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院的恐懼和遠離
? ? ? ?可能處于對死亡的恐懼,從小到大對醫院有點害怕。所以上大學的時候不敢填報醫生這個專業,聽到做醫生的同學分享解剖實習的過程,更是感到心驚。
? ? ? ?幸運的是,自己和家里人都一直比較健康,較少與醫院打交道。而因為在異鄉上學和工作,對家里面爺爺奶奶臨終前的進出醫院事宜也沒有經歷。自己受點小傷、生孩子住幾天也沒當一回事兒。
突發意外
? ? ? ?到上月底,在出差中,得知父親因為腳疼在老家鎮上醫院住院理療10天也沒有好轉,后面檢查說是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了,需要動手術才能治療。一次核磁共振檢查,就從原以為的受風導致的小疼痛變成了一個需要手術的病變。
? ? ? 既然中醫理療不管用,多個醫生看了CT和核磁共振報告都說需要手術,那就準備手術吧。腰椎間盤突出也算是比較常見的病痛了,父母聽一些熟人說只需要一個微創手術,在縣城都可以做,也可以到重慶去做,大約需要1萬多塊手術費,并且做完當天就能下床,很快就能康復。但考慮到之前嬸嬸在縣城醫院手術的醫療事故,家人商量決定一步到位去市醫院。父母擔心人生地不熟,不愿意單獨前往。弟弟在國外不能陪同,自己也因為孩子周末在家不能離開。只能找同學朋友幫忙先安排入院,自己在周末把孩子送往學校后,回老家陪護父親手術。
? ? ? 商討手術方案時,經過醫生的專業講解才知道,這個小小的疾病也是有幾種不同的治療方案,根絕嚴重程度、年齡段和后期效果,分別有保守治療(如前期已做的中醫理療)、過渡性治療(切除突出部位,避免對神經的壓迫,但是后期可能還會長會復發)和根除治療(掏空填充打釘固定)。 對于老年人來說基本都是推薦根除性治療,手術的費用要增至4-5萬,這還是用國產材料的費用,如果用進口的費用,可能會增加一半。
? ? ? ? ?健康真貴啊!一個小手術,就可以花費掉普通工薪階層半年的收入。
陪伴的力量
? ? ? ? 第一次單獨陪護父親,全心的陪護,身心照顧;第一次以成人的身份和父親談話,開導他寬慰他。以前和父親面對面交流的時候,他通常都是沉默的。現在在他脆弱的時候,我照顧他,增強了他的安全感,打開了他的心結。他愿意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也愿意聽我的意見。我也趁機把對他和母親之間關系的不和諧的擔憂以及改善建議提出了,同時也告訴他很多老年人金錢管理和理財的風險和誤區。
? ? ? 自己感覺像在教導孩子一樣的,去影響父親。他在我的悉心照顧和鼓勵,專業護工的幫助下,很快的康復、恢復身體的自理能力。同時在同病房另外一位80歲老爺爺的影響,同年齡病情更重的病友的對比下,更多了一些自信,非常積極的鍛煉自己,也不想給我們增添很多麻煩。
? ? ? ? 在我不得不離開醫院回家照顧孩子的兩天里,他自己獨立地自理生活,和護工溝通,辦理出院手續,住賓館等等。沒有聽到他之前經常有的嘆氣聲,以及迷茫無助的生氣。一家人視頻聊天,他也不再沉默,能有信心的分享他獨立處理問題的過程。也談到媽媽對他的照顧和幫助。
? ? ? ? 看到父親的這些轉變,我和弟弟都非常欣慰;也算是因禍得福吧,讓他感受到子女們對他的關愛,他們找到了安全感,減少了以前那種孤寡老人帶來的無助感。獨自經歷了治療過程,他也充滿了自信,不再對未知的世界那么害怕和恐懼。
健康和養老的思考
? ? ? ?這第一次感覺健康是多么的重要,這醫院最好是不要進,拿健康去換取的財富和功名,可能最后都會在疾病面前打回原形;各種醫療費用之高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感受的。
? ? ? 就父親這個小小的疾病,入院和手術程序都是最簡化的安排,父親的手術和恢復狀態已經算是非常好的。術前,通過急診無做任何檢查即入住院部,檢查結果未全出,即在入院3天后安排手術;術后20小時撤監控,拔尿管;24小時候能下床,自己大小便;2天拔一根引流管,3天拔完全部管做術后復查;4天就出院。病床位都是普通每日幾十塊的費用。? 檢查費用就花了一萬。各種手術費材料費,清單都有25頁。8天總共花費5萬不夠,而且醫療能報銷的就不到一萬。
? ? ? ? ?而同病房另外一位和父親年齡相近的老爺子,術前住半個小月消炎,術后要沖洗引流2天,打釘4組。費用可能比父親的增加一半以上。
? ? ? ? 如果沒有熟人特殊安排,大醫院等床位都不知道多久才能進來,再找好的醫生做手術就更是要排長隊了。如果醫生水平不佳,恢復又沒有那么快,還可能有后遺癥。?真正體會到看病難啊!
(其實現在西醫對于很多疾病的治療都是類似的思路。普通:消炎控制,等自身慢慢恢復;過渡性:切除部分病變體,包括該部位器官的功能;徹底:完全切除找人工材料替代功能。)徹底方案的手術對醫生的藝術、材料,以及后期的康復 都要求比較高,花費比較多;其實風險也是比較大的。最好自己能健康到自然死亡,不需要做這些手術。
? ? ? 對于那些不珍惜身體健康的人,真的需要到醫院體驗一段時間的陪護生活。
? ? ?生病的時候,年老的時候,生活不能自理,都依靠別人是最慘的時候。想想我們以后該如何養老呢?獨生子女的父母,很難被孩子陪護養病。
? ? ? 看到醫院的護工,也是各有不同性格,有的真的很專業又有愛心,比如那個梅姐(平凡人中透出很多的智慧和堅強);有的沒有耐心并不喜歡這份工作,只是作為一個謀生的手段,很難對病患有同情憐憫,說話語氣強硬,沒有耐心。(對護工這個職業的認識,從電視劇和書本走到現實中,感覺在老年化越來越高的未來真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職業。第一次從普通服務型崗位勞動者身上看到他們的生存智慧和職業道德,他們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并不比坐在辦公室的人差!)
? ? ? 有的家里有多個子女,但是為了各自的工作事業,也不會從早到晚陪著老人,甚至看著護工護理,自己也不會親自動手照顧老人。也有兒子因為無需工作很有細心的全稱陪護,但是老人的固執以及無法理解的要求缺乏耐心,說話也不能一直那么和氣。也有不用工作的媳婦天天在醫院照顧婆婆,但是因為婆婆對兩兄弟的不公平對待,不在場兄弟對陪護工作的不理解,而抱怨,到處找人訴苦,也要做護工分擔自己的責任。。。。。。
后記
? ? ?幾天的日子帶來的心里改變,以上的文字都不能表達完全。只有落到實處,自己注意鍛煉身體,保持健康;也時常提醒身邊的人注意健康。不能因為放縱自己的感受,滿足一時的欲望,而傷害身體健康。也經常電話視頻,關愛老人,排除他們的心里空虛,避免他們缺乏目標導致互相生氣發泄情緒。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