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西方藝術的人,多少對希臘神話都有所了解。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希臘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是希臘神話。”
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建筑、雕塑、繪畫等)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那么,為什么古希臘神話的影響會如此之大呢?
武漢大學珞珈杰出學者趙林教授在他的新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里回答了這個問題。
古希臘神話的影響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和古希臘神話的優美文化形態有關,二則是它有著極為分明的神話譜系。
趙林教授在書里總結說,古希臘神話是在對神和英雄的崇拜過程中產生的,希臘雕塑中的神像美輪美奐,希臘史詩中的故事瑰麗迷人,充滿審美意蘊,其中不僅展現了武力的較量,也包含著美感與靈性。
而古希臘神話的譜系至少在公元前 6 世紀就已經完全成型,人們后來只不過是在傳承、講述它而已。
再之后的羅馬人,則是把古希臘神話中神的名字換成拉丁名字后繼續傳播,所以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是從小聽著系統的神話開始告別蠻荒、走向文明的。
這就又留給我們一個思考的問題:到底古希臘神話的譜系是如何成型的呢?是天然地自成一系,還是各方神仙齊聚一堂呢?
結合古希臘文明的發端與發展史,趙林教授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書里,分別從南方、北方和東方三個文明源頭,對今日之古希臘神話體系進行追根溯源,并從中總結出古希臘神話的特點,以及古希臘神話對希臘文明,乃至于后世西方文明的影響。
一、古希臘神話的溯源之旅——南方的克里特神話,北方的邁錫尼神話,東方的文化滲透
可以說,古希臘神話的形成過程和古希臘的歷史發展過程是完全吻合的。
整個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大抵可分為三個階段:愛琴文明、希臘城邦社會和希臘化時代。
其中,愛琴文明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代表是克里特文明,后一個是邁錫尼文明。
早在北方的入侵者(邁錫尼文明的建立者阿卡亞人和后來的多利亞人)到來之前,愛琴海的克里特文明就已經有流傳甚廣的神話了。
當北方入侵者征服希臘后,就把當時流傳的克里特神話,以一種反面陪襯的形象融入了自己的神話系統,即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
可以說,南北方神族的沖突與融合,其實就是北方勝利者帶來的神話和南方被征服者的神話相融合的過程。
這個過程,一方面表現為克里特神話在奧林匹斯神話中被扭曲和融合,另一方面則是南北方族群之間的歷史沖突,被以神話故事的形式記載下來,可見于《荷馬史詩》和希臘游吟詩人赫西俄德的《神譜》。
關于東方文化對古希臘神話的影響,最主要的是來自當時古埃及和西亞文明的影響。比如在赫西俄德所著的《神譜》中,開篇描寫的鴻蒙初辟,就與東方神話有很多相似之處。而《荷馬史詩》中描寫的故事,也可以在美索不達米亞史詩《吉爾伽美什》中找到原型。
事實上,無論是希臘的宗教與藝術,還是希臘的哲學與科學,都深受更加古老的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的影響,正如美國科學家喬治·薩頓(George Sarton)所說:“我們沒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
二、古希臘神話的特點——南北神話相融,神人同形同性
關于古希臘神話的特點,趙林教授在本書一言以概之:
從南方的克里特神話,到北方的邁錫尼神話,再到最終呈現于世人面前的那個美麗而明晰的古希臘神話,它們之中既包含東方——古埃及、古巴比倫、赫梯等神話的神秘主義色彩,也包含愛琴海地區的古樸特點,同時又融合了北方入侵者粗獷勇武的風格。而邁錫尼粗獷的風格更是后來奧林匹斯宗教的基調。
① 深受埃及宗教影響的南方克里特神話特點:能工巧匠
黑格爾曾經用“謎”與“工匠”兩個詞來概括埃及宗教。
所謂“謎” 之特點,說的是埃及最著名的金字塔和木乃伊之謎,而“工匠”精神則是強調精湛的手藝,可見于金字塔的設計和木乃伊的制作保存工藝。
不過除此之外,埃及宗教還有一些其他的特點,比如有很多半人半獸的形象——豹首人身的賽特、牛首人身的女神伊西斯,以及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等等,也都反映在克里特神話里。
也就是說,深受埃及宗教影響的克里特神話的主要特點有:盛行女神崇拜,有半人半獸、迷宮等元素,偏重技藝,具有神秘詭異的色彩。
而圍繞這些特點,更是衍生出了好幾個頗為有趣的克里特神話故事,比如米諾斯迷宮和米諾陶諾斯怪牛的故事,忒休斯和阿里阿德涅的愛情故事,“西方魯班”代達羅斯用羽毛制造翅膀的故事等等。
不難看出,這些神話故事的主旨也都是在強調并突出能工巧匠的特點。
