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祭瀘水漢相班師
? ? ? ? ? 伐中原武侯上表
卻說諸葛亮班師回軍,孟獲率領大小洞主酋長和眾部落首領叩拜相送。前軍到達瀘水岸邊,這時正是九月秋天,忽然間陰云密合,狂風驟起,大浪滔天,軍兵不能渡過,回來報告諸葛亮,諸葛亮于是問孟獲。孟獲說:“我們原來的規(guī)矩是往來必須祭奠。”諸葛亮又問:“用什么物品祭奠?”孟獲說:“我們都是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和黑牛白羊,然后自然就會風平浪靜。”諸葛亮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平定南方,怎么能再妄殺一人呢?”
諸葛亮親自到瀘水岸邊觀看,果然見陰風大起,波濤洶涌,人馬全都驚懼。諸葛命令廚師宰殺牛馬,和面塑成人頭模樣,用牛羊等的肉代替,名叫饅頭。
當夜諸葛亮在瀘水岸邊,擺設香案,鋪設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幡招魂,將饅頭等物陳列在地面。三更時分,諸葛亮金冠鶴氅,親自臨祭,命令董厥宣讀祭文。其文中說道:
“維大漢建興三年秋九月一日,武鄉(xiāng)侯、領益州牧、丞相諸葛亮,謹陳祭儀,享于故歿王事蜀中將校及南人亡者陰魂曰:我大漢皇帝,威勝五霸,明繼三王。昨自遠方侵境,異俗起兵;縱蠆尾以興妖,盜狼心而逞亂。我奉王命,問罪遐荒;大舉貔貅,悉除螻蟻;雄軍云集,狂寇冰消;才聞破竹之聲,便是失猿之勢。但士卒兒郎,盡是九州豪杰;官僚將校,皆為四海英雄:習武從戎,投明事主,莫不同申三令,共展七擒;齊堅奉國之誠,并效忠君之志。何期汝等偶失兵機,緣落奸計:或為流矢所中,魂掩泉臺;或為刀劍所傷,魄歸長夜:生則有勇,死則成名,今凱歌欲還,獻俘將及。汝等英靈尚在,祈禱必聞:隨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國,各認本鄉(xiāng),受骨肉之蒸嘗,領家人之祭祀;莫作他鄉(xiāng)之鬼,徒為異域之魂。我當奏之天子,使汝等各家盡沾恩露,年給衣糧,月賜廩祿。用茲酬答,以慰汝心。至于本境土神,南方亡鬼,血食有常,憑依不遠;生者既凜天威,死者亦歸王化,想宜寧帖,毋致號啕。聊表丹誠,敬陳祭祀。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讀完祭文后,諸葛亮放聲大哭,極其悲痛,真情打動三軍,無不落淚,孟獲等眾人也全都哭泣。諸葛亮命令左右把祭物全部丟到瀘水之中。第二天,諸葛亮率領大軍渡過瀘水,果然是鞭敲金鐙響,齊唱凱歌還。行進到永昌時,諸葛亮留下王伉、呂凱守衛(wèi)四郡,打發(fā)孟獲領眾人返回,囑咐他們要勤政待下,善撫居民,不要失去農(nóng)務,孟獲哭拜而去。
諸葛亮率領大軍回到成都,劉禪排鑾駕出城郭三十里外迎接,下了居輦站立在道旁迎侯諸葛亮。諸葛亮慌忙下車拜伏在道旁說:“臣我不能速平南方,讓主上懷憂,是臣之罪。”劉禪扶起諸葛亮,并車而回,擺設太平宴會重賞三軍。從此以后,遠邦來朝進貢的達到二百多家。諸葛亮奏請劉禪,對戰(zhàn)爭中的死難將士家屬給予安置優(yōu)撫,人心歡悅,朝野清平。
卻說魏主曹丕在位第七年,正是蜀漢建興四年。曹丕先納了夫人甄氏,就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是當年曹軍攻破鄴城時所得。甄氏生下一子,名叫曹睿,字元仲,自幼聰明,曹丕十分喜愛。后來曹丕又納了安平廣宗人郭永的女兒為貴妃,郭貴妃生得很是美麗。他的父親曾經(jīng)對別人說:“我的女兒相面的說是女中之王。”所以就名叫“女王”。
自從曹丕納了郭女王為貴妃后,甄皇后失寵,郭貴妃想當皇后,就和寵臣張韜商議。這時曹丕有病很久不能痊愈,張韜就造謠說,這是因為在甄皇后的宮中掘得桐木偶人,上面書寫天子生辰年月日時,作為魘鎮(zhèn)詛咒曹丕早死,好讓他的兒子繼位。
曹丕知道后大怒,立即賜死了甄皇后,立郭貴妃為皇后。可憐這甄夫人美若天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洛神賦》的人物原型。郭皇后卻是一直不能生養(yǎng),就收養(yǎng)曹睿為自己的兒子。雖然表面上十分喜愛,卻不提議立為嗣君,她在為自己能夠生個兒子留著后手。
