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幾本新買的書。
其中,
《當且僅當雪是白的》
封面超級像日系輕小說,
閱讀的壓力不會太大。
于是乎,
便在一天之內(nèi)快速看完,
寫下這篇書評。
小說的文風(fēng)和封面非常契合:校園小清新。行文安排也符合校園中青春。讀來讓小編倍感親切。
從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此文式非常傳統(tǒng)的本格推理。兩個案件線索相似,又略有不同。
開篇描繪了高中校園里一個被室友們欺負而趕出宿舍的少女。第二天大家發(fā)現(xiàn)她的時候,她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尸體,躺在雪地里,周圍沒有任何腳印,形同密室。五年后另一個人也遭到了類似的命案。
文中,作者試圖想到各種犯罪的可能性。
正如福爾摩斯所言:“排除所有不可能,身下的那個即使再不可思議,那也是真相。”
哪怕是偵探,也只能收集到有限的線索。從而推理出有可能的“真相”。但是那只是一種可能性罷了。
真兇的聰明之處在于運用詭計迷惑解謎者,從而讓自己拜托嫌疑。但是詭計也是會留下痕跡的。這便需要更多的詭計來掩蓋這些手法。“只要步驟足夠多,真相就回燕麥再難以計數(shù)的可能性之中。”
作案動機:殺人的沖動
(這是我覺得有問題的一點)
在前文中,作者用縝密的邏輯推導(dǎo),給我們展現(xiàn)她的思維全過程。但是最后的作案動機竟然是情緒化犯罪!這樣的動機讓人很不能接受。
突如其來的絕望
突如其來的自我否定
突如其來的自我厭惡
分不清那到底是悲傷還是憤怒
討厭自己的平庸,所以做一件“有意義”的大事。
這或許是來自于青春的躁動。
這也是掩藏在心中深深的邪念。這種念想一旦扎根,便慢慢在心中發(fā)芽。在一個恰當?shù)臅r機會一氣呵成,釀成惡果。
完成一個完美的密室犯罪!
其實,在青春懵懂的階段,容易被類似哲學(xué)性的思考所迷惑。遁入一種無意義的虛無主義。
但是,當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諸多無力感,對命運的逆來順受之后,漸漸的明白平凡與普通才是生活最真實的狀態(tài)。
“普通也是珍貴的東西,若不珍惜,很快就會失去。”
人越是成長便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平庸與普通。不斷認知自己的局限性和對于既定命運的能力強弱。這在我眼里并非悲觀,而是正確的自我認知。
我或許能理解那種不安平庸,但是無法看透情緒化犯罪。
一個花式吐槽同濟的小說
在小說的閑筆中,透露著對同濟各種的吐槽。綜合樓像冰箱,圖書館像兩塊綁在一起的一號電池…
Exo難道這是來自復(fù)旦的執(zhí)念嗎?
除了這一點以外,小說整體還不錯。值得一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