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是一個國力強盛的國家,甚至給后人的感覺多少有些窩囊,
比如北宋的宋徽宗。
此君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茶藝,他開創了“瘦金體”,
但卻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老爸就是有名的宋神宗,當年力挺王安石變法的那位。
傳到他這里就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了。
有道是,你在哪方面投入越多的時間,在哪方面取得成功率的幾率就越大。
這位皇帝在位時期,不是忙著和大臣嘰嘰喳喳商量國事,而是沉迷于藝術,因為他的喜好,畫家得到了中國歷史上最高的社會地位。
畫家可以憑借畫畫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
因此每一年以詩詞做題目,就出現了很多有創意的畫作。
比如,至今還為人們熟知的“山中藏古寺”,不見房屋,只有一個和尚挑水,就將深山古寺的意境顯現出來;
再如,“踏花歸去馬蹄香”,不見花草,只一人騎馬,有蝴蝶環繞馬蹄,就將最難表達出來的“香”體現了出來。
可以說,中國畫的意境發展,在宋徽宗時期達到了空前,這種意境的發展,也影響了后世的書法、音樂、詩歌,完善了中國藝術的意境美。
這就類似于唐朝科舉要考詩詞,所以在美人環繞酒肆深巷里,出現了大批的文人,孜孜不倦地鉆研如何寫詩,才成就了詩的最高峰。
一句話,考試是讓人厭倦的,但也是催人奮進的。
這對于宋朝藝術的發展是很好的,但對于國家社會的發展,無異于滅頂之災。
盡管在宋徽宗期間,出現了像張擇端進貢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等佳作,
但繁華熱鬧的背后,依然掩蓋不住王朝破敗的趨勢。
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出現的方臘、宋江起義,就是他在位期間的事情;
奸臣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等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也是他在位的事情;
讓道士成為國家公務員,領著和高級管理層一樣的工資,還是他的主意
......
朝內腐敗,朝外懦弱,
終于招致了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亂”,不僅是他本人,連同他的皇后、妃嬪,百官都被俘虜,
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都押送北方,整個汴京城直接是被擄掠一空,
只留下一座空城,讓后人嘆息。
此時,北宋正式滅亡。
不可否認,無論是《清明上河圖》還是《千里江山圖》,時隔800年,我們再看這些佳作的時候,只有欣賞和嘆服。
不然十字繡風靡時期,舉國上下,不少人選擇繡《清明上河圖》,作為家庭繁榮的象征;
2008年中國奧運會開幕式選擇《千里江山圖》作為背景圖,在世界面前一顯中國風采。
他們已經成了北宋藝術的象征,更是這位皇帝的江山美夢。
或許時光倒流,讓經歷“靖康之亂”的宋徽宗再回到登基的那一刻,他想要完成的江山美夢就不只是一幅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