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天前,一場疫情束縛了人們的行動,卻炸裂開了思維。
同樣是三十天前,樊登讀書會引我入局,面對迷亂的現實和內心的無助,開始了自我探尋。
不得不承認,我并不擅長快速讀書,就算看了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好像也沒有學會”像流水一樣“的閱讀術。
或許自己就不是一個行動派。
三十天里,我感到自己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是的,朋友們都認為我很努力,曾經的我也這樣認為,因為我讀書、碼字、健身、學習......
好像該有的招我都在用,但是尷尬來了,為什么自己還是那個自己,并沒有改變。一切努力都是樣子,努力奔跑卻只是畫面。
心里有點虛了,以前自信的根基瞬間崩塌,原來,自己的努力只是讓自己感到舒適,并沒有徹底改造自己。
因為我少了勇氣,拿刀剔除內心的惰,結果用了這樣的方式來麻痹自己。
現在看來,真的有點好笑,活脫脫阿Q現世本尊。
學習,只喜歡抓一些道理,沒有付諸行為,再好的說辭抵不過行動的威力。
剛開始讀書行動的時候,時逢居家辦公,本就找不到方向,反而和出諸多借口。
看書?沒有時間,我要網上開會。
工作?沒有時間,我要參加讀書會。
真的沒有時間嗎?不是,我只是在證明我沒有時間,而不是在解決自己時間管理上的問題。
《終身成長》中告訴我,一個固步自封的人總是在證明自己,用各種方式、理由來證明自己,想一想,現在的自己不就是這樣嗎?
我用一系列外在的形式,塑造了一個努力的形象,而且不斷地用形式去證明形式,所以原地踏步就是結果。
《讀懂一本書》可謂狠狠痛打了我一頓,看書慢就算了,其實我沒有正直理解作者書要表達的意思,我只是在抓一些大詞來豐富我的談資。
書里有明面的意思,也有作者沒有表達但要去理解意會的內容,讀懂一本書不容易,但方法+用心有可能做到。
群里的書友聽我介紹有十二年健身,紛紛夸我,說我能堅持、有毅力,可我清楚地知道,對于時間管理、目標管理,我做得非常不好。
這也許就是《掌控習慣》描述的一樣,懂得那么多道理我卻沒有過好這一生。
沙哈爾博士關于《幸福領導力》的課程,我在混沌聽過,再看他的書,有點醍醐灌頂的感覺。
優勢、健康、專注、關系、目的,簡單五個詞道盡一個人獲得自己幸福的方法,而我在生活中丟掉了四個,只留下了健康,幸好,我有搏擊的資本。
更別談《親密關系》、《可復制的領導力》、《低風險創業》、《高效演講》、《貧窮的本質》、《先發影響力》,還有各位熟悉的大咖,樊登自不必說,他是我學習的目標;秋葉大叔神交已經四年;李海峰和簡七的線上課,我完整學過;剽悍一只貓,我曾經在剽悍訓練營、讀書營里混跡過。
所有的理論、知識、信息都在指向同一個方向,只有扎實的目標,嚴格管理的生活規劃,有效的學習方法,多維與外界進行聯系,我才有機會活成自己的樣子。
回想讀書營,感謝魚兒、越鵬、沐雨、鷺鷺、彩春......還有一直給我點贊的書友,讓我不放棄。
我一度沒有堅持打卡,我理所當然地敷衍過去。
我很少參與群里的活動,甚至頭頂著學習委員的工作,卻沒有去履行,還厚顏無恥地擔著不辭職。
我活得如此自私,但我的書友們沒有放棄我,一次次關心、一次次提醒、一次次溝通、一次次理解,居然我都黑著心照單全收。
寫到這里,不竟有點恨自己,為什么不......
可是沒有”為什么不“了,讀書營今天就要結束,一段旅程似乎就要落幕,書友們會各自奔忙,可我還會繼續沉淪嗎?
不會,用成長思維來看,參加這次讀書營,我實則找到一面鏡子,看到了自己的種種不足,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渾渾噩噩的生活,我已經有了感悟,能真實地寫下來,也算是對自己動刀了。
我也有宏大的目標,但現在我知道如何一步步實現它,雖然我有太多的缺點和不足,但會把這些都看作是人生中的指示牌,一點點去成長。
不管身在何處,不管經歷如何,重新認識自己,在努力的路上,正確的路一定是困難重重。
但我相信,難,才讓我得以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