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天真的不太努力,我很抱歉。我其實特別不想怠慢悠悠時光,特別不愿意把自己就這么浪費掉。但是沒辦法,日子過得太閑了,又沒有什么特別的短期目標,所以日子就這么一天天地過去了。
或許,就像楊絳先生說的那樣,我這種人是想得太多,而書讀得太少了。
這兩天聽《有書》在講《好好告別》這本書。書中曾經有這么一段,人都會死去,這讓人感到非常遺憾,所以人們是多么地害怕死亡。因為有了死亡,所以人生無論活多久都會顯得那么短暫。
當然,現在的醫學發達了,人類的平均壽命也相應地延長了,過去,人們會認為人生七十古來稀,而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兩個七老八十的人,就連我的父親今年也虛齡七十了,身體還硬朗著呢,看他現在的身體狀況,活到九十歲應該不成問題。常年身體有恙的大伯父大伯母,今年分別88歲和86歲,撐到九十歲也是應該無妨。
在一兩百年前,傷寒、天花、肺結核等現在看來很容易治愈的毛病,過去卻是令人談虎色變的奪人性命的可怕病癥,《少年天子》中,順治皇帝福臨就是在董鄂妃死后幾個月,就染上了天花,年紀輕輕便不治而亡。
現代一般人的壽命之長對于古人來說是很難想象的,可我們仍對死亡感到恐懼不安,認為生命短暫,還是會想方設法延長自己的生命。
有生就有死,在《好好告別》一書中,作者凱特琳認為正是因為有了死亡的存在,人們才會讓自己的生命在有生之年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讓自己更為優秀。正因為有了死亡的存在,人們才會珍惜時間,才會把時間看得更為重要,然后,在他(或她)生命的最后時刻,可以安詳地離開。
如果生命不是一條線段,而是一條只有起點卻沒有終點的射線,假如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永恒的,那不是人類的幸福,相反,那一定會成為一場災難,關于時間、關于生命,這些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凱特琳對死亡的見地讓我對生命的意義也變得豁然開朗。難怪人人都會思索生命的意義,然而真正的答案卻是生命沒有意義。生命的真正含義就是時間,利用時間給生命賦予自己的意義就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價值。
如果把生命里的每一天都看作一個方格,每過去一天就在自己這一天的方格中蓋章,活得越精彩就用越鮮艷的顏色印章。這些印章五顏六色連成一片就會組成一幅畫,這幅畫也許就是你的生命的意義。每個人的方格都一樣大小,方格總數也會有差異,而最后的那幅畫肯定都不一樣。
我的人生畫卷肯定不夠絢爛多彩,但我相信,它一定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