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考夫曼(Peter D. Kaufman)
譯者:李繼宏
原著名稱:《Poor Charlie's Almanack: The Wit and Wisdom of Charles T. Munger》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
原著出版時間:2005年
來源:下載的 epub 版本
豆瓣評分:9.0 (3512人評價)
被引用次數(shù):30 (from Google 學術)
梁歡在《我說的不一定對》中提到,富蘭克林、芒格、達芬奇是他所崇敬的人,所以弄到了富蘭克林和芒格的書,優(yōu)先閱讀本書的直接原因是最后一篇《人類誤判心理學》,因為自己剛好對心理學也有濃厚的興趣,想系統(tǒng)的學習一下
芒格是世界一流的投資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擁有過人的勤奮和智慧,目前93歲的他依然精力充沛得和巴菲特一起領導著市值4000億美金的公司,通過閱讀本書,第一次近距離了解芒格的智慧來源,后續(xù)還會慢慢閱讀芒格推薦的書單
知識點:
冗余備份模型:
在許多安全導向的系統(tǒng)上,比如飛機上的全數(shù)字電傳操作和液壓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上的某些部件也許會被一式三份,專業(yè)術語:三重模塊冗余(TMR)。一個部件出錯將會被另外兩個備份部件所取代。在三重冗余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擁有三個替補部件,在三個替補部件全部發(fā)生故障前,系統(tǒng)能夠一直保持正常運轉。因為每一個部件發(fā)生故障的概率都很小,而且部件之間互不影響,所以三個部件全部出現(xiàn)故障的幾率是非常小的。常常低于其他風險因素,例如...人為錯誤。冗余也常被稱為“多數(shù)表決系統(tǒng)”或“表決邏輯系統(tǒng)”。
傾覆力矩:
傾覆力矩是進行結構或構件穩(wěn)定性計算的一個術語。傾覆力矩的大小等于產(chǎn)生傾覆作用的載荷乘載荷作用點到傾覆點間的距離。
在建筑工程中,磚混結構中的懸挑梁、懸挑陽臺、擋土墻等有可能產(chǎn)生傾覆失穩(wěn)的結構以及結構的抗震計算,均應進行傾覆驗算。與傾覆力矩相平衡的是抗傾覆力矩,只有當抗傾覆力矩大于傾覆力矩時結構才不會產(chǎn)生傾覆失穩(wěn)。
自催化模型:
反應產(chǎn)物對反應速率有加快作用的反應稱為自催化反應。
工業(yè)上的發(fā)酵過程事一類典型的自催化反應過程。在自催化反應中,反應速率既受反應物濃度的影響,又受反應產(chǎn)物濃度的影響。自催化作用的特點是:1.反應開始進行得很慢(稱誘導期),隨著起催化作用的產(chǎn)物的積累反應速度迅速加快,而后因反應物的消耗反應速度下降;2.自催化反應必須加入微量產(chǎn)物才能啟動;3.自催化反應必然會有一個最大反應速率出現(xiàn)。
火藥熱分解產(chǎn)物NO2即可對該反應起到自催化作用,碳氫化合物與氧的化合反應被所生成的有機過氧化物催化,醇酸酯化反應中,游離的氫離子是酯化反應的催化劑等。生物化學中在Qβ復制酶作用下的反應過程。也是自催化反應。在單鏈RNA噬菌體-Qβ噬菌體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奇特的RNA復制酶,10min內即可使模板復制10萬倍。其主要機制是先以單鏈RNA為模板,合成互補單鏈產(chǎn)物RNA,模板鏈與產(chǎn)物鏈馬上分開,又都能作為隨后復制的模板,因此產(chǎn)物呈對數(shù)增長。
現(xiàn)代達爾文綜合模型:
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突變、選擇和隔離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基礎。種群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并引起生物類型的逐步演變
Lollapalooza效應:
芒格創(chuàng)造這個詞,可能是從Lollapalooza音樂會獲得的靈感。Lollapalooza音樂會持續(xù)三天,是世界著名露天音樂狂歡。音樂會上搖滾、金屬、嘻哈和流行音樂人等各類大牌云集,吸引著數(shù)十萬的瘋狂樂迷,門票也是早早售罄。lollapalooza效應指各種組成要素產(chǎn)生的效果疊加強化、相互促進,形成正反饋效應,導致最終總效果產(chǎn)生驚人的非線性增長。Lollapalooza音樂會的火爆,本身就能一定程度地說明這個問題。
