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的老師說過,學習一門語言就猶如交了一個男(女)朋友,堅持交往有痛有甜,放棄又十分不甘心,如今想來,甚是在理。
喜歡上它,是在大一軍訓的時候,每天清晨經過六教的時候,都能看見學長身邊圍著一群穿著軍訓服的同學,很好奇他們在干什么,但沒有膽量上前詢問。直到一天早上,我和室友鼓起勇氣上前詢問(兩個人的膽量果然是比一個人大些),原來他們是在練習英語口語,學長在教他們英語的音標,這頓時使我感覺仿佛找到了組織,畢竟一進大學我就立了一個flag,那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堅持走學習的道路。我的口語比較差,之前的時間做題的時間比較多,沒怎么練過口語,連基本的音標也認不全。學長學姐說這是英語俱樂部,只要交30元團費加入我們,就可以和大家一起練習口語,我們也會幫助你們糾音的。我也沒有任何猶豫就加入了俱樂部,我要給自己一個理由早起學習。我想這是我走上“不歸路”的開始吧。
一
早讀是在6:30開始,意味著我六點鐘就要起床洗漱。開始的日子,處于打雞血的狀態,開心地起床去接受知識的洗禮。學長們的帶讀融合了教學和娛樂于一體,還有一群同樣熱愛英語口語的朋友一起學習,學習氛圍比較濃厚,學習起來還是比較輕松愉悅。每天的內容大概從熱場小游戲,活躍氣氛到音標教學—如何讀準一個音標,每個音標的唇舌位置,反復多次地練習再到最后的加油打氣,讓每一個早晨都鮮活起來。唯一讓人不輕松的就是微信打卡吧,需要讀音標和單詞發給學長糾音,要讀準每個音標特別不容易,咬舌,頂舌,平舌,翹舌,鼻音,邊音,嘴巴的開口弧度都要注意,一個音標需要練習很多遍才能發準,所以我和室友兩人每天對著手機練習發音,最難學的就是外國朋友發音主要是靠后腔發音,而我們發音比較靠前。發音位置的不同,聽起來差別非常大,所以需要盡力去模仿發音。可能對英語還處于初戀階段,覺得它是美好的。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遠,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談心,一起約飯,確實使我們彼此更加了解,我覺得能夠加入英語俱樂部,遇見一群都熱愛英語口語的小伙伴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件,所以我給自己取了一個英語名字Lucky,早讀伴隨了我度過第一個學期。雖然后來才知道這個俱樂部也只是為了給培訓機構招生,但是還是很感謝遇見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俱樂部使我愛上了英語,這也為我后面的選擇產生了影響。一場和英語的戀情也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