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正一
我是正一,2014年開始學即興劇,每節課后都會寫1篇課后感。
以下是初學即興時的4篇課后感。
學員日志:第1課?《說yes!and有趣的事情自然會發生》
2014.9.3
不管這東西多不靠譜,它至少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為這個世界增添了一抹亮色——羅振宇
歡愉的去參加了飛來即興的培訓班,和剛買了一副圓眼鏡喜歡賣萌的阿球以及一群嗨皮的小伙伴一起愉快的玩耍。
訓練中有一個對話練習,我先體驗了用“no because”來對話,最大的感受是單調,雖然可以靠技巧努力維持對話進行,但這種對話就像一片光禿禿冷冰冰的駝色沙漠,地上長著些什么一望便知。而后再用“yes and”對話,感覺對話變成了一次有趣的創作,好像一片高高低低開滿彩色花朵的溫暖沃土,隨手播撒種子就能長出有趣的東西出來。
我發現,在即興劇中“yes”和“no”并不是去評判對錯的詞匯,而是對于彼此關系的建立。說“yes”時我們是一個共同體,而說“no”時我們就彼此分離。分離的兩者所產生的相互對抗的成本往往會超過共同體一起走彎路的成本,所以在團隊協作中,“yes”比“no”更加經濟實用。
說完“yes”后可以說“and”來添加自己的故事情節。“and”是對于互動模式的建立,是故事變化的基礎。互動會讓事物增添許多變化的可能性,就好像高爾夫不及品乓球的球路多一樣,有了雙方的互動,好多出乎意料的情節一個個自己蹦出來。
好有趣,“yes”負責傳承“and”負責變化,只要勇敢的運用這個基本規則,故事的創作就會像生物的進化一樣,自然發展出豐富多樣的劇情。
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常用no because的思維去評判一件事,這個世界上哪有什么對錯呢,有的只是不同罷了,有的只是以我們自己為中心的舒適圈,我所no的只是我舒適圈之外的陌生世界,而有趣的東西往往都是在舒適圈之外自然生長的。
玩現金流游戲的時候我們經常說”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學會說“yes and” ,勇敢去和別人的世界連接,帶自己走出舒適圈,有趣的事情自然會發生。
學員日志:第2課——《聽不懂你的話,卻聽懂你的心》
2014.9.9
關掉路燈,我看到了星星的光亮。
今晚飛來小二班玩起了火星語,所謂火星語就是用沒人能聽懂無意義音節說話。我們用火星語吟詩作賦,用火星語采訪專家,笑到不行,雙手捧頭以防下巴脫臼。
揉揉肚子擦擦口水,笑過之后來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獲。
這次的主題是解放肢體,所以印象最深的是用火星語閑聊。一群陌生朋友用火星語大談興趣愛好,因為誰都聽不懂誰,雞鳴狗叫,眉飛色舞,節操碎一地。在這個過程中我有一個小小的體會,平時和別人聊興趣時總是專注于把事情說清楚,話多語速快,恨不能搬出一部的百科全書。但用,火星語交流時,因為聽不懂,就會放下這些執念用心溝通。我們所交流的是對于一件事的熱愛程度,是做這件事時中自己的動作和表情,是事中的我而非事情本身。仔細想來,或許這才是聊天者更感興趣的吧。
據說,在好的溝通中,遣詞造句只占30%,而肢體語言和語音語調能占到70%。誠然,文字可以把事情說得更明白,幫我們把意思傳達的準確而精深,但在生活和創作中,我們除了精準同樣需要有趣和啟發。我們是否有時只關注到那30%,而忽略了70%呢?
火星語治百病,不管你是高冷、面癱、宅,從今天開始學習即興的智慧,一起來練火星語吧。試試用火星語跟朋友們問早,看看別人能不能從的語氣中就聽懂。試試用火星語跟愛人索吻,看看...
