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害怕的事情:害怕演講、害怕權威、害怕選擇、害怕親密關系、害怕孤獨、害怕失敗、害怕疾病、害怕死亡……
當我們戰戰兢兢祈求這些事情不要發生的時候,卻往往事與愿違:我們怕什么,偏偏就會發生什么。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缺乏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叫“懼動力”,所以我們才會被恐懼控制。
懼動力,就是認識恐懼、接納恐懼、承受恐懼,并帶著恐懼前行的能力。世上沒有不恐懼的人,關鍵是如何在恐懼中邁出腳步。
該書作者蘇珊?杰弗斯,以其對恐懼心理的深入研究 ,幫助許多人獲得“懼動力” 擺脫困境。《懼動力:拓展自我的根本力量》被評選為世界最偉大的50本勵志書之一。
蘇珊?杰弗斯在書中提出很多顛覆性的觀點 ,其中有三點,對我的影響很大。
1、認知決定命運
我們每個人對生活都有相對固定的認知,或認為光明燦爛,或認為其晦澀黑暗。生活到底是什么樣?
這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一切取決于自己的認知。生活最終的樣子,是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怎么看待自己經歷的一切,生活就會呈現出什么樣子。
《教父》里有一句話:用一秒鐘看到本質的人,和用半輩子看不清事情本質的人,注定是不一樣的命運。
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世界的認知有缺陷。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后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中國社會最公平的地方在于,一旦你的認知和財富不匹配,社會就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互相匹配為止。
高海拔認知的人,看事情客觀,他們遵從本質和規律辦事,負責操控世界的運轉。
低海拔認知的人,看事情主觀,容易被表象迷惑,容易有偏見,喜歡盲從,只能被操控。
高海拔認知,可以讓人獲得懼動力,逐步攀升,不斷改寫自己的高度與維度。
高海拔認知,不是牢固不變的,也不是源自我們的本能,而是需要后天訓練和學習才能獲得。
相反,低海拔認知,源自人的本能,會帶來強烈的負面情緒,低海拔認知的人,意識不到危險總是與機會并行,也發現不了恐懼中的禮物,更不認為痛苦也能給人帶來教益。
成為高海拔認知的人,是圈層逆襲最佳的途徑。
2、接受恐懼,接納命運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卻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亂安排,這種無法預料的事情會讓我們受困于恐懼,甚至只要想到可能會發生的不確定,就會害怕。這時我們需要做的是:接受恐懼。
接受恐懼,是培養懼動力的前提。
接受,并不是讓我們逆來順受,而是要放松身體,消除焦慮、恐懼和沮喪,勇敢接納命運給我們帶來的境況,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
生活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練習“接受命運”的技能。孩子孩子打翻牛奶,洗衣工毀了你的套裝,被好友放了鴿子……
每當發現自己抗拒正在發生的事,我們就要提醒自己“接納命運的安排”。
蘇珊?杰弗斯在書中列出六個技巧,幫助我們更好地接納命運,停止對抗生活。
在這樣的生活模式下,我們即便面對失去,也能獲得,因此,我們便從不會真的失去什么。
3、不過度依賴,不怕失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人生是一張棋盤,由很多的格子組成,這些格子分別代表著愛情、家庭、工作、朋友、成長、休閑等,格子越多,我們的支點越多,即便缺少一、兩個,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就此坍塌完結。
有人的棋盤,只有一個格子,如果這個格子代表愛情,當他的愛情沒了的時候,他會覺得他的人生完結了,毫無意義,其他已然。
我一女友,把愛情當成全部,當她遭遇老公背叛時,她覺得天都塌了。她甚至為此不吃不喝,患上憂郁癥。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把自己的人生棋盤填滿,只給自己一個支點。
當我們的生活里只有一種東西,那這個東西對我們而言,就是牢籠。我們會極度恐懼失去它,一旦失去,便完全喪失行動力。
其實人生從始至終只有自己。不依賴別人,不怕失去,填滿自己的人生棋盤,讓自己具備懼動力,不因失去任何東西而停滯生活。
羅勒?梅在《追尋自己》中說:“每個生命只有一個核心目標,那就是實現自己的全部潛能。”
無論我們是誰,無論發生什么,去畫出自己的“弱者——強者轉化圖”,去列出自己的生活棋盤。
因為懼動力,我們得以跳出無助的深淵,擁有了選擇、行動和力量,即使站在恐懼的懸崖下,依然有放聲歌唱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