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27日至4月1日,騰越鎮中心學校語文學科研究的課題組部分成員(5位教師)在楊祺老師的帶領下,到杭州參加了為期四天的統編教材的培訓學習。
一? “千課萬人”是部編教材的一場課改盛宴!
? ? 與“千課萬人”相遇,四天潛心參加“千課萬人”全國小學語文統編新教材課堂教學高峰論壇學習。“千課萬人”的活動主題是圍繞對新教材認識與有效使用展開。它集全國頂尖研究力量,采取頂層學理闡釋、名師課堂觀摩、高手點評引路、專家圓桌對話、經典誦讀品鑒、群體參與共享等方式,傳遞新教材最權威的編寫意圖,呈現新教材最豐富的學理探索,提供新教材最多元的詮釋比較,建構新教材最有效的實踐路徑。每天的學習繁忙而有序,豐實而多彩,每一天的學習,都是一次思維與思維的碰撞,都是一次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再思考。全國各地的老師們相約西湖,關懷時代,守望課程改革的精神燈塔,溝通世界,眷住童心,構筑教學探索的詩意家園!遇“千課萬人”品一場課改盛宴。
二 “千課萬人”是統編教材的一盞啟航明燈。
? ? ? 守望與凝思,它照亮了我們把握新教材的歷史方位。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守望語文教育的規律,凝思語文教育的發展,聆聽新教材主編的權威聲音,溝通中國小學語文教育的最頂層與最基層。崔巒、吳忠豪、薛瑞蘋、王松舟等專家的講座猶如一盞明燈。眾里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他們告訴我們,第一,中國人一定要寫好中國字,一萬年以后也是這樣。第二,閱讀是教育的核心,讓每個孩子都種上閱讀的種子!低段語文教學重在夯實基礎,基礎不實,地動山搖,這是為我們低年級教學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有了一個目標,“多識字,早讀書,人生聰明識字時”,同時讓我們對一、二年級統編教材的編寫意圖、教學目的、教學建議有了全新深刻的認識理解,似一盞明燈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指引方向!它既有宏觀的編排統領,又有微觀的教學建議,如:對課文中的圖畫要充分利用。圖畫占據了語文書一半的位置,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是文本的有效補充。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義,還要仔細觀察圖畫,展開豐富的想象。另外,借助圖畫還可以幫助學生寫出自己所思、所想,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科學把握部編教材?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設計為“語言建構與運用” “思維發展與提升” “審美鑒賞與創造” “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語言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態度。王教授幫我們分析了立德樹人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幫我們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更幫我們找到了現在教學中我們的問題所在,切中要點,道出了語文教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提供了載體,更是為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語文課堂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三 “千課萬人”是統編漢字教學的一個導航儀。
? ? 回歸與超越,解讀新教材的文化邏輯。在千年的漢語傳統里,回歸百年語文初心,追求語文課程的當代超越,解讀小學語文教育的課程文化邏輯。主要呈現在識字教學的科學性與多樣化的雙重追求。在漢字背后的知識和規律,深入研究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漢字知識。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僅要教給孩子漢字知識,還要教給他們漢字的規律,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專家們從識字教學的規律給我們講解了如何學漢字,記漢字,寫漢字。讓我們耳目一新:原來每個字都有自己的來源,自己的意義,自己獨特的特點,如何利用漢字自身特點更好的讓學生理解意思,輕松的記住漢字進而能自己學習,如何在一線教學中利用這些,是我們最應該考慮的問題,原來漢字這樣博大精深,原來漢字還有這么多的意義,原來漢字可以這樣學,漢字可以這樣教。寫字教學在文化與教育的雙重視野里,科學序化是人文與高效統一的唯一途徑,而且是簡捷、高效、可行的。語文的本原本就是漢字,許多老師太過注重人文情感的表達,反而會削弱漢字本身的力量。做到人文與科學相統一,才是課堂教學的高效之道。在傳承與創新它體悟新教材的學習方略。學為中心,關注兒童生命成長,讓學習策略與方法更好地支持兒童學習,在傳承中創造更加優化的語文學習生態。歷史回眸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在關于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歷史回顧,讓我們再一次明白了其各自的優勢和不足。特別贊同吳教授的觀點,低段是識字和語言發展雙線重點。
四 “千課萬人”是統編閱讀教學的一泓清泉。? ?
