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煩惱
人人都有煩惱,各種各樣的煩惱。喜歡的東西的得不到,不想要的甩不掉,感覺就像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包袱,不能獲得快樂和自由。煩惱五花八門,大致可分為三類:貪愛,追求自己沒有的東西;嗔恨,厭惡自己有的東西;愚癡,不了解真相,任由貪愛和嗔恨為所欲為。煩惱可大可小,又大致分為了三類:其一侵犯性煩惱,已經表現出的,比如因憤怒而殺人,因貪愛而越貨,因恐懼而說謊,因迷戀而放縱。其一困擾性煩惱,時機不成熟暫時糾結于心上的。想打人,想異性,想為所欲為。其一潛伏性煩惱,看似沒煩惱如圣人,只是沒遇到事罷了。外緣一刺激,激起千層浪。
二無常
人為什么有煩惱?可口的食物是人就愛吃,饑寒交迫之感連畜生都不想嘗試。可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白日紅,因果相致,隨緣變遷,一切盡在發展變化之中。而這不隨你的心意變化,也不是來自神佛的旨意,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是永遠改變不了的事實。可是你卻不能理會這種事實,你無法接受可口的飯菜突然變餿了,無法接受美麗的臉龐變得衰老,苦心經營一朝化為烏有,就連這軀體也將腐朽靈魂灰飛煙滅。你無法接受這些,你瘋狂的追求,你憤怒的排斥,你平白無故承受起這份沉重,窗外風和日麗,你無暇顧及。
三佛陀
年輕的悉達多太子有感人間的苦痛,為尋求解脫之道,于29歲時,拋棄榮華富貴,離開父親妻兒,踏上遙遠且艱苦的征程。6年后,于菩提樹下終于悟道。他找到了擺脫煩惱重獲自由的方法。隨后45年不間斷教導大眾。
四戒定慧
既然外物無常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能是自己的心。煩惱來源于錯誤的認知,而根除煩惱就是養成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要通過持戒一舉滅掉侵犯性煩惱。然后通過綿綿修定來消磨困擾性煩惱。最后諄諄講慧永遠根除潛伏性煩惱。戒,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品德,有損于他人的事不做。最基本的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說謊話、遠離麻醉品。定的方面,由于我們的心散漫慣了,先要通過修定讓一萬匹脫韁的野馬坐下來,才能聽你講理(對的,想想都覺得很難)。最后是慧,談無常,談煩惱,談風和日麗,還原一顆本來清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