曹睿自幼弓馬熟嫻。這年春二月,曹丕帶著十五歲的曹睿出去打獵。行進在山塢之間時,追趕出母子兩只梅花鹿,曹丕一箭射倒了母鹿,回頭看那小鹿卻跑到了曹睿馬前,瑟瑟發(fā)抖。
曹丕大叫道:“我兒為什么不趕緊射殺?”曹睿在馬上哭道:“陛下已經(jīng)殺了他的母親,臣我怎再忍心殺了像我一樣沒娘的孩子!”曹丕聽到后把弓扔到地上,抱住曹睿大哭道:“我兒真是仁德之主!”馬上加封曹睿為平原王。
曹丕平時荒淫無度,到了這年夏五月感染寒疾,醫(yī)治后不能痊愈,于是召集中軍大將軍曹真、鎮(zhèn)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三人進入寢宮。曹丕召喚曹睿來到,指著曹睿對曹真他們說:“朕我病體沉重,料定不能復生。我的兒子年幼,你們?nèi)艘M心盡力輔佐,不要辜負朕心。”三人都說:“陛下為什么說出這樣的話來?臣等愿意竭力輔佐陛下,愿陛下千秋萬歲。”曹丕說:“今年許昌城門無緣無故崩塌,這是不祥之兆,朕知道我今年必亡。”
正說話之間,內(nèi)侍奏報,征東大將軍曹休入宮問安。曹丕召入后說:“你們都是國家柱石之臣,如果能夠同心輔佐朕的兒子,朕我死也瞑目!”說完后落淚身亡,這年才三十九歲,在位共計七年。
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等人一面舉哀,一面擁立曹睿為大魏皇帝。謚父曹丕號為文皇帝,謚號母親甄氏號為文昭皇后,把郭皇后打入冷宮。加封鐘繇為太傅,曹真為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其余文武官員各有封賞,大赦天下。這時雍、涼兩州缺少得力的將領守把,司馬懿上表自愿到西涼練兵。曹睿應允,加封司馬懿提兵總督雍、涼等處兵馬,司馬懿領詔后前去任職。
早有細作飛報到成都,諸葛亮大驚說道:“曹丕已死,孺子曹睿繼位后不足為慮,這司馬懿深有謀略,現(xiàn)在總督雍、涼兵馬,倘若訓練成氣候,必定成為蜀中大患。我們不如先起兵討伐。”參軍馬謖說:“現(xiàn)在丞相平定南方剛回,軍馬十分疲憊,應當加強休養(yǎng),怎么能夠再去遠征?我有一計,可讓司馬懿死在曹睿之手,不知道丞相鈞意如何?”
諸葛亮問是什么計謀。馬謖說:“司馬懿雖然是魏國大臣,但他不是曹室宗親,曹睿必定心懷疑忌。我們秘密派人前往洛陽、鄴郡等地,散布謠言,說這司馬懿想要造反。同時假作司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貼各處,讓曹睿心疑,必定會斬殺司馬懿。”諸葛亮采納馬謖之計,立即派人秘密執(zhí)行。
卻說鄴城門上忽然有一天貼出告示一張,守門的揭了后去奏報曹睿。曹睿看了告示,其文中說道:
“驃騎大將軍總領雍、涼等處兵馬事司馬懿,謹以信義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創(chuàng)立基業(yè),本欲立陳思王子建為社稷主;不幸奸讒交集,歲久潛龍。皇孫曹睿,素無德行,妄自居尊,有負太祖之遺意。今吾應天順人,克日興師,以慰萬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歸命新君。如不順者,當滅九族!先此告聞,想宜知悉。”
曹睿看完后大驚失色,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太尉華歆奏報說:“司馬懿上表前去守衛(wèi)雍、涼,正是因為這事。當年太祖武皇帝曾經(jīng)對大臣們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能交付給他兵權(quán),久后必成國家大禍。’今天反情暴露,可速速誅殺。”王朗也添油加醋奏報說:“司馬懿深明韜略,善曉兵機,一直有遠大志向。如果不及早鏟除,久后必定成為大禍。”曹睿降旨,想興兵御駕親征。