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國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fā)生的一次經(jīng)濟泡沫,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仍在進行時創(chuàng)立,它表面上是一間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但實際上是一所協(xié)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zhàn)爭而欠下的債務。
南海公司在夸大業(yè)務前景及進行舞弊的情況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通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計劃,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價由原本1720年年初約128英鎊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鎊以上,全民瘋狂炒股。然而,市場上隨即出現(xiàn)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魚,試圖趁南海股價上升的同時分一杯羹。為規(guī)管這些不法公司的出現(xiàn),國會在6月通過《泡沫法案》,炒股熱潮隨之減退,并連帶觸發(fā)南海公司股價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鎊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無歸,連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爵士也蝕本離場。
摘錄:
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投資界教父沃倫·巴菲特生意場上的黃金搭檔、幕后操手,價值投資的偉大開拓者,被譽為“巴菲特的偉大啟蒙者”。在公眾眼中,沃倫·巴菲特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代表人物,是該公司多年來取得非凡成就的大功臣;但另有一人也對該公司傳奇般的業(yè)績作出了重要貢獻,那就是查理·芒格。雖然他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遠沒有巴菲特那么高,但他同巴菲特一樣,能引領你作出更好的投資和決策,讓你對世界和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匯集他最出色的演講、箴言和思想的《窮查理寶典》將向你證明這一點。
《窮查理寶典》效仿的對象當然是本杰明·富蘭克林的《窮理查年鑒》。許多人知道,富蘭克林是個通才。他生于波士頓,除了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領袖之外,還是新聞記者、出版家、作家、慈善家、廢奴主義者、人民公仆、科學家、圖書館學家、外交家和投資家。
富蘭克林以窮理查為筆名,在1733年到1758年間出版了他的《年鑒》。它的內容豐富多彩,不僅包括許多后來很著名的富蘭克林名言,還有日歷、天氣預報、天文信息、占星資料等等。《年鑒》這本書在當年的殖民地美國極受歡迎,每年能賣出大概10萬本。
《窮理查年鑒》中的格言涉及的范圍很廣,而且通常都很幽默。其中包括
- “從來沒有國家因為貿易而衰落。”
- “不把事管好,就要被事管。”
- “人自愛,必無敵。”
- “若有無愛之婚姻,必有無婚姻之愛。”
- “講價最怕急時需。”
- “三個人也能保守秘密,前提是其中兩個已經(jīng)死掉。”
- “凡是敵人,均須重視。”
- “空麻袋立不起來。”
由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長大,我那時對經(jīng)商幾乎沒有概念。在那個年代,商業(yè)在中國不是很要緊的事。一天,一位同學告訴我:“你要是想了解在美國怎么能賺錢,商學院有個演講一定要去聽。”那個演講人的名字有點怪,叫巴菲特(Buffett),發(fā)音很像 “自助餐”(buffet)。我一聽這個名字蠻有趣,就去了。那時巴菲特還不像今天這么出名,去的人不多,但那次演講于我而言卻是一次醍醐灌頂?shù)慕?jīng)歷。