? ? ? 從王崧舟老師的《基礎閱讀和閱讀階層》報告中,我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讀出了層次,讀出了韻律,讀出了每一篇課文不同的美。低段閱讀是最有趣也是最可以探索奧秘的。他給我剛開始執教一年級的老師照亮低段閱讀教學之路。也引我們領略了低段美文的魅力。詩意崧舟,詩意語文,詩意人生。是啊,語文老師是需要不斷地修煉的,需要深度和厚度的,這樣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解讀教材,思考我們的語文教學。經典視角與生態,文化的浸潤,演繹生動,特別是誦讀帶來的自然而然的教育力量。陳琴老師別有味道,她的有字就能唱也很獨道。還有三字以上讀兩遍,兩字讀三遍這樣的讀法,朗朗上口,很容易記住。掌握了吟誦的技巧,詩歌的音樂性及文學元素應成為童年閱讀的引領與階梯。在我們課堂上,感受到不一樣的愛心觀!頂住壓力,保護孩子的天性。是我們聽到最動聽的語言,讓我們更加感到老師的神圣。要善待課堂中卡殼,那是生長痛,我們要懂得向下生長,深深扎根,學習之,實踐之。提出允許課堂上的冷場,尷尬,這是教師成長的生理痛。成長是痛苦的,但是必經之路,只有經歷過痛苦,才能在教學這條道路上化繭為蝶。
五 “千課萬人”引領建構探索尋求新教材的理想課堂。
? ? 教學的生命力總是體現在課堂上,課堂永遠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探索課堂改進,建構新時代的理想課堂,為中國語文教育尋找多樣化的課堂存在,樹立起新時代的課堂典范。這次給我們呈現了以下幾類課型:課型一? 指向情趣創生的漢語拼音課 。課型二? 指向識字規律的科學識字課。如:許嫣娜? 執教的《大象的耳朵》。許老師的話語在每個人的耳畔響起,浮躁的心境立馬會平靜下來,讀書有三到,可是在課堂上,孩子們不僅心眼口都到了,還有動作,表情,這是孩子們全身心投入的課堂。隨文識字,在識字基礎上馬上練習寫“痛”字,環環相扣,用故事將環節串聯起來,合情合理,毫不突兀。從一個字的書寫拓展到相類似結構的其他字的書寫,如此孩子們更易掌握。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轉課堂,課堂才能充滿活力。孩子們讀得真好,演得真好,學得真好!課型三? 指向浸入書寫的快樂寫字課。如:史春妍 執教《動物兒歌》。課型四? 指向童心喚醒的高效閱讀課。竇桂梅 執教“快樂讀書吧”之《神筆馬良》群文導讀導的環環相扣,方法清晰,這樣的導讀課為我們一線教師做了直觀的引領,讓我們明白了“快樂讀書吧”該怎樣設計,該怎樣引領孩子去讀書。通過一本書的導讀不僅教給孩子豐富的讀書方法,更讓孩子們愛上讀書,快樂讀書。讓學生讀進文本,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找找,學會發現插圖線索,時間線索,讓孩子自主體會馬良神筆的神奇體現在哪兒。略讀課文后,又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讓學生品味文本之韻,讓孩子去深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生的靈性得到了生發,精彩的體會不斷,學生的活動非常充分!當學生不斷地從文本中提取信息,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的時候,不知不覺課已接近尾聲,此時老師說,會給“賭徒畫賭具,畫賭資嗎?”老師以此為生發點,引領學生做人的方向,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課型五? 指向童心互動的口語交際課。如:趙志祥? 執教的《童謠童趣》。課型六? 指向提升品味的趣味讀書課。如:曹愛衛 執教《“貝”的故事》課型七? 指向多元共生的學科整合課。如:張敏華《人之初》
六 “千課萬人”審視與對話,展現新教材的異域比較。
? ? 母語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工程,在跨文化視野中,審視我國小學語文教育,在對話中領悟新教材,為新教材研究提供異域比較視角,致力于建設語文教育的中國氣派。如:兩岸三地同課異構—— 一年級下冊古詩《池上》。統編教材三性特點是什么?是工具性、人文性和時代性。三位教師呈上不同角度的同一課。三位老師的教學都有一定精彩:徐老師的課更多體現工具性,預設情節,制作教具,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完成識字任務;羅老師更加注重人文性,關注學生個性體驗,關注學生未來;而郭史老師更注重時代性的引導,從古詩文到現代詩文的引導,注重點撥熏陶。思考:對于現今統編教材特點,是不是應該更好地把三性特點融合,是不是應該基于學情出發,夯實基礎目標,培養學生思維,下有保底,上不封頂,更好地學以致用,服務于未來!領略新教材的觀點交鋒。從理論與實踐的不同視角觀議課,展現新教材教學研究的心靈銳度,為每一堂示范課提供“雙子評論”,引發聆聽與內省。古詩的背誦和理解到底哪個對兒童更重要。執教《池上》的三位老師講課風格各有千秋,讓人眼前一亮,也讓人思緒萬千,大陸的教學徐老師的課堂遵循課標要求以識字和朗讀為主,對于基礎知識的訓練細致入微,課堂在栩栩如生的畫面中展開,讓孩子讓聽課的老師沉浸在美好的享受中。香港的羅老師和馬來西亞的郭史老師更多的是理解詩意和創作意圖,在學生的思維邏輯方面引導的更多,訓練的更多,留給孩子繼續思考的東西更多,課堂不拘泥于一板一眼的教,而是讓學生更多的體會、思考……思辨與展望,解讀新教材的多元理念。當代語文教育需要從復雜性的角度深度解讀,文學、教育、兒童文化、心理等共同構成了新教材的多元文化支持體系,解讀多元理念,在思辨中展望我國語文教育的未來發展與使命。在五次圓桌論壇上1從創作的視角看兒童文學素養培育。從教材的視角看兒童閱讀空間營造。從兒童的成長看兒童識字的當代使命。從兒童智慧的角度看兒童言語交際。從理性思辨的視角看兒童閱讀層階。
? ? 此次相約西湖,歡聚千課薈萃 萬人共享的盛會。關懷時代,守望課程改革的精神燈塔,溝通世界,眷住童心,構筑教學探索的詩意家園!四天的學習是短暫的,但對我們都是永久的回憶,老師們用筆記錄下每一個細節,用心體會著每一個主題,用情感動著這些教師對教育的執著追求和愛。追尋理想課堂的路上,我們憑借他山之石,砥礪前行,讓我們共沐課改的熠熠光輝,一起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