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和大家聊一部電影。
就在準備開啟這部偉大電影的紙上巡禮之前,我的腦海里突然閃過李宗盛的一首歌——《山丘》,里面有一句歌詞這樣寫:向情愛的挑逗命運的左右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一句說盡紅塵漫漫,一言道盡人生滾滾。這句讓人唏噓不已的歌詞,讓我想起“困獸之斗”這個詞語,而在這部影片中,參加拳擊比賽的場所被稱之為“cage”——籠子,這樣說來用來形容我們即將要說的這部電影倒也有幾分貼切,就拿來做個引題鋪墊吧。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勇士》。2011年上映,由加文·歐康諾執導,湯姆·哈迪和喬爾·埃哲頓擔綱主演。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三個支離破碎的心靈通過一場世界級拳王比賽獲得救贖的故事。
在開寫之前,我一口氣看過很多關于這部片子的影評,但很遺憾,沒有一篇能切中我心中這部電影的靈魂。我是在2014年初看這部電影的,看過便一直沒有忘過,來來回回的品咂了好幾遍,聲淚俱下的被撼動過無數回。
整部影片由于是通過拳擊比賽這種讓人血脈僨張的表現方式來貫穿全局,因此,從感官視覺上是極其震撼的,故事的講述也是跌宕起伏、峰回路轉,一個反轉接著一個反轉。但是,人物整體的情緒表達卻非常的克制。就如同辛棄疾的那首詞一樣:“如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平靜而克制的情感在燃爆的斗獸場上無聲宣泄,愈發的激起人們心底難以言說的悲涼和雄壯。
感慨了這么多,就讓我們回過頭來,細細的用文字梳理一下這部影片講述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于父子三人的故事。父親帕迪(尼克·諾特 飾演)是一名拳擊教練,由于小兒子湯米(湯姆·哈迪飾演)從小在拳擊上的天賦異稟,在他的悉心培養下,更是小小年級就奪得了青少年拳擊比賽的冠軍。相比之下,長子布蘭登(喬爾·埃哲頓飾演)就顯得有些“文質彬彬”,自然地,父親的偏愛在布蘭登心里漸漸劃成了一道愈來愈深的傷疤。他想是,但他卻不是——父親眼中那個讓他驕傲的兒子。這是他心中無法釋懷的痛,但,卻并不是他們悲劇人生的開始。
真正給這個家庭奠定了悲劇色彩基調的,是帕迪的酗酒、家暴,并最終逼著忍無可忍的妻子攜子逃離。就在逃跑的當天,長子布蘭登因為難舍女友而決定留下來,只有湯米和母親逃離了這里。從這開始,父子三人的生活走上了三條不同的道路。
父親帕迪成了孤獨的老頭,之后的日子里,他參加戒酒會、一遍遍的聽《白鯨》來填補自己精神的空虛,不斷的想要和大兒子布蘭登和解,卻最終形同陌路。他的心是孤獨而痛苦的,并不是很多人所義憤填膺的那樣——以為只要我知道錯了,你們就得原諒我。
布蘭登的日子相對是幸福的。他當年為了女友留下,并最終獲得了愛情。在中學當物理教師,且深得學生們喜愛。但是,女兒身患重病,他們所有的積蓄都用在給孩子看病上,所有的財產已經無可抵押。他和妻子兩人都是身兼數職,晝夜工作,在這場與病魔的斗爭中,他們身心俱疲。
小兒子湯米是這部電影里最讓人動容、最讓人痛心的角色。隨母親逃跑之后,獨自一人陪著母親顛沛流離,獨自一人看著身患重病的母親撒手人寰。后來參軍到伊拉克服役,在那里收獲了自己真正的摯友和兄弟,卻親眼看著好兄弟被自己人的飛機炸到灰飛煙滅。他的一生是充滿了背叛的一生。兒時被父親背叛,需要兄長時被兄長背叛,最后被自己的國家背叛。