巴菲特講的是如何在股市投資。在此之前,股市在我頭腦里的印象還停留在曹禺的話劇《日出》里所描繪的1930年代上海的十里洋場,充滿了狡詐、運氣與血腥。然而這位據(jù)說在股市上賺了很多錢的成功的美國商人看上去卻顯然是一個好人,友善而聰明,頗有些學究氣,同我想像中那些冷酷無情、投機鉆營的商人完全不同。
巴菲特的演講措辭簡潔、條理清晰、內容可信。一個多鐘頭的演講把股票市場的道理說得清晰明了。巴菲特說,股票本質上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權,股票的價格就是由股票的價值——也就是公司的價值所決定的。而公司的價值又是由公司的盈利情況及凈資產(chǎn)決定的。雖然股票價格上上下下的波動在短期內很難預測,但長期而言一定是由公司的價值決定的。聰明的投資者只要在股票的價格遠低于公司實際價值的時候買進,又在價格接近或者高于價值時賣出,就能夠在風險很小的情況下賺很多錢。
聽完這番演講,我覺得好像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難道一個聰明、正直、博學的人,不需要家庭的支持,也不需要精熟公司管理,或者發(fā)明、創(chuàng)造新產(chǎn)品,創(chuàng)立新公司,在美國就可以白手起家地成功致富嗎?我眼前就有這么一位活生生的榜樣!那時我自認為不適合做管理,因為對美國的社會和文化不了解,創(chuàng)業(yè)也沒有把握。但是如果說去研究公司的價值,去研究一些比較復雜的商業(yè)數(shù)據(jù)、財務報告,那卻是我的專長。果真如此的話,像我這樣一個不名一文、舉目無親、毫無社會根基和經(jīng)驗的外國人不也可以在股票投資領域有一番作為了嗎?這實在太誘人了。
巴菲特說他一生遇人無數(shù),從來沒有遇到過像查理這樣的人。在同查理交往的這些年里,我有幸能近距離了解查理,也對這一點深信不疑。甚至在我所閱讀過的古今中外人物傳記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人。查理就是如此獨特的人,他的獨特性既表現(xiàn)在他的思想上,也表現(xiàn)在他的人格上。
比如說,查理思考問題總是從逆向開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會研究人生如何才能變得痛苦;要研究企業(yè)如何做強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業(yè)是如何衰敗的;大部分人更關心如何在股市投資上成功,查理最關心的卻是為什么在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他的這種思考方法來源于下面這句農夫諺語中所蘊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么地方,這樣我就永遠不去那兒了。
查理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持續(xù)不斷地收集并研究關于各種各樣的人物、各行各業(yè)的企業(yè)以及政府管治、學術研究等各領域中的著名失敗案例,并把那些失敗的原因排列成作出正確決策前的檢查清單,這使他在人生、事業(yè)的決策上幾乎從不犯重大錯誤。這點對巴菲特及伯克希爾50年業(yè)績的重要性是再強調也不為過的。
查理的頭腦是原創(chuàng)性的,從來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也沒有任何教條。他有兒童一樣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科學家所具備的研究素質和科學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幾乎對所有的問題都感興趣。任何一個問題在他看來都可以使用正確的方法通過自學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這點上他和富蘭克林非常相似,類似于一位18、19世紀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近代很多第一流的專家學者能夠在自己狹小的研究領域內做到相對客觀,但一旦離開自己的領域不遠,就開始變得主觀、教條、僵化,或者干脆就失去了自我學習的能力,所以大都免不了瞎子摸象的局限。查理的腦子就從來沒有任何學科的條條框框。他的思想輻射到事業(yè)、人生、知識的每一個角落。在他看來,世間宇宙萬物都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對這一整體研究的部分嘗試,只有把這些知識結合起來,并貫穿在一個思想框架中,才能對正確的認知和決策起到幫助作用。所以他提倡要學習在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所謂的“普世智慧”,以此為利器去研究商業(yè)投資領域的重要問題。查理在本書中詳細地闡述了如何才能獲得這樣的“普世智慧”。