② 源自北方征服者的邁錫尼神話特點:崇尚武力
與克里特神話里對大地之母、萬物生長、生殖和生育的崇拜不同,北方邁錫尼神話里更強調武力的重要性,畢竟對北方征服者而言,戰爭、征服才是最主要的事情,自然而然地,神話特點也轉為對父權、對武力、對英雄的崇拜。
克里特文明熱愛和平,而邁錫尼文明是征服者的進程,自然崇尚武力。
當克里特神話中那些半人半獸的神,被邁錫尼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的奧林匹斯神取代,成為反面角色后,自然而然地,克里特神話里的那種帶有古老東方的神秘和詭異特點,也就被邁錫尼神話中粗獷、明朗的特點所取代。
不過,那些被征服和取代的古老神祗其實并沒有就此消失,反倒是在民間贏得了普通百姓的尊重。畢竟對老百姓而言,相較于烽火連天的戰爭,自然更期待和平美好的生活。
這樣看來,民間多崇拜大地之母蓋亞,谷物女神珀耳塞福涅,酒神狄奧尼索斯…… 自然也不足為奇。
反觀當時的精英社會,所崇拜的多是戰爭之神,例如武力著稱的天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太陽神阿波羅、戰神阿瑞斯、智慧女神同時也是女戰神的雅典娜等等。
更有甚者,在承續古希臘神話的古羅馬神話里,這種對武力的崇尚更為明顯。
③ 南北交融的古希臘神話特點:神人同形同性
當帶有東方文化色彩的南方克里特神話,遇上崇尚武力的邁錫尼神話,彼此之間的角逐與融合,形成了正與反、主角與陪襯的關系,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古希臘神話體系:上流社會崇拜的奧林匹斯天神,以及普通百姓更崇拜的主管勞動生產的地祗。
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諸神,不僅“神人同形”——有著人的相貌,而且“神人同性”——有著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樂。
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八卦當屬宙斯的風流史,據統計,宙斯至少曾與六位女神有關系,生下許多 “神二代”;此外,還與多位凡間女子交好,生下一大批英雄。
是的,由神神結合生下的孩子,就是新一代的神;而神與凡人結合后生下的孩子,則被稱為“半神”,或叫作“英雄”。
重視家族傳統和聲望的古希臘貴族們,也總會試圖將“家族”的世系追溯到神話傳說的那些英雄身上,以更好地鞏固自己的社會地位。
比如,伯羅奔尼撒家族的第一代坦塔羅斯便是宙斯的兒子,而家族第四代阿伽門農更是英雄之名遠播。沒錯,他就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里,帶著希臘聯軍渡海攻打特洛伊的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
又如,雅典家族的始祖刻克洛普斯,傳說是由大地所生,擁有人的身體和蛇的尾巴,后來被雅典人奉為土地之神,成為阿堤卡的地神;
再如,阿爾戈斯家族,傳說中盡出美女的家族,伊俄和達娜厄都分別和風流成性的宙斯有著牽扯不斷的故事。為了引誘達娜厄,宙斯更是不惜化身黃金雨與其結合,后來生下了大名鼎鼎的英雄珀耳修斯——邁錫尼文明的創造者。
……
由此不難發現,古希臘人不但崇拜神祗,還崇拜英雄。在每一位英雄的身上都有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也因此,后人在整理古希臘神話故事時,通常會分為神話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個部分。
而這一系列的希臘神話和英雄傳說,更是成為后來的希臘文學、藝術的重要靈感來源。
三、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薄發和思想的脈動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之根都在希臘。”
古希臘的歷史總是與神話傳說交織在一起。尤其是在藝術、文學、競技和宗教等方面,神明的形象總是無處不在,且無時不在。
藝術(雕像、建筑、繪畫)以神明為模特;文學(抒情詩、戲劇)以神明的故事為題材;每四年一次的奧林匹亞競技會,是為了祭拜諸神…… 可以說,古希臘人用自己的智慧,對心目中的神明進行了最廣泛、最深入的詮釋。而此刻的我們,借由希臘神話的感召,又仿佛看到了古希臘文明的薄發和思想的脈動。
趙林教授在自序里提到,這本書并非一部危坐書齋的研究成果,而是他多年行走希臘的心路歷程,作為一部“路上的書”,他希望可以給讀者展現書中的路。
而我,也確實,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里,隨著趙林教授的指引,情不自禁一路走進了古希臘近 2000 年的文明史:古希臘神話、城邦制度、宗教藝術、競技活動、雕塑建筑、悲劇哲學……又一次感受到了古希臘文明流傳下來的無限光芒,不僅僅是照見了西方文明的源頭,更是照耀了整個人類歷史。
果然不虛此趟閱讀。雖是上下兩冊900多頁,卻因是講課記錄,極為口語化的語言風格,外加200 余張名景名畫的配圖,反倒讓我讀的意猶未盡呢~
「部分圖源網絡,侵刪」
-END-
我是楚汐,感謝閱讀,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