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表達思維,放大賺錢能力?
如何在營銷中洞察客戶的真實的需求?
如何用大腦更喜歡以及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影響對方?
《升級表達思維,讓說話能力放大賺錢能力》
既然叫“升級表達思維”,我們就從思維角度開始談起。先引入第一個小小的例子
一、真正的成長不是學習新知識,
而是改造舊模式
如何用一根細繩拴住一頭大象?
在馬戲團中,最受歡迎的明星就是大象。巡回到每個地方,總會吸引無數兒童的注意。
有位少年特別想近距離地接觸大象,就跑到馬戲團后臺去看。他驚訝地發現,那幾只大象并沒有被關在籠子里,也沒有被拴在鐵鏈上,只是被普通的繩子拴在木樁上。
少年就特別好奇地問馴獸師,為什么你們只用一根繩子就能制服這么大的大象呢?難道不怕它們一用力就掙脫開嗎?
馴獸師聽完就笑了,說:
“你不了解。這些象是我們從小養大的。
當它還是小象的時候,我們就用大鐵鏈鎖著。每次只要一拉動,它就會痛得不得了,越掙扎就越痛。無論它如何用力,都始終掙脫不了鐵鏈。
久而久之,這只小象就明白了,逃跑其實是沒有用的,于是就放棄逃跑了?!?/p>
在它放棄逃跑的同時,思維中也被植入了兩個觀念:
我不可能逃脫得了;
掙扎是很痛苦的。
所以,即使小象已經長成大象了,它也不相信自己是可以逃走的。
各位聽完這個小小的例子,有什么感觸?
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這根細繩,而是大象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不也是像這頭大象一樣嗎?不是沒能力,而是有一座思維的牢籠把我們死死地困在自認為不可能的界限里。
限制我們成長和突破的,難道不也是我們經驗里一切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嗎?
所以,在談到表達思維的時候,我非常想分享給各位的第一個觀點是:
真正的成長不是學習新知識,而是改造舊模式。
想要升級表達思維,更重要的是改造表達表面下的那個思維舊模式。有時候可能只是改變舊的思維方式,你顯現出來的能力就會有巨大的改觀。
今天晚上我會從三個的角度來談這個話題:
如何升級表達思維?
第一,用大腦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
第二,用好大腦天然的Bug。
大腦是一個進化的產物,在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當中,一定也會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而這些不太完美的地方,我們能不能認識到,并且用好?
第三,大腦有一個天然的屬性,它更愿意相信自己說的話。
二、如何提升表達思維,放大賺錢能力?
我們先來聊聊第一個話題——
1.用大腦更易接受的方式來表達
大腦分左半腦和右半腦,靠胼胝體連接在一起。左右半腦各自有自己的側重點,有交集也有各自負責的區域。
同樣的內容,如果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擊中左半腦和右半腦的區域不同,也許獲得的答案也會截然不同。
① 火車難題:以一換五,你會摁下開關嗎?
我來描述一個模擬實驗:
一條鐵軌上從遠處開過來一輛火車,這輛火車速度特別快,而且已經失控了。
在鐵軌的另一邊,很不幸的被歹徒綁了五個人,如果火車再往前開,這五個人眼看著就要被火車軋死了。
如果這時候你站在邊上,邊上剛好有一個開關,如果你摁一下這個開關,火車就會拐到另外一條軌道上去。
可是很不幸,拐到另外一條軌道上去,那條軌道上也綁著一個人。
如果你按下那個開關,火車拐過去了之后這五個人得救了,可是另外那個軌道上的人就會無辜的死掉了。如果你不摁,五個人死。如果你摁,一個人死。
你會不會摁那個開關?
再聽第二道題:
一輛火車從遠處開過來,速度也非???,在這條鐵軌上綁著五個人。
如果火車繼續往前開,那么這五個人眼看著就要被軋死了!
