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生“撒潑”維權66萬奔馳車的事件,已經越來越熱,越來越廣泛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
這是一個很無奈的維權。但凡有一點兒辦法,講道理的女研究生絕不愿意當“網紅”。我更愿意稱她為“網紅”。這哪里是“潑婦”,真正的”潑婦”哪還能等十五天時間,第二天不給解決都不依。那可是一睜開眼,已經欠了銀行一筆銀子。潑婦一哭二鬧三上吊,不給解決,那,直接拿了刀,短兵相接。
道理肯定要講,跟你講了道理,又讓人受委屈的事兒,堅決不干。
此時此刻,又想起羅永浩砸西門子冰箱事件。西門子否認冰箱有質量問題,只說維修,羅永浩拉了三臺有問題的冰箱在西門子總部門口,大砸特砸,好不痛快。那是2011年,媒體還不似今天這般發達。羅永浩后來又專門進行了調查,又開記者招待會,并第二次砸了西門子冰箱。最終,西門子公司低頭,公開道歉,并滿足羅的要求,這一事件,得以平息。
相對于羅永浩而言,顯然,西門子的損失更大些。在一個公共事件里,給自己的品牌造成了無法估量的負面信息,那一季西門子的銷售業績表一定很難看,或許,一年,兩年幾年,十年,都很難看。
把知識分子逼到不得已的份上,最終知識分子拿了死讀書的勁頭兒來應付,這可不是雞蛋碰石頭,在公眾面前的對抗,顯然權利已經反轉,公司反而是那個不經一擊的雞蛋。
同理,此次事件,對于女研究生而言,那六十六萬或許是個不小的數字,但是,一旦暴露在公眾面前,那對于奔馳方與4S店來說,也是一次很艱難的公共危機事件。無論做怎么樣的一番努力,跟他們的損失比起來,那六十六萬,又只是九牛一毛。這一季他們的銷售報表也一定不好看。
女研究生說不該跟流氓講道理。實際上,商品終端的銷售者——所謂的“流氓“,是拿了企業,品牌在做背書。一個好的企業,會把消費者的權利放在首在位置,優先考慮。以至于口碑,品質,企業,完全都是在為消費者著想,也唯有如此,才會不讓消費者含冤至此,消費者至上,誠信至上,這該是一個企業的良知,又是一個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本。
女研究生說媒體的朋友講,跟店里太熟,不便披露。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做些其他的解讀?那就是媒體里關于此奔馳以及4S店的其他正面形象,是有水分的?他們是一丘之貉,狼狽為奸?在欺壓消費者的事件上,這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樣勾結的企業和媒體,背后還有多少?企業,媒體除了商業的目的之外,是不是還應該具有該有的素養與社會責任?
如果格力發生了這樣的事兒,想必董小姐該是拿了錘子,先開砸。別的不說,那次我家裝空調,那個格力的維修工進門前, 一定要帶鞋套。我們家的凌亂反而給比對得不好意思。安裝過程中,幾次請人喝水,工人們客氣拒絕,直言公司有規定,還有回訪,不能落下污點兒。
若是落在華為,老總任正非,必是先拿自家人開刀,再論是非。這是老總的氣概,也是企業的臉面。一家企業,能夠在自己的員工內部形成良性的制約機制,才是有效的遏制負面事件的最佳方法。
而這家奔馳4S店里的員工何以如此流氓?跟企業的上層管理脫不了干系。無論是這家企業也好,流氓員工也罷 ,最終他們還是吃虧了,吃沒人品,沒文化的虧,目光短淺的虧。 企業總講企業文化,講誠信,店大欺客可不該是企業文化。而個人又講成長,講修為,如果一切的道理都不顧,只講糊弄,講利益,最終,恐怕是一樣也保不住。
中國人向來講究先禮后兵。今天女研究生只是當了一回潑婦,而下次,保不齊,另一個秀才變成兵,那可是十萬精兵齊上陣,定會殺得個片甲不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