忽然班部中閃出大將軍曹真奏報說:“不可不可。文皇帝托孤給臣等數(shù)人,是因為他深知司馬懿沒有謀反的想法。現(xiàn)在這事還沒有弄清真假,倉促加兵,那是逼他造反。這或許是蜀、吳奸細行使用的反間之計,讓我們君臣自亂,他們好在其中乘虛出擊,愿陛下再仔細考慮考慮。”
曹睿問:“司馬懿果真就是謀反,那我們怎么應對?”曹真說:“如果陛下心疑,可效仿當年漢高祖?zhèn)斡卧茐羟苣庙n信之計,御駕親幸安邑,司馬懿必定前來迎接,然后觀察他的動靜,就在車前擒拿。”曹睿聽從曹真的建議,命令曹真監(jiān)國,親自十萬領御林軍直到安邑。
司馬懿不知道其中緣故,反而想讓曹睿知道他治軍嚴整,于是整頓兵馬,親率精銳甲士數(shù)萬來迎接。近臣奏報說:“司馬懿果然親率精兵十多萬前來抗拒,確實是有反心。”曹睿慌忙命令曹休領兵迎擊。
司馬懿看到兵馬前來,只認為是曹睿的車駕來到,伏道迎接。曹休出陣問:“仲達受先帝托孤之重,為什么想要造反?”司馬懿大驚失色,汗流遍體,反問其中原因,曹休說了前面發(fā)生的事情。司馬懿說:“這肯定是吳、蜀奸細的反間之計,想讓我們君臣自相殘害,他們好乘虛襲擊。我現(xiàn)在就到天子面前解釋。”
司馬懿下令急退了軍馬,在曹睿車前伏地哭奏:“臣我受先帝托孤之重,怎安敢生出異心?這肯定是吳、蜀的奸計。臣我請率一旅之師,先破蜀,然后伐吳,以報效先帝和陛下大恩,表明臣心。”
曹睿猶豫不決。華歆奏報說:“陛下千萬不要給他兵權(quán),我看可以把他罷歸田里。”曹睿就把司馬懿削職回鄉(xiāng),命令曹休總督雍、涼軍馬,曹睿擺駕回了洛陽。
早有細作探聽到這事后報到成都。諸葛亮聽說后大喜說道:“我想伐魏很久了,怎奈有司馬懿總督雍、涼之兵抵擋。現(xiàn)在他既然中計遭貶,我又有什么擔憂的!”
第二天,劉禪早朝,大會官僚,諸葛亮出班呈上《出師表》一道,這就是著名的《前出師表》,表中說道:
“臣亮言: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缺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櫍孕惺缇瑫詴耻娛拢囉弥谖羧眨鹊鄯Q之說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yōu)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jié)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咨,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劉禪看完表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剛剛回到成都,坐未安席。現(xiàn)在又要北征,恐勞神思。”諸葛亮說:“臣我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不敢懈怠。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我們沒有了后顧之憂。不在這時討賊恢復中原,還要等到什么時候?”這時班列中只有譙周苦諫諸葛亮不要北伐,諸葛亮不聽,劉禪準奏。
諸葛亮留下郭攸之、董允、費祎等人擔任侍中,全權(quán)處理宮中之事;又留下向?qū)櫈榇髮ⅲ偠接周婑R;蔣琬為參軍,張裔為長史,掌管丞相府中大事;杜瓊為諫議大夫,杜微、楊洪為尚書,孟光、來敏為祭酒,尹默、李譔為博士,郤(音xì,戲)正、費詩為秘書,譙周為太史。內(nèi)外文武官員一百多人,共同處理蜀中之事。
諸葛亮受詔回到丞相府中,召喚眾將前來聽令:鎮(zhèn)北將軍、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魏延總督前部;扶風太守張翼為前軍都督,裨將軍王平為牙門將軍;安漢將軍、建寧太守李恢為后軍領兵使,定遠將軍、漢中太守呂義為副將;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兼管運糧左軍領兵使,衛(wèi)將軍廖化為副將;奮威將軍、博陽亭侯馬忠和撫戎將軍、關(guān)內(nèi)侯張嶷為右軍領兵使;車騎大將軍、都鄉(xiāng)侯劉琰為中軍師,揚武將軍鄧芝為中監(jiān)軍,安遠將軍馬謖為中參軍;征南將軍劉巴、都亭侯袁綝為前將軍,高陽侯吳懿為左將軍,玄都侯高翔為右將軍,安樂侯吳班為后將軍;綏軍將軍楊儀為長史;偏將軍、漢城亭侯許允為前護軍,篤信中郎將丁咸為左護軍,偏將軍劉敏為右護軍,典軍中郎將官雝(音yōng,擁)為后護軍;昭武中郎將胡濟、諫議將軍閻晏、偏將軍爨(音cuàn,竄)習、裨將軍杜義、武略中郎將杜祺,綏戎都尉盛勃為行參軍;武略中郎將樊岐為從事,樊建典軍為書記,董厥為丞相令史;龍驤將軍關(guān)興為帳前左護衛(wèi)使,虎翼將軍張苞為右護衛(wèi)使。