可是此時此刻你就站在一座天橋上,你眼看著這一切就要發生了,所以在你的前面站著一個胖子。這時候你可以干一件事情就是,動手把這個胖子往下一推,他就會掉下橋。
他一旦掉下了橋就會被火車撞到,火車也會因此被卡住停下來,那么綁在軌道上的這五個人就得救了。當然胖子就被撞死了。
你會不會動手推這個胖子呢?
我在很多場合做過這個題目的測驗,去年我們做了一場全國巡講,每一場都是千人級別的場合。
測試發現,在第一種情況下選擇摁開關的人偏多,而在第二種情況下,會選擇推那個胖子的人幾乎沒有!
你看,這兩道題的題剖析下來,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就是以一個人的生命去換取五個人的活路。
可為什么用第一種描述的時候,人們會選擇摁開關居多;
用第二種方式描述的時候,雖然本質上也是以一換五,人們就不會動手去推這個胖子?
同樣的內容,你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如果你理解了我上面談的這個邏輯,就會明白其實背后有一個很簡單的原理。
接下來,我們做一個小小的練習。
② 哪種描述方式,捐款數額更高些?
假設在一次非洲貧困地區的募捐儀式上,你作為主持人或者發起人,目的是用你的表達讓人們捐款數變得更高,至少平均的捐款額能變得更高。
我跟你描述兩種場景,你站在你的角度來迅速的考慮一下,哪一種捐款額度可能會更高一些。
第一種描述方法,是典型的擊中你左腦的方式。
我公布的是統計數據、宏觀的描述。
非洲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地方,全世界最貧窮的35個國家當中有26個來自非洲,人均GDP最低的十個國家當中有九個在非洲;
非洲非常干旱,降水量特別少,農業十分不發達,所以導致非洲經常出現饑荒。
缺吃少穿是非洲貧困平民的最大的問題,如果沒有糧食就只能用野菜充饑了。
非洲平均兒童的死亡率高達15%,比平均死亡率高出了一倍之多,是歐洲的八倍,是世界兒童6.7%等。
我描述了很多的宏觀數據,而且數據都非常的精確,描述完這些數據之后,我就開始發起了這一次捐款。你會捐多少?
接下來我用第二種描述方式,你再體會一下。
我完全不說數據、不說宏觀面,只描述一個特定的人物以及具體的場景。
在埃塞俄比亞有一個小女孩,她是她們家唯一一個活過五歲的小孩子。
早上6點她從垃圾堆邊上醒過來。當我們開始用清水刷牙洗漱的時候,她已經在用滿是油污的雙手,在垃圾堆里扒尋食物。如果幸運一點,她可能找到一點點充饑的食品。
她已經一整年沒有喝過干凈的水了,每天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著媽媽,在不同的救助站或者垃圾堆邊上等食物。
如果能找到一點點面包,那將是她一天當中最開心的時候了。
以上兩種形式,第一種描述了宏觀的準確數據,第二種我只描述了埃塞俄比亞某一個小女孩一天的生活,然后發起捐款,你認為這兩種捐款哪一種形式得到的捐款要高一些?
肯定不是第一種。
因為第一種是用數據直擊人們的左腦,而第二種我給了一個特定的人物、具體的場景,而且這個人物的場景跟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還有關聯,能夠擊中你的右腦。
所以,實驗的結果是:
第二種方式——擊中右腦的方式,會遠遠比第一種得到的捐款人數要多得多,而且總額高得多。
③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見!
你一定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盲人坐在臺階上,他的腳邊放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是盲人,請幫幫我吧”,可是一天下來,他收到的錢特別少。
一位詩人從邊上路過,看到這個盲人一天得到的施舍特別少,于是他提筆在牌子上寫了一段話。沒想到,這個下午,盲人得到的錢比前一天翻了好幾倍,他改了什么呢?
原來他把之前那句:
我是盲人,請幫幫我吧!
改成了: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見!
你有沒有發現,擊中別人的右腦,對一個人來說多么的重要。
2.如何提升表達思維,放大賺錢能力?