查理這種思維方式是基于對知識的誠實。他認為,這個世界復雜多變,人類的認知永遠存在著限制,所以你必須使用所有的工具,同時要注重收集各種新的可以證否的證據(jù),并隨時修正,即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事實上,所有的人都存在思想上的盲點。我們對于自己的專業(yè)、旁人或是某一件事情或許能夠做到客觀,但是對于天下萬事萬物都秉持客觀的態(tài)度卻是很難的,甚至可以說是有違人之本性的。但是查理卻可以做到凡事客觀。在這本書里,查理也講到了通過后天的訓練是可以培養(yǎng)客觀精神的。而這種思維方式的養(yǎng)成將使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預測到別人預測不到的未來,從而過上更幸福、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但即使這樣,一個人在一生中真正可以得到的真見卓識仍然非常有限,所以正確的決策必須局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內。一種不能夠界定其邊界的能力當然不能稱為真正的能力。怎么才能界定自己的能力圈呢?查理說,如果我要擁有一種觀點,如果我不能夠比全世界最聰明、最有能力、最有資格反駁這個觀點的人更能夠證否自己,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所以當查理真正地持有某個觀點時,他的想法既原創(chuàng)、獨特,又幾乎從不犯錯。
一次,查理鄰座一位漂亮的女士堅持讓查理用一個詞來總結他的成功,查理說是“理性”。然而查理講的“理性”卻不是我們一般人理解的理性。查理對理性有更苛刻的定義。正是這樣的“理性”,讓查理具有敏銳獨到的眼光和洞察力,既使對于完全陌生的領域,他也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質。巴菲特把查理的這個特點稱作“兩分鐘效應”——他說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時間之內把一個復雜商業(yè)的本質說清楚。伯克希爾投資比亞迪的經(jīng)過就是一個例證。記得2003年我第一次同查理談到比亞迪時,他雖然從沒有見過王傳福本人,也從未參觀過比亞迪的工廠,甚至對中國的市場和文化也相對陌生,可是他當時對比亞迪提出的問題和評論,今天看來仍然是投資比亞迪最實質的問題。
與巴菲特相比,查理的興趣更為廣泛。比如他對科學和軟科學幾乎所有的領域都有強烈的興趣和廣泛的研究,通過融會貫通,形成了原創(chuàng)性的、獨特的芒格思想體系。相對于任何來自象牙塔內的思想體系,芒格主義完全為解決實際問題而生。比如說,據(jù)我所知,查理最早提出并系統(tǒng)研究人類心理傾向在投資和商業(yè)決策中的巨大影響。十幾年后的今天,行為金融學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濟學中最熱門的研究領域,行為經(jīng)濟學也獲得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認可。而查理在本書最后一講《人類誤判心理學》中所展現(xiàn)出的理論框架,在未來也很可能得到人們更廣泛的理解和應用。
查理的興趣不僅限于思考,凡事也喜歡親力親為,并注重細節(jié)。他有一艘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雙體游艇,而這艘游艇就是他自己設計的。他還是個出色的建筑師。他按自己的喜好建造房子,從最初的圖紙設計到之后的每一個細節(jié),他都全程參與。比如他捐助的所有建筑物都是他自己親自設計的,這包括了斯坦福大學研究生院宿舍樓、哈佛—西湖學校科學館以及亨廷頓圖書館與園林的稀有圖書研究館。
