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樂嘉老師的公眾號上發布了他在《淡淡》一書中的篇章《祈禱到底有用么》,主要講述了他在蛋碎前后,黃國倫與寇乃馨夫婦為他虔誠的祈禱給他帶來的內心啟迪。
文章之下的很多基督徒,都在評論區熱忱表達自己對于祈禱的看法,弄的樂老師好不緊張。我除了堅定自己買《淡淡》的決心之外,作為一個不太合格的基督徒,也想湊個熱鬧,表達一下自己對于祈禱這件事的理解和認知。
我是在11歲的時候,糊里糊涂地和天主教扯上關系的(據說基督教進入中國之后,被分為天主教和耶穌教,二者似乎存在信仰上的分歧),入教堂、受洗、定時定點的禱告、唱圣歌、聽道理、做彌撒……受好奇心的驅使,我把一整個套路玩了個遍,至今我都記得自己的圣名叫伯多祿。
而新鮮感一過,便也沒有多少熱情了,也就不把其當做一回事了,只是知道自己身上有這么一個符號而已,畢竟總要裝裝樣子的嘛。但看到樂老師文章里提及,曾一度也抗拒這種信仰的黃國倫,在其腎結石的痛苦之下,曾在內心里吶喊:上帝,如果你有本事讓我不動手術,我馬上就信你。我也馬上意識到,自己何嘗不也是一個投機主義分子?
平日里雖然佩戴著相關的信物,可在內心深處其實我并不以為然,信仰里場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不論是親人,朋友,甚至是敵人,而我總不由地質疑,我愛別人,誰愛我啊?
而在某些關鍵時刻,比如高考發卷前的幾分鐘里、駕考考試之前的等待時間、深夜放學之前聽同學講幾個鬼故事,而后走在回家之路的黑暗中,我卻會特別“虔誠”地進行類似的祈禱:主啊,你一定要幫幫我,我愛你勝過愛我自己,真的,我現在只有你可以依靠了,求你了。甚至有時還會賄賂:如果你讓我通過了,我就在教堂為你奉獻幾百幾百塊。現在想起那些無助時刻滑稽而狼狽的自己,總覺得幼稚、可笑,夾帶著濃濃的諷刺。
其實,類似的偽信仰者何只我一人,在當下功利的社會氛圍中,可謂比比皆是。高高在上的名星、大款、政府要人,都有信仰各種神靈的傳聞,更多甚至不惜為此揮金無數。說的好聽點,叫做買入一份安全感。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我認為我們對上帝太不公平了。我們物裕豐厚,心情倍兒爽時,感覺似乎是應得的,不關上帝什么事;可一旦遇到困局,內心感到恐懼,無一可靠時,上帝在我們內心中立刻變得無比高大上起來,這讓上帝內心情何以堪?
而我們還要付上帝以錢財,以求內心踏實。上帝的情感尚未得到安撫,為了萬無一失,我們還要他坐實一個“貪官”的罪名,萬能之如上帝者怎么會買我們的帳,那不是給自己神族的臉上抹黑么?我們太低估了上帝的智商,所以我們怎樣玩弄上帝,上帝也就怎樣心照不宣地玩弄我們自己。
說了這么多,上帝到底存在么?他姓甚名誰?我無法給出答案,但在我看來,生命的瞬息萬變,生活的變化無常,一定超出了所有人的理解,似乎有一只無形的手在冥冥中掌控著一切,索性就把它的復雜賦以一個具象的名稱曰——上帝。他知一切,看一切,聽一切,任何人都不得僭越,否則會自食其果,遭受上帝強有力的回擊。
現在,當我每晚睡前祈禱時,我總在最后加一句:請上主以你的旨意,安排我的一切。我以此種儀式感來表達自己對上主的敬畏。我想,只有我們時刻對上帝充滿敬畏與愛戴,才能夠在生活的海洋中拍打出幸福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