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孔子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里的“養”,從謙和一點的角度可理解為“奉養、供養”;站在“圣人”居高臨下的視角,則有“蓄養、教養”的意思;一般采用平和折中的解釋,意為“相處”。這句話的整體意思就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最難相處,過于親近、寵溺,他們就會驕縱、不知道謙恭遜讓;對其疏遠、遠離,他們又會心生怨恨!
這句話固然是孔子長期人生體驗的總結,可以說在他頭腦里逐步形成,但是他在特定場合下脫口而出,則是他與春秋時期的大美女南子一場“艷遇”后遭到其學生子路的詰責時迸發出來的。這就是有名的“子見南子”事件。
絕色美女南子本為宋國公主,嫁給了大她30多歲的衛國國君衛靈公做夫人。衛靈公是個口味很重的雙X戀,他既愛大美人南子,也寵幸來自宋國的大美男公子朝(史稱“宋朝”),并封他為衛國大夫。宋朝美到什么程度?《論語》里有一句話“ 不有祝鮀(tuó)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可以證明。意思是:“沒有祝鮀(衛國大夫,字子魚,以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的重用)的口才,也沒有宋朝的美貌,在今天的社會上處世立足就比較艱難了!”
可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宋朝也是口味陳雜,他一方面與衛靈公曲意迎合、纏綿,另一方面又與衛靈公的嫡母襄夫人宣姜和夫人南子有染。原來,南子早在未嫁給衛靈公之前,在宋國時就曾聽聞子朝的容貌俊美,勾搭成奸上了床。當她嫁給衛靈公之并生下二子后,卻依舊對前男友宋朝舊情不忘。宋朝從宋國來到衛國并混得風生水起很可能是南子吹了很多“枕頭風”,便于就近私通。
衛靈公的太子有一次出使齊國,路上經過宋國。宋國的老百姓就唱著民歌嘲諷他:“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jiā)?”就是說,你們那只母豬既然已經得到滿足(其時已生子),什么時候歸還我們那只帥氣高大的公豬呢? 在宋國百姓看來,南子就是那只欲壑難填的母豬,宋朝則是那只帥氣高大的公豬。
但是衛靈公寵南子如命,對她言聽計從。當年孔子在祖國——魯國一直混得不如意,于是他以近耳順(60歲)之齡拋家別業而跑到衛國,而衛靈公只是把他當花瓶束之高閣貢起來,“奉粟六萬”,好吃好喝招待,但就是不重用。其間孔子幾進幾出衛國,以致其顛沛流離十余載。
孔子最后失望地率領眾弟子準備又一次離開衛國另做打算。可是南子不知道怎么對孔子這個老頭子感興趣了,于是她對多次在衛靈公耳畔勸諫:孔子乃當世的大賢,對衛國必然起到中流砥柱之作用!
衛靈公又一次聽從了夫人南子的意見,派使者馬不停蹄,追上了孔子,請求孔子回到衛國,還說衛靈公準備親自前來迎接。孔子被打動了,于是讓眾弟子掉轉車頭,跟隨使者回到了衛國,權且住在衛國大夫蘧(qú)伯玉家里。
可能傾國傾城的美女都對自己美色“炸彈”的魅力深信不疑。南子當初不僅是宋國有名的美女,而且自幼喜好詩書,被很多人恭維為“才貌雙全”;又當了那么多年的“GUO母”,怎么也算個女“ZHENG Z家”不是?你孔子不是當世的圣人、大賢嗎?不是有豐富的學識與治國能力嗎?也見識下我這美女ZHENG Z家的魅力吧!
于是南子派人轉告孔子:“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指國君夫人)。寡小君原(愿)見。”(《史記?孔子世家》)這句話的意思太直截了當了:“跟我老公關系好的男人,就必須先見我(都和我有一腿),您孔子我也想見識見識”。
話說有一天大早,孔子收到了一封宮內南子夫人來的信箋,箋中說:國君夫人南子有學術問題想要請教孔子,請孔子馬上入宮覲見。 孔子拿著這信箋左右為難:眾人都知道衛靈公這位夫人南子不守婦道、YIN蕩成性,春秋史上排名絕對前三的YIN婦,緋聞多多。此次召見自己不知其真實用意為何?
倘若不去,又有失禮之處,甚至得罪了國君及夫人。孔子手握著信箋,思忖良久,孔子要想在衛國推行自己的治國之道,他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決定前去拜會。
關于孔子見南子的過程,史書上寫得聲情并茂、繪聲繪色,或許可以說"極其曖昧,簡直讓人想入非非。 南子夫人立于輕紗帳幔之后,隱隱透出曼妙的身姿,身上環佩叮當,清脆悅耳,陣陣體香沁人心脾,滲入孔子的鼻息,美人吹氣如蘭,兩個人的距離甚至連呼吸都可聽到。
?這次會面具體談了什么、談了多久,不得而知。孔子見完南子后,風言風語就在衛國傳開了。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只比孔子小9歲,他和孔子實際上是亦徒亦友的而關系。再加之他勇武伉直、性格直爽,有什么話都很直白地說出來,跟孔子其他弟子大不相同。
子路對老師孔子的行為很不以為然,因為南子“美而好淫”,他愛惜老師的聲譽以及孔門的公信力勝過一切。于是他怒氣沖沖地直接質問孔子: “您天天跟我們講禮儀。您明明知道拜見衛夫人南子于禮不合,為什么您還要去見他?”
孔老師一看這事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只能折箭賭咒發誓(矢之)。《論語?雍也》中記載:“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孔老師怎么發的誓呢?“如果我做的事不合禮的話,老天厭棄我,老天厭棄我!”猶言:“要是我和南子有那事,天打五雷轟,天打五雷轟!”?
孔老師意識到這件事關系弟子們對他這個老師的信任和尊重,涉及到孔門形象是否毀掉的大事,情急之下近乎狼狽地干脆賭賭咒發誓來證明自己的清白。看來,孔子不但對付外人有一套,教育弟子的手段也多種多樣,有時正兒八經地“擺事實,講道理”,有時也用發誓賭咒這類江湖手段。
“子見南子”事件后,孔子還在衛國住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期間,有一次衛靈公和夫人南子出去游山玩水,他們安排孔子坐第二輛車跟在他們后面,招搖過市。
衛靈公和南子玩得很嗨,但是孔老師心里覺得不是滋味,感嘆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我沒有見過喜歡賢德勝于喜歡美色的人。即衛靈公表面上非常尊重像孔子這樣有德行的大賢,但事實上在美色面前,好色的本性就超過好德的理性,不過是拿孔子當個博取愛賢好名聲的牌位而已。
在這件事之后,孔子離開了衛國。可以說美女南子就是春秋時期的一個話題人物,八卦緋聞的制造者(沒準她一直以此為榮呢)。孔老師萬般無奈之下去見了這個“是非人”一次,于是生出了一大堆“是非事”,衛國物議紛紛,甚至一向對他恭敬有加的學生們也公開詰責他。看來還是老話說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在見還是不見南子的矛盾心理中,“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句名言也就應運而生!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之孔子國學系列:
13、從“孔子拜陽貨”說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