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了三個學生的咨詢。
第一個:關于自我成長和人際交往
學生描述,自己很想跟其它的同學高談闊論,談天說地,卻發現自己怎么都融不進她們的圈子,反而在倆人獨處的時候,聊的比較痛快。她其實是怕自己在群體中的發言會傷害到他人,因為她經常被家人、朋友提醒:你這樣說太傷人了。所以導致她現在不知道該說什么好,擔心一不小心又傷到別人。她說到因為經濟原因,從小被父母寄養在農村的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家里準備了一副棺材,有時候他們就會威脅她,如果你不聽話,就把你關在放棺材的屋子里,關上燈。所以她很恐懼。
她說最近一直在做相似的夢,夢見初中好朋友拉著她一起走,后來走著走著,那女生就放手了,留下她一個人跑,她很害怕,后面有人追著她,而且有時候會夢到在樓梯里,樓梯很窄,只有她一個人可以通過。所以我分析,她應該是害怕被拋棄,害怕自己做錯事了,會被拋棄,就像小時候被爸媽寄養在農村一樣,所以她現在變得非常膽小,跟同學相處也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也不敢表達真實的情緒。再加上前幾天她同學跟她說,畢業后跟一個社會上的男人在一起了后,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噩夢。
咨詢結束,學生表示心里輕松多了,棺材這件事從沒有跟任何人說過。
第二個:關于父子關系
這是一個男生,都沒勇氣告訴我他的名字和班級。咨詢的問題就是,缺少父愛是什么感受。從他的問題,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少父愛的孩子。這樣的男生有什么特征呢:性格膽小,什么事都不敢去嘗試,容易叛逆,還有一種相反的表現就是表明飛揚跋扈,其實內心十分脆弱。他覺得父親不怎么愛他,經常吼他、罵他,還想著換個父親。我運用提問、澄清、質問的技術,讓他認識到其實他父親是愛他的,只是表達方式有問題。最后提出如果有機會,可以叫他父親來學校一趟。但是他拒絕了。
第三個:關于父女關系
我把第二個咨詢的聊天記錄匿名上傳朋友圈后,這個學生心里被父愛觸動到了,于是跟我聊了聊。聊她父親,聊她小時候爸爸對她的疼愛,四年級的時候爸爸突然去世了,她當時還天真地以為爸爸會像動畫里那樣死而復生呢。聊到這里,我的心里有點難受。又聊到她家里的事情,她才17、8歲,就要努力掙錢,為她媽媽建一個家,就要面對這個年紀不該面對的。我真的是特別心疼,心疼她的堅強,心疼她的勇敢,心疼她的努力。我給她表達了我的感受。我不知道作為心理咨詢師,這樣對不對。
接完這個咨詢,心里酸酸的,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案例也讓我思考,心理咨詢師其實并不能真正改變什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好垃圾桶吧!
同時,也特別感恩,自己可以無憂無慮地上學,不用擔心家里瑣事。而且父母都健在,沒有經受少年喪親的悲痛。以前那么渾,經常跟父母吵架,實在是太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