① 商業應用:如何切入客戶的右腦,提升成交率與銷售額?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所有做業務或者做銷售的,都要學習故事化的能力。
賣保險的業務員,重要的不是給顧客講解保險的產品。因為保險的產品太復雜了,即使說得再清楚,客戶也記不下,因為實在很復雜。
因此,保險業務員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放大顧客的痛苦,勾起他對過去沒有保險時某一件事情痛苦的回憶,以及帶來他對未來痛苦的預期。
不管是回憶還是預期,都是在勾起一個人調用他的右腦。
假如你是一位賣車的銷售人員,除了要給顧客講解這輛車的參數、性能,其實更應該告訴顧客,這輛車在他未來的生活當中能帶來哪些改變。
比如,在一家人出游的過程當中,這輛車里什么功能能夠帶給一家人什么方便,什么樣的性能會讓整個出游變得更有回憶點,你應該描述的是這樣的場景。
甚至那些場景可能是你過去有過的體驗,來描述給顧客,這會激發顧客右腦的想象。
要提升成交率以及銷售額,別忘了要學會擊中客戶的右腦。
② 生活應用:女朋友問你為什么愛她,你怎么回答?
接下來我給你舉一個生活中的小例子,希望這個套路你可以拿回去用。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假設今天女朋友問你,你愛我什么?你會怎么回答呢?
這個問題是歷史老大難的問題啊。
女人問你愛我什么?有些人會回答,我覺得你很細心、你很大方、你很孝順、你通情達理……
我覺得這就是普通人的回答,這種回答是動用你的左腦,你會細細地想:
這個人身上有什么特點呢?我應該總結什么呢?
然后你用左腦回答,對方也會用左腦來接收,對嗎?其實都對,沒錯,但聽完感觸就是不太大!
能不能嘗試用右腦來回答?學會用右腦回答的人,就是表達高手。
接下來,我給你展示一下如何用右腦回答的套路。
我覺得“套路”不是個壞詞,是個好詞。套路就是模型,模型就是思維背后的一種總結。
女朋友問你,你愛我什么呢?
你不需要去回答如“細心、大方、孝順”等這些點,我給你一個套路:一個時間+一件小事+延展潤色+山盟海誓。
你只需要按照這個套路回答,舉個例子:
一個時間:三年前的那個晚上 。
一件小事:我因為發高燒住院了,你急急忙忙地從另外一個城市趕過來。
然后延展潤色:你一整夜沒睡,細心地照顧我,看著你忙碌的身影和暖心的微笑。
然后山盟海誓:我當時就對自己說了,我一定要娶你當老婆!
你看這一段話完全符合這四個動作。
我剛剛看到有人在留言區里說,要回答“我愛跟你在一起的感覺”。
這個好嗎?也沒有錯,但是依然不夠具象。如果你嘗試用我前面給了這個小套路,事情會變得很具象。
再比如,你可以這么回答:
兩年前,我們在同一場聚會當中認識了,本來我已經打算離開了,這時候你唱起了那首歌——《漂洋過海來看你》,我突然間有了一種很溫暖的感覺。
雖然那天我們最后匆匆分開了,但你的歌聲卻生生地鉆進我的心里,我就暗暗發誓,有一天我一定要讓你只為我一個人唱歌!
剛剛這段話,依然符合“一個時間+一件小事+延展潤色+山盟海誓”。
這是一個多有趣的事情啊,你能用右腦回答,對方就能用右腦去接收它,而且這個接收帶給你的效果、印象以及感觸點是截然不同的,這叫做腦語轉化。
因為左腦是負責語言的,把你琢磨的語言找到一個右腦的角度去切入進去。
你能夠用大腦更喜歡以及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影響對方,你說的話就能夠直抵人心!