查理天生精力充沛。我認識查理是在1996年,那時他72歲。 到今年查理86歲,已經(jīng)過了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里,查理的精力完全沒有變化。他永遠是精力旺盛,很早起身。早餐會議永遠是七點半開始。同時由于某些晚宴應酬的緣故,他的睡眠時間可能要比常人少,但這些都不妨礙他旺盛的精力。而且他記憶力驚人,我很多年前跟他講的比亞迪的營運數(shù)字,我都已經(jīng)記憶模糊了,他還記得。86歲的他記性比我這個年輕人還好。這些都是他天生的優(yōu)勢,但使他異常成功的特質卻都是他后天努力獲得的。
查理喜歡與人早餐約會,時間通常是七點半。記得第一次與查理吃早餐時,我準時趕到,發(fā)現(xiàn)查理已經(jīng)坐在那里把當天的報紙都看完了。雖然離七點半還差幾分鐘,但讓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等我讓我心里很不好受。第二次約會時,我大約提前了一刻鐘到達,發(fā)現(xiàn)查理還是已經(jīng)坐在那里看報紙了。到第三次約會,我提前半小時到達,結果查理還是在那里看報紙,仿佛他從未離開過那個座位,終年守候。直到第四次,我狠狠心提前一個鐘頭到達,六點半坐那里等候,到六點四十五的時候,查理悠悠地走進來了,手里拿著一摞報紙,頭也不抬地坐下,完全沒有注意到我的存在。以后我逐漸了解到,查理與人約會一定早到。到了以后也不浪費時間,會拿出準備好的報紙翻閱。自從知道查理的這個習慣后,以后我倆再約會,我都會提前到場,也拿一份報紙看,互不打擾,等七點半之后在一起吃早餐聊天。
偶然查理也會遲到。有一次我?guī)б晃粊碜灾袊那嗄陝?chuàng)業(yè)者去見查理。查理因為從一個午餐會上趕來而遲到了半個小時。一到之后,查理先向我們兩個年輕人鄭重道歉,并詳細解釋他遲到的原因,甚至提出午餐會的代客泊車(valet park)應如何改進才不會耽誤客人4 5 分鐘的等候時間。那位中國青年既驚訝又感動,因為在全世界恐怕找不到一位地位如查理一般的長者會因遲到而向小輩反復道歉。
在跟查理的交往中,另有一件事對我影響很大。有一年查理和我共同參加了一個外地的聚會。活動結束后,我要趕回紐約,沒想到卻在機場的候機廳遇見查理。他龐大的身體在過安檢檢測器的時候,不知什么原因導致檢測器不斷鳴叫示警。而查理就一次又一次地折返接受安檢,如此折騰半天,好不容易過了安檢,他的飛機已經(jīng)起飛了。
可查理也不著急,他抽出隨身攜帶的書坐下來閱讀,靜等下一班飛機。那天正好我的飛機也誤點了,我就陪他一起等。
我問查理:“你有自己的私人飛機,伯克希爾也有專機,你為什么要到商用客機機場去經(jīng)受這么多的麻煩呢?”
查理答:“第一,我一個人坐專機太浪費油了。
第二,我覺得坐商用飛機更安全。”但查理想說的真正理由是第三條:“我一輩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engage life),我不希望自己被孤立(isolated)。”
查理最受不了的就是因為擁有了錢財而失去與世界的聯(lián)系,把自己隔絕在一個單間,隔絕在占地一層的巨型辦公室里,見面要層層通報,過五關斬六將,誰都不能輕易接觸到。這樣就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了。
“手里只要有一本書,我就不會覺得浪費時間。”查理任何時候都隨身攜帶一本書,即使坐在經(jīng)濟艙的中間座位上,他只要拿著書,就安之若素。有一次他去西雅圖參加一個董事會,依舊按慣例坐經(jīng)濟艙,他身邊坐著一位中國小女孩,飛行途中一直在做微積分的功課。他對這個中國小女孩印象深刻,因為他很難想像同齡的美國女孩能有這樣的定力,在飛機的嘈雜聲中專心學習。如果他乘坐私人飛機,他就永遠不會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些普通人的故事。
查理一旦確定了做一件事情,他可以做一輩子。
比如說他在哈佛—西湖學校及洛杉磯一間慈善醫(yī)院的董事會任職長達40年之久。對于他所參與的慈善機構而言,查理是非常慷慨的贊助人。而且查理投入的不只是錢,他還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確保這些機構的成功運行。
查理一生研究人類失敗的原因,所以對人性的弱點有著深刻的理解。基于此,他認為人 對自己要嚴格要求,一生不斷提高修養(yǎng),以克服人性本身的弱點。這種生活方式對查理而言是一種道德要求。在外人看來,查理可能像個苦行僧,但在查理看來,這個過程卻是既理性又愉快的,能夠讓人過上成功、幸福的人生。
合伙人的建議:
首先,要找比你更聰明、更有智慧的人。找到他之后,請他別炫耀他比你高明,這樣你就能夠因為許多源自他的想法和建議的成就而得到贊揚。