這三個支離破碎的男人,因為一場拳擊大賽走到一起。湯米需要這筆豐厚的獎金,他要承擔起對好兄弟的責任,兌現自己當兄弟的承諾,他要爭取這筆錢,撫恤戰友的遺孀,也填補心中的傷痛。為了參加大賽,他重回舊地,讓自己兒時的教練——父親擔任他的指導。而布蘭登也需要這筆錢,他的女兒要靠這筆錢活命。因此他也選擇了參加這場比賽。就這樣,生活的無情讓原本一家人的三個男人分道揚鑣,而命運的殘酷又讓他們再次聚首。
湯姆·哈迪將湯米這一最讓人揪心的角色演的深入人心。他冷靜、克制、沉默寡言,從出現就只有一個目標——贏得比賽。他不說多余的話,不做多余的事,不和多余的人有牽扯,將心底無限的憤恨和怒火都專注在了這一個目標上。良好的拳擊基礎加上過硬的身體素質,他一亮相便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幾乎所有的對手都被他一拳放倒,而他也總是冷酷的近乎是逃跑似的快速離開比賽現場。對于他來說,遇到的這些對手、浪費的這些時間,只不過是他贏取獎金的必經之路罷了。
相比湯米,看似生活的非常有愛的布蘭登——妻女愛他、朋友支持他、學生愛戴他——他的參賽之路走的卻是跌跌撞撞,隨時都處在被淘汰出局的邊緣,就連參賽的資格都是因為種子選手受傷才撿漏得來。他的每一場比賽都需要拼盡全力,讓人覺得他之所以能贏,并不是因為他是一名優秀的拳擊選手,而是他心底那股為了女兒為了家庭不能輸的信念才支撐到底。在那場最艱苦的和“傳奇格斗士”科巴僵持不下的比賽中,沒有一個人看到布蘭登勝利的希望,甚至大家覺得,他只要能堅持下兩輪來就已經能充分證明他的實力了,事實上,這場比賽布蘭登確實是打的異常艱苦,只見苦苦支撐,不見勝出的曙光。直到布蘭登的教練和他說了這樣一番話:“看著我,布蘭登,看著我,告訴我,我們為什么來這里?為什么來這里?我們來這里是為了贏得比賽嗎?告訴我,如果不是,我會扔掉毛巾,我們叫上泰絲,我們回家。我們回家,知道嗎?你不打倒他,你就輸了。聽明白了嗎?你不打倒他,你就沒有家了。”退無可退,是布蘭登不得不贏的強大信念,這又何嘗不是湯米和他們的父親的呢?
生活已經將他們逼的退無可退了,帕迪的、布蘭登的、還有湯米的。唯有奮起反抗,唯有一遍遍的揮拳出擊,唯有一次次的傷痕累累,唯有“不自量力的還手,直至死方休。”
不可避免的,最后的較量要集中在這對難兄難弟身上。與其說這是一場輸贏之戰,不如說這是一場和解之戰。就像生氣怨恨的兩兄弟需要打一場架來化解戾氣、尋求諒解一樣,這場終極比賽也是他們一家人吐盡所有怨氣、化解所有傷痛的最終出路。至始至終都以冷面示人的湯米,在和自己哥哥的比賽中痛哭流涕,他被打的一只肩膀脫臼,流著眼淚流著血,只能揮舞一只拳頭,卻絕不肯低頭放棄。湯米在籠子里痛苦而憤怒的轉來轉去的形象,像極了一只受了傷受了驚的困獸。湯米的眼淚倔強中滿是委屈,這種委屈可以直抵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隔著屏幕也感到深深的心痛。
也許是太過痛惜湯米的遭遇,很多人自然的將自己的情緒都集中為湯米抱打不平上。有些人憤恨的指責帕迪的悔恨不過是為了求得原諒的惺惺作態,認為他打著“既然我都知道錯了,為什么你們不能原諒我”的旗幟,心安理得的為自己犯下的罪過辯解。有些人認為布蘭登是個占據道德制高點的虛偽的中產階級。他拋棄自己的弟弟和母親,在他們最需要他的時候選擇了自己的安逸。我覺得有這些觀點的人,一方面是過于將自己置于湯米的角色,替他怨替他恨;另一方面,是他們忽略了人性這個最基本的存在。
沒有什么,是人啊,在這個滿是艱險的世界里行走。每個人都有性格的缺點,每個人都要經歷人生的不幸,每個人都要面臨命運的抉擇。無論是在悔恨中掙扎的帕迪,還是在生活中勇敢的搏擊的布蘭登,亦或是倔強的生存的湯米,他們都只是一個人而已。縱然有千般缺點,萬般不是,縱然一次次的被生活磨礪,被現實吞噬,依然不忘記心底愛的力量,不放棄自己抗爭的權力。這才是真正的勇士——你盡可以毀滅我,但你絕不能打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