二、用好大腦的天然Bug
大腦是個進化的產物,既然是個產物,它就一定會有一點點Bug或者天然的瑕疵。
這些瑕疵我們把它用好了,往往還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1.思考,快與慢:系統一與系統二
在這里給你推薦一本書叫作《思考,快與慢》,這本書能夠讓你更清楚地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這本書里談到了兩個東西,一個叫系統一,一個叫系統二。
系統一較快,而且自啟動,但系統一喜歡自作主張,它不理性,但它又自以為理性。
系統二比較慢,而且它要啟動,就是你要有意識地啟動它,系統二才會開始用,所以用起來比較費神,它需要你認真想,但系統二比較理性。
而人類的進化發展當中,人們習慣性地使用系統一,所以雖然系統二很理性,但是系統一才是人的主人。
系統一又快又愛自作主張,而且它不喜歡慢慢思考,喜歡快速做決定,但不夠理性。
這就導致人們的大腦天生是懶的,因為有系統一的存在,很多時候就不太被調用系統二。
給你舉個例子,你能很容易地看出來,每個人身上都有這種特點!
有一個現象叫做比例偏差。通過這個比例偏差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出來,人們的大腦真的是天生很懶。
第一個情況,同一款水杯,A商店賣100元,B商店賣50元,但是如果你要到B商店去買,需要多坐十分鐘的公交車,請問你會不會去呢?
第二種情況,同一款手表,A商店賣7000元,B商店賣6950元,但是你到B商店需要多坐十分鐘的公交車,你會去嗎?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好多人,大部分人的選擇是買水杯的時候,他愿意去B店,因為多坐十分鐘的公交車省50塊錢,可是買手表時很多人就不愿意去了。
你會發現很有趣,其實兩種情況下都是差50塊錢,可是為什么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你說我們理性嗎?很顯然我們不理性啊。
從絕對值的角度是一樣的,可是人們會自以為很理性地做了一個好的選擇,這個背后就是因為比例偏差。
你的大腦會更關注比例的大小,而不是關注絕對值的大小。
當然有人說,都不去,50塊錢還要坐十分鐘公交車,肯定有這種不差錢。
但凡是實驗,我們要看大比例的數據,至少大比例的數據,水杯去的概率會比手表去的概率要高。這就是系統一的選擇,系統一在自作主張做了一個自以為很理性,其實又不理性的判斷。
每個人其實都是這么活在這個世界上的,這是事實。
當你理解了系統一有這種天然Bug的時候,我給你舉個小小的商業上的例子,等你去逛商場就能看得懂,為什么很多商家會這么用。
2.打折、直降、預存都在什么時候用?
打折、直降、預存,這三個詞,在逛商場的時候經常能見到。
請問各位,這三個詞有什么區別嗎?
什么時候用好這些詞能夠讓你的銷量變得更好,成交概率更高呢?如果你理解了我前面舉到的比例偏差,那你就要學會用好這三個詞。
① 打折在什么時候用?
適用于總價不太高的時候。
比如衣服或者書總價就不太高,一兩百塊錢,比如一本書32塊錢給你降16塊錢,其實省16塊錢人們沒感覺,但如果說打五折,你看你的感覺就來了!
所有的賣書全不會告訴你省多少錢,只會告訴你打幾折,因為書跟衣服屬于總價不高的。
總價不高的東西要用打折這個詞,人們的感觸就會大了。
有人說,我特別喜歡直降,它比較適合房地產,其實你會發現我們又被自己騙了。
② 直降適用于什么時候?
適用于總價稍微高一點點,但又不能特別高。
比如電器,你發現在國美蘇寧永樂里賣電器,很少寫打折,都寫直降,冰箱空調直降,一個1萬塊錢的冰箱,然后他說省500塊錢,省500塊錢是幾折?。?/p>
1萬塊錢,省500是95折,95折,其實你幾乎沒感覺,你看你路邊隨便吃個飯,老板都能說個八八折,但是他只能省500了,所以他不會寫九五折,而是大大地寫著直降500塊,你就有感覺了。
這種直降就適合于價格稍高一點的產品。
③ 預存適用于什么時候?