你要找這樣的合伙人,在你犯下?lián)p失慘重的錯誤時,他既不會事后諸葛亮,也不會生你的氣。他還應該是個慷慨大方的人,會投入自己的錢并努力為你工作而不計報酬。最后,這位伙伴還會在漫漫長路上結伴同游時能不斷地給你帶來快樂。上述這些都是很英明的建議(在自我評分的測驗中,我從來沒有拿過甲等以下的成績)。
查理的雙親埃爾·芒格和弗羅倫斯·芒格夫婦鼓勵閱讀,圣誕節(jié)會給每個孩子送幾本書當禮物;那些書通常在當天晚上就被狼吞虎咽地看完。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查理論吸引客戶:“關鍵是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把已經(jīng)擁有的客戶照顧好,其他的自然會來找你。”
大約在我15歲的時候,我們全家去太陽谷滑雪;假期的最后那天,爸爸和我冒著風雪開車出去,他繞了十分鐘的路去給我們開的那輛紅色吉普車加油。當時他正爭分奪秒地讓我們全家能趕得上回家的飛機呢,所以到加油站后當我發(fā)現(xiàn)油箱里還有半箱油時,我感到很吃驚。我問爸爸,還有那么多汽油,我們?yōu)槭裁匆O聛恚凰虒艺f:“查理,你要是借了別人的車,別忘了加滿油再還給人家。”
比爾·蓋茨:認識查理之前,沃倫告訴我,查理是生意場上的最佳拍檔。他還警告我,跟查理說話的時候,別指望能插上嘴,因為在雞尾酒會上,查理連喝酒的空當也會舉起手來,阻止別人開始說話。
簡單是長期努力工作的結果,而不是起點。
——弗里德里克·邁特蘭德
只要得到正確的收集和組織,他的多元思維模型(據(jù)他估計,大概有100種)便能提供一個背景或者框架,使他具有看清生活本質和目標的非凡洞察力。我們在本章中更想指出的是,他的模型提供的分析結構使他能把紛繁復雜的投資問題簡化為一些清楚的基本要素。這些模型中最重要的例子包括工程學的冗余備份模型,數(shù)學的復利模型,物理學和化學的臨界點、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學的現(xiàn)代達爾文綜合模型,以及心理學的認知誤判模型。
這種廣譜分析法能夠讓人更好地理解許多和候選投資公司相關的因素是怎樣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的。有時候,這種理解會揭示出更隱秘的情況,也就是會產(chǎn)生“波浪效應”或者“溢出效應”。
在其他時候,這些因素聯(lián)合起來可能會創(chuàng)造出或好或壞的巨大“l(fā)ollapalooza效應”。通過應用這個框架,查理得到了與絕大多數(shù)投資者不同的投資分析方法。他的方法接受了投資問題本質上非常復雜的現(xiàn)實,他不知疲倦地對投資問題進行科學的探討,而不是傳統(tǒng)的“調查”,他為它們進行充分的準備和廣泛的研究。
泰德·威廉姆斯是過去70年來惟一一個單個賽季打出400次安打的棒球運動員。在《擊球的科學》中,他闡述了他的技巧。他把擊打區(qū)劃分為77個棒球那么大的格子。只有當球落在他的“最佳”格子時,他才會揮棒,即使他有可能因此而三振出局,因為揮棒去打那些“最差”格子會大大降低他的成功率。作為一個證券投資者,你可以一直觀察各種企業(yè)的證券價格,把它們當成一些格子。在大多數(shù)時候,你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看著就好了。每隔一段時間,你將會發(fā)現(xiàn)一個速度很慢、線路又直,而且正好落在你最愛的格子中間的“好球”,那時你就全力出擊。
這樣呢,不管你的天分如何,你都能極大地提高你的上壘率。許多投資者的共同問題是他們揮棒太過頻繁。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受“機構行為鐵律”所驅使的專業(yè)投資者,他們都有這種傾向;這種“機構行為鐵律”的某一變種也是讓我離開同時做長線和短線投資的對沖基金的原因。
然而,另外一個與揮棒太過頻繁相對立的問題也同樣有害于長期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一個“好球”,卻無法用全部的資本去出擊。
“對我們來說,投資等于出去賭馬。我們要尋找一匹獲勝幾率是兩分之一、賠率是一賠三的馬。你要尋找的是標錯賠率的賭局。這就是投資的本質。你必須擁有足夠多的知識,才能知道賭局的賠率是不是標錯了。這就是價值投資。”
