒結束這場見面。
路口跟他們分開之后,我媳婦兒跟我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樣的飯局,以后別再叫我了;這樣的朋友,以后也別再讓我見了。
我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客戶。
我是想過要幫助你的朋友,而絕沒想過要成為你的客戶。
另外一件事也挺讓我心涼的。
一個朋友在城市里開了一家食品公司,主要做生日蛋糕和一些糕點。她結婚的時候來這邊請客,還特地叫了我。而我結婚那天,她也隨了一份比較重的份子。
微信聊天的時候我們總喜歡互相開玩笑,拆對方的臺,但是對于彼此之間的那份友情,不曾懷疑過。
直到前不久微信上她說自己要開一家會所,需要用錢,看我能借多少。當時我手里的錢不多,大部分的錢得留著還房貸。
想了想,最后還是借了她一千多塊錢,雖然不多,但終歸是一份幫朋友的心意,而她當時,也只差幾萬塊錢,再稍微湊湊就能解決。
她說錢是用來救急的,過兩天很快就還給我。
一周之后,錢還了,但是很快又借了一些。
不久之后我手里需要用錢,便問她什么時候能把錢還我,她沒有回復信息,而是在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之后才把錢還給我。
第三次她問我借錢,我有些猶豫了,但是朋友之間應該是互相信任、互相幫扶,所以便又把錢借給了她。
但是這一次,她沒再還我,無論信息還是電話都沒了回復。
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也是我不愿意見到的。但這是事實,讓人覺得心涼的事實。
怪不得現在的朋友之間都不喜歡談錢,因為有時候談錢真的會讓友情變了味兒;也怪不得有的人喜歡用金錢來試探友情,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友情,根本禁不住金錢的考驗。
“朋友”這兩個字,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越來越重了,一方面是因為朋友越來越難交,另一方面是因為朋友越來越普通。
一種事物的價值總是個它的稀有度成正比,一種事物越稀有,它的價值就越高。
但我不希望這種變化發生在朋友之間。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免不了為生活所迫,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我們不該把自己的朋友也作為構建美好生活的磚瓦。
因為朋友不是我們美好生活的犧牲品,而是需要和我們一起分享美好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