適用于總價更高的東西。
比如剛剛有人說房地產,總價就特別高。沒辦法大幅打折,一打折就要花好多錢。
總結一下:
打折適用于總價偏低的,比如衣服和書本;
直降適用于總價稍高的,比如幾千塊錢的電器;
預存適用于總價更高的,他要引導你去關注的預存的比例,而不是去關注降的那2萬塊錢。
上面我舉了這個比例偏差,各位有一點點感覺了吧,以后逛商場的時候你再看到這三個詞就要思考,這不是商家亂寫的,這都是商家用不同的字眼在擊中人們的大腦。
3.如何用好大腦的Bug?
很多時候用好大腦的Bug,甚至都不需要一段話,一個詞就夠了!
大腦天生是懶的,它更愿意相信精確的東西。
可是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很少想到這個點。
假如你今天要轉讓一個二手數碼產品,行情價是2000元,你的心里底價是1900。
你要如何開價,最終成交價可能會高一些?如果你也懂得大腦更喜歡精確的東西,那么你的報價要報多少?
不是報2000也不是報1900,當然也不是報1100,你應該報一個精確到個位數的數字。
比如你應該告訴對方,我這一個二手的數碼產品,賣價我準備賣1941元。
一個買家聽到你的這個報價,他的第一感覺是:
嗯,精確到個位數,說明這個報價是做過很充分的功課準備的,不是一個胡亂報的報價?!?/p>
你報2000塊錢,他的砍價可能1800甚至到1500,可是如果你的報價報了個1941,你覺得他會砍到1800嘛?我想他不太會,很有可能就是去零留整,砍掉41。
你去買衣服,如果賣衣服的知道這個知識,她會告訴你:“美女,這件衣服,我們最低的價格也就是賣236了?!蹦懵犕晔裁锤杏X?
你會發現,商家會報一個精確的數,這個數精確到6,或者精確到1,精確到3。
這樣的數字在你的內心會更有實在的感覺,所以報價不是一味的報高價!
有人說報1999,在這個時代,尾數為9,在消費者心中已經相當于等于0了,因為隨處可見9。
未來報價要學會報精確,不要0、不要5、不要9,要精確。你試一試這種報價的方式,哪怕那你報的是更低的價格,最終成交率反而可能更高。
今天在座聽課的人,如果有一些是管理者,我給你一個小小的建議:
給員工布置工作的時候,也千萬不要說:
一周之后把材料交給我、兩周之后把材料交給我。
因為一周和兩周都是整數。
不要報整數,要報小數。
你可以說:
11天之后把這個報告交給我,9天之后把這個表格交給我;
對方的印象就會更深刻了,延誤工作的概率就會變低!
所以你只要理解一種方式,一個小小的改變,你還沒有提升你的表達能力,你只是轉變了思維方式,但是就會有特別大的改變。
三、學會提問,事半功倍
1.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問一個對的問題
大腦只愿意相信自己說的話,而且它會更愿意接受自己說的話。
要做一個表達高手,不要老覺得要學會噼里啪啦地說話就行,你要學會提問。
對方自己說出來的東西,未來兌現的概率會更高一些。
不管你給別人建議再正確,人們的習慣性反應就是審視和反駁。
無論自己說的建議再愚蠢,人們的習慣性反應就是去捍衛或者兌現它。很多時候要讓對方自己說話,唯有他自己說出來的話,未來兌現的概率才會更高。
面對員工、面對顧客,面對孩子,我覺得這個基本的大腦原理都需要了解。
舉個有點極端極端的小例子,我覺得很有說服力。
假設今天你有一個朋友告訴你,說“某某某很不像話,我想把他殺了”,這是個很極端的例子,你作為他的朋友你會開始干嘛?
很多人就會開始講道理、勸說。
一切的勸說,本質上都是講道理。
你會告訴他:
哎呀,不行啊,朋友一場,同事一場,有什么事情要溝通解決,不能這么上火
等等
但我請問你,這些道理難道他不懂嗎?