查理這種偉大的商業(yè)模式是怎么來的呢?我們可以從他推薦的閱讀書目(見附錄)中看出一些端倪。《槍炮、病菌與鋼鐵》《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紀》和《達爾文的盲點》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關注前面提到的“競爭性毀滅”問題,研究為什么有些事物能夠適應環(huán)境,存活下來,甚至在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之后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當這個主題被應用于投資選擇時,芒格偏愛的企業(yè)就出現(xiàn)了:有些是通過消滅競爭對手而達到繁榮的企業(yè)(就像《自私的基因》里面描繪的),有些是通過合作而興旺的企業(yè)(《達爾文的盲點》)。
定約橋牌在你們這代人里不流行了,這真是悲劇。中國人的橋牌玩得比我們好。他們現(xiàn)在從小學就開始教橋牌。要是他們也實行資本主義,天知道他們該發(fā)展得多好。如果我們美國人不懂橋牌,卻和一群精通橋牌的人競爭,那么我們就又多了一個沒必要的劣勢。
經(jīng)濟學的另外一個優(yōu)點是,它從一開始就吸引了軟科學領域最優(yōu)秀的人才。和學術界其他學科的研究者相比,經(jīng)濟學家入世更深,對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說經(jīng)濟學家喬治·舒爾茨(注:喬治·舒爾茨,1920—,美國經(jīng)濟學家,曾任美國勞工部長、財政部長、國務卿等職)博士就曾經(jīng)三次進入美國內閣,拉里·薩默斯(注:拉里·薩默斯,1954—,美國經(jīng)濟學家,現(xiàn)任奧巴馬總統(tǒng)首席經(jīng)濟顧問,曾任美國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校長等職)也曾被委任為內閣大臣。所以經(jīng)濟學在學術界是很受歡迎的。
此外呢,經(jīng)濟學從很早的時候就吸引了人類歷史上一些最杰出的作家。就以亞當·斯密為例。
亞當·斯密是極其出色的思想家和極其出色的作家,乃至在他那個時代,德國最偉大的知識分子伊曼紐爾·康德直截了當?shù)芈暶鳎聡鴽]有人像亞當·斯密那么厲害。伏爾泰的措辭則比康德還要直接和犀利,聽到康德的話之后,他立刻說:
“哦,法國甚至沒有人可以拿來跟亞當·斯密比較。”所以經(jīng)濟學從一開始就擁有一些非常偉大的學者和一些非常偉大的作家。
變態(tài)的工作關系也是應該避免的。你們要特別避免在你們不崇敬或者不想像他一樣的人手下干活,要不然那是很危險的。我們所有人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權威人物的控制,尤其是那些為我們提供回報的權威人物。要正確地對付這種危險,必須同時擁有才華和決心才行。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的辦法是找出我尊敬的人,然后想辦法調到他手下去,但是別批評任何人,這樣我通常能夠在好領導手下工作。許多律師事務所是允許這么做的,只要你們足夠聰明,能夠做得很得體。
另外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將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夠收到奇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約翰·伍登提供了一個示范性的例子。伍登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籃球教練。他對五個水平較低的球員說:“你們不會得到上場的時間——你們是陪練。”比賽幾乎都是那七個水平較高的球員在打的。嗯,這七個水平高的球員學到了更多——別忘了學習機器的重要性——因為他們獨享了所有的比賽時間。在他采用非平等主義的方法時,伍登比從前贏得了更多的比賽。我認為生活就像比賽,也充滿了競爭,我們要讓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如果你們想要獲得非常高的成就,你們就必須成為那樣的人。你們不希望在50個輪流做手術的醫(yī)生中抓鬮抽一個來給你們的孩子做腦外科手術。你們不希望你們的飛機是以一種太過平等主義的方式設計出來的。你們也不希望你們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采用這樣的管理方式。你們想要讓最好的球員打很長時間的比賽。