其實,用心溝通的能力與生俱來,誰一出生就會說話,人小的時候就能通過哭哭笑笑就能和全世界交流,而長大后反產生了障礙。或許,我們并非缺乏表達能力,而是理性小路燈開得太亮,遮蔽了遍布夜幕感性的星光。不如暫時關掉路燈,去重拾用心溝通的能力。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說火星語吧,一起成為一個可以用心交流的人。
學員日志:第3課——《零基礎開天眼指南》
2014.9.17
花果同時,因果同時——佛
今天上戲外教David親臨傳授群P,哦不,即興的智慧,小二班瞬間逼格提升。David外貌肥萌,操天津腔普通話,說話當機、透徹,像Q版耶穌,真是好玩又有營養。
回到主題,如何開天眼?
Step1:把腦子挖掉
忘掉自己,忘掉對自己狹隘的定位,不論是男是女是人還是一棵樹,給什么演什么,不要去對抗,站到臺上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塊泥巴。別準備,因為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我們無法決定我們會得到什么,我們只能決定自己的反應,這就是即興的態度。既然過去不可控制,不如放空去接受。
Step2:按摩一下膽
一旦被需要,兩眼摸黑也要上臺,不要害怕,更不要等待,Later Never Happen。當你站在那里做著那個動作時,大腦自然會知道你是誰。靈感有時就像騎自行車,停下就會倒,那些微小的感覺只產生于當時當刻的特定場景。而眼睛只肖看到3%,頭腦里就會有無盡的聯想,站在那里你就會秒懂。既然未來不可預知,不如放膽去感受。
Step3:交換眼球
局外生慧,智慧往往來自于角度的不同。當我們坐在桌前想東西的時候,我們或許只能想到電腦和水杯,當有一只上帝之手把我們拎起來俯視自己的房子的時候,我們那雙mind eye就能看到房子外的野貓了。角度即智慧,很多讓人想破頭的東西,換個角度,只需看見就可以了。現實生活中沒有上帝之手,人往往受困于自己的業障,但如果有伙伴的話就可以輕松獲得他人的角度了。既然受困于自己,不如放心去合作。
以上就是我所感受到David老師傳授的群P,哦不,即興智慧。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開天眼,看懂即興劇的世界,更看懂我們自己的生活。
學員日志:第4課—《破解靈感密碼》
2014.9.23
多做愛,有后代——《羅輯思維》
初一班就要結束啦,今天是初一班的最后一課。依然玩的開心,依然臉好酸,依然在笑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作為一個設計師,一直就覺得想靈感像生娃,不是你想要就能有的。但是在即興劇里出靈感倒是很容易,一出一個,全部順產。
如何多生娃,秘訣很簡單,要浪
有時靈感是演出的因,有時靈感是演出的果。在即興劇中,演出和創作同時進行,靈感有時來自于一個無意識的動作、有時來自于隊友的表情,總之,感官越豐富靈感越涌現。
想來也有道理,生娃嘛,要交配的,一個人怎么努力也沒用。好靈感來自于跨界的知識在一起交配,也來自于跨界的感官在一起群P,所見、所聽、所觸及、所聞、所做的動作、balabala...《連線》雜志創始主編KK在其未來學巨著《失控》中論證過這樣一個觀點,意識并非存于大腦中,而是由全身所有組織的所有感官匯聚在一起涌現出來的。既然意識如此,那么靈感也不獨存于大腦,而是由整個身體的所有感官一起形成的。
一個人學會調動多個感官浪起來就已經可以可以思如泉涌了,而一群人一起調動感官一起浪就幾乎要掀翻屋頂了。所以,靈感的密碼是什么?讓我們蕩起雙江,小船兒劃開波浪
當然,浪也要講究姿勢和情調,氣氛有了姿勢對了生娃只是時間問題。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一起來擁抱靈感吧。
最后,很高興完成初級班。感恩和同學們一起裝逼一起飛的一個月時間。 再過二十天~ 我們再相會~ 初二班見。
感謝:
@風一般爽朗的班長貓貓大人@小草般一直進步的曉慶@向日葵般樂天的懷恩@樹般有生機的王旭@烈火般投入的石頭@江河般機智的小明@宇宙般能量無限的斧頭哥@大地般不斷給人支撐奮斗@陽光般詼諧溫暖的阿布老師@氧氣般隨和的金子@大山般沉穩的沸沸@小溪般智慧機敏的celin@詩歌般文藝有趣的fifi@彩虹般多姿的草語@白云般的簡單margaret@以及海浪般浪蕩的阿球
以及其他各位一起度過美好時光的小伙伴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