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
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困惑著我們。
在《孤獨的美食家》里有這樣的描述:上帝讓人必須吃飯才能生存。因此他用食欲促使人們開飯,并用吃飯帶來的快樂作為給人類的獎賞。
可現實生活中在飲食方面,我們總是吃得過多,胃一直處于超負荷的狀態,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讓我們一定要定時吃飯,我們吃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多,但卻發現現在的食物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感官變了,如今很多食材在不是當季也能買到,我們什么時候餓,什么東西好吃,漸漸的已經變得沒有感覺了。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這個菜很貴,營養價值很高,所以多吃一點。" "飲食一定要少食多餐,高纖維低脂才健康。"可是,哪些才是適合自己身體的,我們并不清楚。
吃是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情,在饑餓的時候,能夠吃到一碗熱粥也能很開心,對食物簡單的加工會讓人享受烹飪的樂趣,盡管我還不太擅長,在家里只留下了必要的調料,簡單的烹飪也可以很美味。
所以說,飲食極簡簡單來說就是:回歸食物本來的味道,聆聽身體的需要,讓身體告訴你該吃什么。
還想說的一點是:避免浪費。
我們的冰箱里是否孤零零的躺著一些過期的食材,每次自己做飯或者在外吃飯時總會發現看著很想吃,但自己的胃卻裝不下那么多東西,所以還是倒掉好了。扔掉過期或過多的食物很容易,避免浪費食物其實也沒想象中那么困難。
列個清單去購物
每次去購物前,列一個食材清單,考慮上人數和飯量,避免重復購買和過量購買,如果時間允許,當天買新鮮食材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定期整理冰箱
通過定期整理食材知道冰箱里有什么,什么食材是要馬上吃掉的,還缺什么?避免讓食材呆在冰箱里太久,食物不新鮮也會很影響食欲。
不要拒絕丑的食物
有很多蔬果它們根本沒有機會上餐桌,在運輸、儲存等階段就被丟棄了,可是它們真的是上不了臺面的廢棄物嗎?可實際上食物形狀不和我們預期的一致,或是表面上一點點的損壞,并不影響食物本身的口感,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并無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