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漢高祖劉邦結發之妻,俗稱呂后,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位最接近皇帝寶座的女人。
太史公為呂后著《呂太后本紀》,將其歸為本紀序列,與各朝代及秦漢各皇帝并列,可見呂后歷史地位之高——雖無帝王之名,卻有帝王之實。
這是一個傳奇的女人。
記憶中對呂后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可怕的詞語:“人彘”。《史記》中寥寥數語,向我們描述了這個史上最恐怖的刑罰: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
即使是凌遲,千刀萬剮之后也仍能給一個死的痛快;而“人彘”,卻是讓人在失去了所有感覺之后,在徹底的黑暗中體會無邊地獄的恐怖。
呂后所發明的這個酷刑,實在太損陰德,馬上“現世報”在了她的兒子——孝惠帝的身上。
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余不能起。
為人仁弱的孝惠帝派人告訴他母親:“這不是人所能做出的事情。我是太后您的兒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從此,惠帝終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長病不起。
“人彘”之刑,后世無人敢用,直到另一位超越呂后的女強人——武則天橫空出世,人彘之刑才重見天日,被用在了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身上。《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有記載:
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蕭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甕中,曰:“令此二嫗骨醉!”數日而卒。
“人彘”極刑在歷史上僅有的兩次面世,分別出自中國歷史上前兩位權勢最大的女人之手,實在是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巧合。
我曾想過,呂后明知自己的兒子心性柔弱,為何還要讓他去看人彘,面對那一堆可怖的肉,她期望兒子有怎樣的反應?呂后是否如后人評論般那樣殘忍刻毒、權欲薰心?
《呂太后本紀》中對呂后的生平記敘極少,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記載:
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閑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呂后和太公一起,在楚營做了整整兩年多的俘虜。滎陽對峙時,項羽以烹太公相威脅,逼迫劉邦投降,被斷然拒絕,項羽大怒,欲烹太公,被項伯死命相勸,方才作罷。劉邦當時狠下心來做好犧牲準備的,不僅有自己的老父親,還有自己的發妻呂后。
這是呂后第二次為劉邦蹲監獄。第一次是在劉邦放走驪山勞工,只身逃亡之時,妻兒慘遭株連,被投入沛縣大牢。
呂后為了劉邦所遭遇的兩次牢獄之災,期間到底發生過些什么,史無記載,但可以想見,絕不至于風平浪靜。呂后為劉邦所做的犧牲,不可謂不大。
劉邦的表現呢?從《項羽本紀》中范增和項羽的對話中可略知一二: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即使如此,從牢獄之災中脫身歸來的呂后,并沒有表現出她妒忌吃醋的一面,而是盡心盡力,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太史公對呂后功績的評價是:
“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與此同時,屢立大功的呂后并未對劉邦的任何一位寵妃進行攻擊,也從未以功勞爭恩寵,與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貴妃屠盡嬪妃之子的瘋狂行徑相比,呂后的吃醋形象,實在是弱了很多。
再者,呂后是否有取代漢室的野心?也不見得。《史記·高祖本紀》中有一段劉邦臨終前與呂后的對話:
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馀,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這段話是劉邦和呂后之間的密談。如果呂后真有篡漢之心,應該對這幾位劉邦提及的托孤之臣嚴加提防,盡早滅口。但呂后嚴格遵守了劉邦對后事的安排,而這安排中的周勃,恰恰成為了剿滅呂氏一族的關鍵所在。
回到之前的問題上來,如果呂后并非殘忍刻毒、權欲熏心,為何要做出人彘,為何要讓呂氏把持朝政,行帝王之實?
在我看來,呂后是個在權力巔峰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她不僅在意自身的安危,也心系整個呂氏家族的命運。
《呂太后本紀》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孝惠帝駕崩時,“發喪,太后哭,泣不下。”在自己兒子的葬禮上強忍著眼淚,這個反常的舉動被張良的兒子張辟彊注意到后,給丞相陳平支招:“太后怕你們,請拜呂氏為將,好讓太后心安,也讓你們免禍。”陳平照辦之后,“太后說,其哭乃哀。”
等到呂后自己病重時,對她的兄弟呂產、呂祿囑咐道:“現在呂氏稱王,大臣們心有不平。我去世之后,皇帝年少,大臣可能會作亂。你們一定要緊握兵權,不要為我送葬,不要被他人制服。”
連封建時代的人們所重視的祭祀大禮都被放棄,呂后與武則天的最大差別即在于此。武則天一心為己,呂后則為家族的命運操碎了心。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再看這段話時,便不難理解,為何呂后對戚夫人的怨恨如此之深——這并非爭風吃醋之恨,而是呂后和孝惠帝的權力地位,以及與之相關的整個呂氏家族的命運,差一點就因為這個女人而徹底失去,豈能不恨!
想到這里,似乎隱約可以捕捉到一些呂后讓兒子去看人彘時的內心想法了:“兒子,看看這個差一點奪取你我所擁有的一切的惡女人!為了你,為了咱們呂家,母親我什么事都做的出來!”
諷刺的是,奮斗、犧牲、剛毅了一輩子的呂后,九泉下有知,就會發現自己剛去世后不久,呂氏家族即被剿滅——
“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均被誅。 ”
機關算盡,榮華享盡,卻以滅族告終。人世間的荒誕,莫過于此。
《呂太后本紀》的最后,太史公對呂后的評價頗高:
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如此呂后,幸乎?悲乎?
注:本文為《樂讀史記》系列第八篇:《史記·呂太后本紀》讀后感。
《樂讀史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