我經(jīng)常講一個有關馬克斯·普朗克的笑話。普朗克獲得諾貝爾獎之后,到德國各地作演講,每次講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關于新的量子物理理論的,時間一久,他的司機記住了講座的內容。司機說:“普朗克教授,我們老這樣也挺無聊的,不如這樣吧,到慕尼黑讓我來講,你戴著我的司機帽子坐在前排,你說呢?”普朗克說:“好啊。”于是司機走上講臺,就量子物理發(fā)表了一通長篇大論。后來有個物理學教授站起來,提了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演講者說:“哇,我真沒想到,我會在慕尼黑這么先進的城市遇到這么簡單的問題。我想請我的司機來回答。”(聽眾大笑。)
好啦,我講這個故事呢,并不是為了表揚主角很機敏。我認為這個世界的知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朗克知識,它屬于那種真正懂的人。他們付出了努力,他們擁有那種能力。另外一種是司機知識。他們掌握了鸚鵡學舌的技巧;他們可能有漂亮的頭發(fā);他們的聲音通常很動聽;他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實他們擁有的是偽裝成真實知識的司機知識。我想我剛才實際上描繪了美國所有的政客。(聽眾鼓掌。)如果你們在生活中想努力成為擁有普朗克知識的人,而避免成為擁有司機知識的人,你們將會遇到這個問題。
還有就是,你們一定要非常勤奮才行。我非常喜歡勤奮的人。我這輩子遇到的合伙人都極其勤奮。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和他們合伙,部分原因在于我努力做到配得起他們,部分原因在于我很精明地選擇了他們,還有部分原因是我運氣好。
學院派心理學雖然有許多缺點,但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優(yōu)點。我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看到一本叫做《影響力》(Influence)的書。這是一本通俗讀物,作者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學教授,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 Cialdini),他在規(guī)模很大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任教。西奧迪尼設計大量巧妙的實驗,在實驗中,人們利用人類思維中內在的缺陷,操縱別人做出了損害自身利益的事情。
西奧迪尼對這些實驗進行了描述和解釋,并因此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榮任終身董事講座教授。
我立刻給我的每個孩子寄了一本西奧迪尼的著作。我還送給西奧迪尼一股伯克希爾的A級股票(2010年3月的市值大約為12萬2000美元——譯者注),感謝他為我和公眾作出的貢獻。西奧迪尼這本社會心理學著作賣出了幾十萬冊,這是很了不起的,因為西奧迪尼并沒有宣稱他的書將會改善你的性生活或者讓你發(fā)財。
許多讀者購買西奧迪尼這本書是因為他們跟我一樣,也想知道怎樣才能不經(jīng)常被推銷員和環(huán)境欺騙。然而,令非常正直的西奧迪尼意想不到的是,大量的銷售員也買了他的書,他們想要了解怎樣才能更有效地誤導顧客。下面我會講到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我希望不會有人將我的理論用于變態(tài)的目的。
在西奧迪尼這本書的驅動之下,我很快瀏覽了三本最流行的心理學入門教材。在此期間,我還進行了周全的考慮,想把我以前的訓練和經(jīng)驗綜合起來。芒格的非臨床、非先天后天對立的非發(fā)展心理學就這樣誕生了。許多理論是從它們的發(fā)現(xiàn)者(其中大多數(shù)人的名字我甚至還不知道)那里借用來的,但我通常會給它們配上新的表述和標題。因為我沒有去查證資料,而是怎樣容易回憶起來就怎么寫,然后再進行修改,以便我能夠很方便地使用這些理論來避免錯誤。
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無所不在,這造成了一些普遍而巨大的后果。例如,與有底薪的銷售員相比,單純靠提成過日子的銷售員更難保證不做不道德的事情。從另一方面來說,無底薪的銷售員的工作績效會更加突出。因此,企業(yè)在制定銷售員的薪酬制度時往往會面臨兩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