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有這幾個問題?
對現狀不滿意但又無力改變
想努力但是又找不到方向
做夢都想辭職!
哈哈,其實我也是~~~
所以今天分享的主題就是關于轉行、未來規劃。
在幾個月前體驗了為期六天的職場課,今天終于抽出時間寫這篇推文啦,分享的內容是這六天的學習時間里我的收獲,特別是針對想轉行沒有明確目標的人群~
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吧~
01利用冰山模型去分析你的職業
在冰山模型里包括五個要點,分別是處在頂層的“知識技能”“能力”和處在底層的“價值觀”“動機”“性格特質”。
利用冰山模型的五個要點去解讀你現在的工作是否合適你,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你現在從事的工作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在這份工作有你具有哪些稀缺能力?
你是處在新人階段還是經驗充足階段?
你的這份工作是否符合你最初的想法?
你參加這份工作的動機是什么?
還有,你的性格是否適合于這份工作?
把你的能想到的答案全部寫下來,總結出哪些你具有哪些通用的能力,就比如說你跳到一個陌生的行業不會讓你在短期內餓肚子,如果沒有那就在原地好好呆著先吧,畢竟解決溫飽比追逐夢想更重要
在這里借用一句我以前看的一本理財書《小狗錢錢》里的一段話:“一個人掙錢的多少是和他的自信心聯系在一起的。另外,他的精力究竟是集中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還是放到了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有時候,并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掙到錢,永遠要相信一句話:選擇遠遠比努力更重要!
02發現你的隱藏能力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會隱藏著一些不同于他人的能力,有人擅長社交,有人擅長演講,有人擅長研究……那我們如何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呢?主要分為四個方面進行?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意思就是說你感覺自己最有信心做好的一件事。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吧,在2017年年底的時候接觸了寫作,在2018年上半年的時候我一直都嘗試給公眾號投稿,那時候我主要是寫情感領域的文章,但是投了很多稿都被拒絕,我開始有點懷疑自己的能力。
后面在一個寫作交流群里看見了一個公司急需找作者寫軟文,軟文就是在文章的過程中插入廣告,我一看到公司給的題目和要求我就覺得自己能成功,果然,投稿之后很快就過稿了。
第一次過稿極大地給了我自信心,后面又遇到有公司需要這類的稿件我嘗試了投稿也是一次性通過。從這件事當中我就明白了兩件事:第一一定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第二成功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你就會愛上,“信心”真的很重要。
本能
看到這個字眼讓我們想起了在初中學的生物內容里提到的一個“本能”,大概的內容就是:有一個小男孩拿到了一個燙手的饅頭,他本能反應縮回了手。我們職場中的“本能”其實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一份工作總讓你感覺力不從心,無法勝任的話,說明在你的職場本能里面這份工作對你來說不是太理想
也許有人會說,那我可以死啃啊,啃到我能勝任為止,但現實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那么多時間去等待自己成熟的那一刻。這樣的話還倒不如在最開始的時候就選擇好自己所擅長的地方,別人還在迷茫的時候,你已經有明確的目標并且為之奮斗了,距離不就是這樣拉開的嗎?
成長
思考你在做的這件事到底能給你帶來什么?工作經驗、人脈關系還是自我提升?在做這件的時候你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學會成長?
當代智力研究所的權威Rober Sternberg寫道:人類的某項專場專長“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決定的,而是通過有目的的鍛煉獲得的”。
不管我們當下的選擇是什么,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丟失的一個核心點:成長。不要做那只無頭的蒼蠅,你要做那只有目標的鳥兒,飛往你向往的天空
滿足感
你在做的這件事不會讓你感覺迷茫,并且能激發你更多的興致。拿跑步這件事來說,如果你平時是一個很少運動的人,叫你去跑2公里可能都會氣喘吁吁,心想下次再也不干
而對于一個酷愛運動的人來說,則不同,跑步對他來說反而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通過跑步會讓他感覺生活更美好
滿足感正是這個道理,能讓你感覺舒適,也會讓你對生活充滿希望。
03把平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一種能力
有句話大家都很熟知:讀了很多書,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從職場角度來解讀這就句話就是:沒有把你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去幫助自己。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每當問題來臨的時候總感覺用不上。我想存在這類問題主要是沒做好這兩點:缺乏思考和練習
就像你上學的時候那樣,新學了一個數學公式,聽老師講的時候感覺明白了,但是一到自己做題的時候卻慌了,腦子完全一片空白。因為沒有經過我們自己的思考所以不能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還只是停留在知道這個知識點的層面上
今天的分享也是一樣,我把課上學到的知識分享給你們,我不是照搬課堂里面的全部內容,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以及結合自己的經歷去分享我認為好的東西,這也是一種分享能力
學習到一個新知識的時候記得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可以用它來解決什么問題?
以上分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