今天如果你要把別人殺了,他也會跟你講同樣的道理,所以很多時候講道理是最沒有用的。
在這個時候你不妨問他幾個問題:
你想拿把什么刀子把他殺了?
他告訴你:
我想拿把水果刀、我想拿把西瓜刀把他砍死。
你不要急著講道理,繼續問他:
那你把他殺了之后,你覺得按照目前中國的法律你會怎么樣?
我想你不一定馬上死掉,但肯定要被抓起來吧。
你父母多大年紀了?你的父母如果在七八十歲的時候知道他的兒子把人殺了,會是什么心情呢?
你有沒有孩子啊?你孩子多大哦?你孩子五六歲是吧?你覺得你家孩子如果在五六歲的時候,他爸爸把別人殺了,你覺得你家孩子這一輩子的成長經歷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你看,你不需要去問他:
你為什么要把他殺了?
你只需要順著他的思路問,你殺完之后你會怎么樣,你父母會怎么樣,你兒子會怎么樣。
最后你再問他一個問題:
你那個用西瓜刀是吧?那我要不要拿把西瓜刀借你?
我覺得你問完前面幾個問題之后,大概他這種殺人的欲望會小了很多。
很多時候問問題不是要得到答案的,最重要的是要讓對方換一種角度去思考。
這是一種未來會越來越值錢的能力。
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問一個對的問題。
德魯克老先生說過一句話:
最嚴重的錯誤,并非由錯誤的答案造成。真正危險的事,是問了錯的問題。
問錯了一個問題,你就永遠得不到正確的答案。很多時候問問題比講道理要好了無數倍。
2.問對一個問題,拿下一個大單
我在剛從事咨詢行業時,面對客戶的時候,最頭疼的是什么?
客戶有需求,但他說不清自己的需求。
并不是所有客戶都能說清楚自己的需求,可能你提交了很多版本的方案,這些版本的方案都是他想要的,但每一種總覺得差那么一點點。
要做一個項目,得先把項目邊界界定清楚,否則項目就可能無限期的延展了。
有一次,我在廣東和一個客戶談項目的時候也是幾經波折,也是給了很多方案,客戶都覺得“嗯,都對,但差一點點”。那差的一點點是什么呢,他也說不清楚。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這個問題問完之后,突然間讓我們跳出了目前的糾結,而且厘清了目標和邊界,后來這個大項目我們順利就拿下了。
這個問題是:
王總,三個月后、半年后、一年后,你看到什么或聽到什么,就代表我們這個項目成功了?
這個問題突然間讓我們雙方都很開心,因為這是一個以前從未思考過的問題。我們跳出了過去的糾結,來到了未來。站在未來的角度看,就把項目的目標和邊界都界定下來了。
有時候,跟客戶長篇大論說方案,還不如問清楚一個幫助客戶思考未來、思考目標的問題,也許客戶會覺得其實你比他更懂。
問問題還有很多小技巧,我在這就不一一羅列了,在我的《人人都需要的精準表達術》的課程里,專門有一講就是關于如何提問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
3.如何提高會議到場率?
比如你通知了一群人,周四上午10點要開會,可是你很擔心,到時候大家都忘了怎么辦?
有個好辦法,可以讓你的會議的到場率立馬提升。
在通知完,周四上午10點開會,然后再多問一句:
周四中午會議點餐的時候你要吃什么?雞肉米飯還是豬肉米飯?
你多問這么一句,那個人回答你:
我要吃雞肉米飯,或者我要吃豬肉米飯……
那一天到場概率一定會成倍率的提升。
最后再舉一個小例子:
例如你今天的身邊可能有一個朋友很糾結很迷茫很困惑,你如何通過一兩個問題幫他突破困境?
注意哦,不是給他建議,也不是給他答案。因為有什么好辦法其實你也不知道,而且適合他的辦法只有他最清楚。
如何幫別人突破困境?