以上一應官員,全都聽令于平北大都督、丞相、武鄉(xiāng)侯、領益州牧、知內(nèi)外事諸葛亮。分撥已定后,又寫信通報李嚴等謹守川口以抗拒東吳。選定建興五年(公元228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師伐魏。
這時忽然帳下閃出一員老將,大聲說道:“我雖然年邁,卻還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這兩位古人都不服老,為什么就不用我?”眾人看說話的正是趙云。諸葛亮說:“我自從平南回成都后,馬超剛剛病故,我感覺十分惋惜,就像折去我的一根膀臂。趙將軍年紀已高,倘若稍有差錯,就會動搖了一世英名,折卻我們蜀中銳氣。”趙云說道:“我自從跟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爭先。大丈夫能夠戰(zhàn)死疆場、馬鞍裹尸而還,是人生大幸,我有什么悔恨的?我愿意作為前部先鋒!”諸葛亮再三苦勸不聽。趙云說:“如果不讓我作為先鋒,我這就一頭撞死在臺階下!”
諸葛亮說:“將軍既然要做先鋒,必須有一人前往相助。”話音未落,有一人應聲說道:“我雖然才干不濟,愿意協(xié)助老將軍先領一支軍馬前去破敵。”諸葛亮看說話的正是鄧芝。諸葛亮大喜,立即付撥精兵五千,副將十員,跟隨趙云、鄧芝前往。
諸葛亮出師后,劉禪率領百官送到北門外十里。諸葛亮辭別了劉禪,旌旗蔽野,戈戟如林,率軍朝漢中進發(fā)。
卻說曹魏的邊境細作探聽到這事后,飛馬報到洛陽。這天曹睿開設早朝,近臣奏報說:“邊關(guān)急報:諸葛亮率領大兵三十余萬,屯駐漢中,命令趙云、鄧芝為前部先鋒,領兵犯境。”曹睿大驚,問群臣:“誰能夠為將前去擊退蜀軍?”班列中有一人應聲而出說道:“臣我的父親戰(zhàn)死在漢中,切齒之恨還沒有得報。現(xiàn)在蜀軍犯境,臣愿意領本部猛將,更乞求陛下賜給關(guān)西之兵前往破蜀,上為國家效力,下報父仇,臣萬死不辭!”
眾人一看,說話的是夏侯淵的兒子夏侯楙(音mào,冒)。夏侯楙字子休,平時性子最急,為人吝嗇,從小過繼給夏侯惇為子。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后,曹操憐憫他,以女兒清河公主招贅曹楙為駙馬,因此朝中對他十分尊敬。他雖然掌握兵權(quán),卻從來沒有臨陣打過仗。這時自愿請令出征,曹睿立即任命夏侯楙為大都督,調(diào)集關(guān)西諸路軍馬前去迎敵。
司徒王朗勸阻說:“陛下不可。夏侯駙馬從來沒有經(jīng)歷戰(zhàn)陣,經(jīng)驗不足,現(xiàn)在委以大任,恐怕不很合適。再說諸葛亮足智多謀,深通韜略,不能輕敵。”
夏侯楙喝斥道:“司徒莫非是想結(jié)連諸葛亮,作為內(nèi)應嗎?我從小就跟隨我父親學習韜略,深通兵法。你怎么說我年幼?我這次如果不生擒諸葛亮,誓不回來見天子!”王朗等人再也不敢提反對意見。
夏侯楙辭別了曹丕,連夜趕奔到長安,調(diào)動關(guān)西諸路軍馬二十余萬,前去迎敵諸葛亮。
正是:欲秉白旄摩將士,卻教黃吻掌兵權(quán)。未知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黃其軍
? ? ? 作于2018年10月21日(古歷九月十三)
? ?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wǎng)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