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和會聽音是人生進階的密鑰,能在各個方面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命運。
不管身處哪個國家,只要你想混出個樣兒來,這兩個超重要的技能絕對不能忽視。
先瞅瞅中美兩國那些精英大佬們,商業大亨,哪怕隔著語言的鴻溝,照樣能精準捕捉到對方話語里的弦外之音。這是什么?這就是人精啊!
你知道嗎,人精可不完全靠學歷撐著。不少人精學歷低得很呢。但人家厲害就厲害在,一聽就懂別人話里的深意,一張嘴就能說出讓人舒坦、中聽的話,就這本事,不服不行!
把目光轉到職場。不少上市公司中的不少高管,說實在的,有些人學歷不突出,技術也沒啥過人之處,可人家偏偏就能爬到高管的位置。
憑啥呢?就是因為人家特別會“伺候人”。每次去調研,他們都能讓人如沐春風。
有一回我去一家公司,負責接待的高管在會議室跟我們交流。我順口提了句最近市場競爭激烈,不少公司都面臨業績壓力。那高管馬上接話:“您說得太對了,現在這市場環境確實是挑戰重重。不過我們公司一直把創新和客戶服務放在首位,就拿您之前關注的那幾個項目來說,都是團隊成員日夜奮戰,不斷打磨方案,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我們也在積極開拓新業務領域,相信未來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您在這方面經驗豐富,還得多給我們傳授傳授寶貴經驗,讓我們少走點彎路呀。”
這話說得,既回應了我的觀點,展示了公司的優勢,又抬高了我,還虛心請教,誰聽了心里能不舒服?人家能當高管,真不是偶然的。
這就好比投資,得看基本面和性價比。
為啥呢?這涉及到錢對人的邊際效應遞減。
當你只有10萬塊的時候,為了100萬可能愿意拼命爭取;可當你坐擁10億的時候,恐怕就不會為了100億彎腰屈膝了。
人嘛,很多時候做事情是由預期決定的,一旦你對別人失去了利用價值,被拋棄也不奇怪,因為人家的預期變了,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你沒吸引力了。
就像巴菲特投資,再優質的公司,他也得等價格合適才出手,不會盲目跟風。
在股市里也是一個道理,肯定存在能實現偉大愿景的公司,每個市場都有,只是數量有多有少罷了。
無數股民在股市里摸爬滾打,就是想找到那些能美夢成真的潛力股。
但現實很殘酷,不管在哪個市場,能把美好故事變成現實的公司鳳毛麟角,絕大多數公司最終還是回歸平凡。
所以啊,價格低,賠錢的概率相對小;價格高,賠錢的風險就大,因為它們大概率還是會回到普通公司的行列。
其實,所有從默默無聞到星光閃耀的人,都得經歷這個過程。
在職場中,對上級,你得能揣摩領導的心思,這樣才有機會被提拔;對下級,你得理解員工的想法,他們才會死心塌地為你打拼。
舉個例子,公司開會時老板說:“最近這個項目進度有點拖沓,大家得加把勁啊。”要是你只簡單回一句“好的,我們會努力”,那可就錯過了老板的真實意圖。
聰明的員工會聽出老板對項目進度的不滿和擔憂,會后主動找老板說:“老板,我明白您對項目進度的著急。我仔細分析了一下,目前主要是某個環節遇到了技術瓶頸,不過我已經聯系了專家,約好時間一起探討解決方案。我還重新調整了團隊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把進度趕上來,您就放心吧。”
這樣的回應,既理解了老板的想法,又提出了具體措施,想不被賞識都難。
再比如,作為團隊領導,發現有個下屬工作狀態不佳,老是出錯。把他叫到辦公室問:“最近看你工作有點不在狀態,是不是有啥困難?”下屬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家里有點事,有點分心。”
會聽音的領導就能感受到他的顧慮,接著說:“我懂,家里的事肯定讓人操心。工作上別太有壓力,你先把手頭重要的任務列個清單,咱們一起看看怎么合理安排時間。要是需要請假處理家里的事,別客氣,跟我說就行,團隊里大家都會互相幫忙的。”
這樣既表達了關心,又解決了問題,下屬能不賣力工作嗎?
為啥要揣摩上級的心思呢?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展示自己的舞臺,得到晉升的機會。
為啥要理解下級的想法呢?因為領導給了你平臺,你得做出成績,讓下屬心甘情愿跟著你干。
前者代表著戰略方向正確,后者代表著強大的落地執行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不然的話,你可能一輩子只能當個陪襯的“弄臣”,一旦失去靠山,就像沒了支撐的藤蔓,根本無法獨立。
再看看那些“書呆子”,死守著規矩,既不會好好說話,也聽不懂別人的言外之意。他們做事情不在乎結果,或者根本就沒辦法取得好結果。
就像有些人,罵完孩子,孩子照舊我行我素,也不想想怎么解決問題;跟老公老婆吵完架,接著吵,不考慮如何化解矛盾;對上司、下屬、同事,一通發泄,根本不管會不會把事情弄糟。
如果你像祁同偉、馬斯克那樣,內心充滿了對進步的渴望,想升職加薪,想讓客戶買單,想獲得豐厚的回報,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想避開中年危機的大坑,那你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我今天說的這些。
因為你肩上扛著個人的前途和家庭的重擔。
有時候,人只有背負著責任,才能走得更遠,那些輕浮、不踏實的人,早晚會停滯不前。
會說話和會聽音這兩項技能,真的太關鍵了。
那些負重前行、努力提升自己溝通能力的人,走的是成為人才的康莊大道;而那些輕視這兩項能力、做事輕浮的人,走的是成為“耗材”的下坡路。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咱們都得下功夫培養。平時多聽聽別人說話,想想人家話里的意思,然后組織好語言,把自己的想法得體地表達出來。
這樣,我們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在職場上獲得更多機會,生活也會更加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