我覺得你不妨問他一個問題,比如:
你的偶像是誰?你最崇拜的是誰?
然后再問他:
如果是你的偶像碰到這個問題,你覺得他會怎么做?
你為什么不能像他那樣做呢?
如果你不能做到他那樣子,是因為有什么樣的考量嗎?是有什么樣的擔憂嗎?
這些問題也許會幫對方突破困境。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
過去的管理者懂得說,未來的管理者學會問,問出一個好問題,勝過給別人一堆有用的道理。
今天的分享要總結到一個詞——表達思維。
為什么我講了很多關于大腦的東西?
我覺得一個人理解了大腦,就能夠理解背后底層的表達思維,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它,并且去運用好它。
對今天的課程做個簡單的總結:
有人在用力說話,聲音很大,肢體動作很夸張,但人們卻不怎么聽他說話;
有人在用嘴說話,說得很多,說的很快,但多半被別人遺忘了;
有人在用腦說話,條理清晰,主次分明;
頂級的高手,不是用力說話,也不是用嘴說話,更不是用腦說話,而是對著別人的大腦說話。
你要知道,大腦是進化了幾億年的產物,不要試圖去改變它。要想改變它,幾乎都會遭遇失敗。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大腦喜歡的方式去表達。
理解大腦,用大腦喜歡的方式轉化一下你的表達思維,升級一下你的表達模式,你就能在潤物細無聲中,四兩撥千斤地影響對方,讓你的表達能力放大你的賺錢能力!
問答環節
1.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提問者?提出的問題能得到想要,甚至超越所提問題的答案?
答:我給各位分享一個小技巧,問問題要更多問未來型的問題。
什么叫問未來型的問題?
過去的教育總會告訴我們,碰到的問題要找原因。
可是各位別忘了,一切找原因的過程都是在追溯過去。人們一旦追溯過去,大腦就會為你找很多的理由和借口,因為大腦要做自我保護,大腦的第一本能就是要自我保護。
舉個簡單的例子:
今天面對著一張很亂的桌子,你不要問別人為什么桌子這么亂,這是我們過去習慣性的問題,其實你應該問對方:
既然桌子這么亂了,接下來我們怎么分工,可以讓桌子變得更整齊?
我給你描述16個字——沒有過去,只有未來,沒有問題,只有機會。
當人們問更多機會型問題的時候,問題本身就會沒了。
所以不要總問孩子一些問題:
為什么把衣服弄臟了,為什么把杯子打破了?為什么考試又考不及格?為什么要跟同學打架?
你發現了沒有?這些問題一問完,孩子會找很多的理由來保護自己,其實這些問題都叫無效性的問題。
要問一些指向機會型的問題,這種機會就能夠實現。
2.如何說服不愿意自主運動的伴侶自主運動?如何讓熬夜的伴侶不熬夜?
答:回答這個問題好慚愧,因為我本身就不怎么運動,而且又天天熬夜。
但我覺得可以把這個問題轉化一下,不管是不是運動、熬夜或者抽煙或者喝酒等等,其實都等同于這類問題:
當對方的行為跟我們的想象有差距的時候,如何表達我們的不滿和質疑?
我給你一個套路,這個套路叫做事實+感受+需求+請求。
人們在碰到對方的做法跟自己的期待不太一樣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帶情緒,所以第一點先描述事實。
比如:
你已經有五個晚上過了半夜12點回家,回家的時候身上還有酒氣。
或者:
你已經有一個月都沒有去運動一次了,而且上一次給你買褲子的腰圍越來越大。
這叫事實。
首先,你千萬不要去摻雜自己的感受,描述事實。要讓對方不可爭辯,構建你們倆良好的溝通的基礎。
其次,描述感受;
第三,說你的需求;
第四,表達你的請求。
這是專門的一個溝通套路,叫做非暴力溝通,在《人人都需要的精準表達術》課程當中我也花了一講的時間,專門講了這個問題。
如何在你的想法跟對方的做法不太一樣的時候,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精準的表達出你的需求,來請求對方達到你的預期。
這個如果要在這展開講的話,那就又要講一節課了,所以我只能給你提到這里。
其實你們剛才問的問題,我在《人人都需要的精準表達術》里已經回答過了。
3.作為應屆畢業生如何直觀地向HR表達出自己的優勢?
答:如果把這個問題轉化一下,其實就是:
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如何把自己賣出去?”
你自己就是一個產品,它的本質又回到營銷的套路。
顧客不喜歡麻煩,也不太喜歡與自己無關的東西,他更喜歡使用產品了之后自己能得到的好處是什么?所以他更希望你列舉一些更直觀的例子。
我們在談到營銷當中有一個四化原則,我簡單描述一下供你借鑒:
第一,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第二,簡單的問題通俗化;
第三,通俗的問題利益化;
第四,利益的問題案例化。
你不妨按照這四化原則,考慮一下如何表達自己的優勢。
4.如何在營銷當中去洞察客戶的真實的需求?
你會問出這個問題,就代表你在這方面很有意識。一個人有這方面洞察的意識,就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你一定要理解,作為一個顧客,他有兩點:
一點叫買點,另一點叫需求。
《人人都需要的精準表達術》的一節課當中,就講到了這個話題,我給你舉個例子。
假設我今天去買剃須刀,想買一個待機時間特別長的。因為我經常出差,需要待機時間長、特別好,不會斷電的。
那你看我的買點是什么?我的買點是待機時間長,沒錯吧?
可是你一旦洞察到我的需求,你會發現待機時間長不是我的需求,我的需求是方便,我只想買一個對我來說很方便的剃須刀,只是我認為方便等于待機時間長。
如果你能夠意識到并且洞察到我的需求方便,那其實你可以告訴我:
先生,方便不僅僅等于待機時間長,方便還可以等于充電時間短。
這就是一個厲害的銷售高手,因為他能夠透過我的買點,看到我的需求,并且轉化我的買點,把這個買點轉化得跟他的產品特別契合。
我會覺得這個人很厲害,他讓我學會了知識,而且我非常愿意給他買單,因為他滿足了我的需求,還超過了我的預期。
5.老師講的蠻好的,小技巧也很實用,但聽完就忘,該怎么辦?
好了,那我們就以這個問題作為今晚最后一個問題,感謝你的夸獎。
聽過后會忘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難題,但是我覺得這個難題的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詞語叫做模型。
想象一下,所有的象棋大師都要熟背象棋棋譜,沒錯吧?所有的武術高手都要練武術套路吧?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在學習套路,小技巧僅僅只是小技巧,每一個小技巧的背后都是有套路的。
我談到的這些小技巧,其實都是由某一個套路延展而來的,所以你要記住的不是這些小技巧,而應記住背后的套路。
學好棋一定要背棋譜,棋譜就是套路。
正如《刻意練習》這本書告訴我們的,真正的高手要學習模型和套路。
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花了大半年時間開發精準表達課的原因。
因為我們發現這個市面上演講的課程特別多,教說話的課程特別多,但是專門沉下心來總結跟歸納表達背后套路的課程很少。
甚至很多表達高手自己都沒有總結過表達套路,他只是因為見多識廣,靈感突發,所以聽上去說得還不錯。
但一個人如果能掌握背后的表達套路,即使你的表達文字不是很華麗,甚至你的口頭表達能力不是特別好,只要能借助套路,你的表達至少是80分!
我們花那么多時間開發精準表達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防止你不會用,因為我們給你最直接的套路。
但我想回到一點是,我們要學會透過表象看到本質,透過表面的技巧看到背后的技能。
技能永遠只有最基礎的技能,當你把最基礎的技能練到爐火純青,技巧自然而然就來了。不要去追求技巧,而要追求背后的模型以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