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標題黨”是優秀新媒體運營人的基本素質,它決定著文章的打開率。
一個好的標題會直接影響到文章的閱讀量、網站訪問量、網站的搜索排名、APP下載、商品點擊量,最終均會影響轉化率。
很少有人一次就可以把標題起到位,所有人都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通過用戶的反饋去調整。從統計上來說,10個中有8個人會讀標題,只有2個人會讀文章。所以應該多花時間在標題上,因為它直接決定文章的點開率。
學完今天的課程后,在自己去做的時候也要嘗試不同的風格,逐漸的貼近用戶,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15個標題撰寫技巧
以下15個標題法則是從一千多篇10w+閱讀量的文章標題中逐一篩選,總結歸納的,接下來會結合具體案例說明。
01、符號法則:嘆號、問號、省略號
符號是高度抽象的,表達抽象概念,可以幫讀者腦補出蘊含的情緒,另外:人天生對符號有很強的識別度,所以在標題中使用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1)嘆號
一般表達驚訝、贊揚、憤怒、傷感等比較強烈的感情,使用嘆號可以吸引關注,讓用戶腦補出相應的情緒。
案例一:
修改前:微信公眾平臺五大功能更新
修改后:后臺又崩潰了?其實它又更新了五大功能!
點評:修改前,其實內容已經是用戶比較關心的了,大部分運營都對微信的動態十分關注,但是用陳述句的方式很平淡,沒有吸引力。
修改后,先作了鋪墊——每次更新后臺都會出現不穩定,結合了符號感嘆號的使用,再加上讓大家知道:后臺出現問題不要難過,因為這意味著又有新功能可以使用了。由悲到喜,讓用戶產生濃厚的興趣。
案例二:
修改前:印度阿三有什么神技能?
修改后:逆天神技能,印度人民又開掛了!
點評:修改前是把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拋給用戶,讓用戶會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修改后,先用了逆天神技能夸張的詞語,接下來告訴用戶印度又出新技能。而因為網上有大量印度開掛的好玩視頻,所以大家會抱著娛樂的心態打開看。
(2)問號
問號一般是提出問題,促使讀者關注產生興趣。多以陳述轉為反問,讀者會懷著解答問題的心態來看,預期明顯加強,核心內容更加突出,也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案例一
修改前:探尋百萬級大號首批粉絲活動秘籍
修改后:百萬級大號的第一批粉絲是如何獲得的?
案例二:
修改前:揭秘石榴婆報告篇篇10W+原因
修改后:石榴婆報告篇篇10W+是怎么練就的?
點評:相信所有運營小編都有這個疑問,別人都可以有10W+,都希望去學習精華和經驗,提高運營技巧和閱讀量,增長粉絲。這就是戳中用戶痛點,讓他們懷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閱讀。
(3) 省略號
很好的突出了懸念,欲言又止,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
多用于揭曉答案、出乎意料的結果、期待已久的事件。
案例
修改前:中國首富向銀行心臟插刀,銀行破產模式開啟
修改后:打劫!中國首富向銀行心臟插刀,銀行破產模式開啟,我們的錢……
點評:修改前給人的感覺像是普通的新聞,那么我們想如果人們存錢,最關心什么,會關心自己的錢會怎么樣。修改后,就利用了大家這種關心自己的錢的心理,用了省略號,吸引用戶想打開看看到底會怎樣。
奇怪的是,點贊的人還不少。本寶寶好歹也是H5行業里面的一份子。感覺應該是時候站出來叨逼兩句啰里啰嗦的真心話了。
02、數字法則
數字識別度高,給人的感覺是:信息含量高,專業度強。大部分人會懷著找干貨的心理,激發讓用戶打開找到有價值的東西的欲望。
案例一:修改前很普通,缺乏刺激感,修改后紅遍大江南北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有具體的錢數數字,后面提到的點鈔機會對前面的數字有無窮放大的效果。二是:錢多到可以燒壞點鈔機,這是用戶可以用來互相調侃的梗,更有利于這個話題的傳播。
案例二:大家都知道房子有時候能賣2-3個月也賣不出都很正常,24小時就能賣出讓這件事看起來很輕松,這都是數字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力。
03、傍大款法則
大家都知道小咖秀,但是不知道鬼畜,這樣借著知名的APP來宣傳鬼畜輸入法,會讓人們更容易理解。
04、知乎體法則
點評:羅輯思維創始人是做幕后,知名度不高,但是很多人都知道羅輯思維。另外大家對和羅胖工作也會很好奇。改后大家會感覺文章是對內部工作的揭露,所以獲得了不錯的閱讀量。
05、對比法則
案例:利用了所有人都希望薪水高點的心態,尤其是新手都想看看月薪3萬的和3千的到底有什么區別。
06、接地氣法則
使用大眾熟知的詞語,出現的詞語越容易被大眾接受,反之會影響傳播。
案例:修改前過度使用了專業術語會讓用戶摸不著頭腦,想直接錯過。
通過分析文章是想強調鋰電池的局限,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無非就是電池不怕冷了。這樣比如對蘋果手機一冷就出問題有感知的用戶會對文章會很關注,專業人士看到也會覺得行業有了新的動態,這樣受眾面更廣。
07、識別度法則
識別度更強調了標簽的重要。比如大家都知道馬佳佳是90后創業者敢說的代表,羅永浩就是敢想敢說,喜歡打嘴炮的人。識別度有時候比知名度更加重要。
案例一:改前所列舉的人都是編劇身份,他們的作品關注度更高,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作品幕后的編劇是誰。所以從文中提取了另外幾個識別度高的名人后,更有利于傳播,也可以為了效果加些相關的知名度高的人,更有利于文章打開率。
案例二:改前從標題上看這樣的文章經常看到,有點麻木,隨便搬過來誰似乎都可以稱之為大佬,于是換上一些真正的大佬,許多人看到這些名字已經產生興趣了,這就是識別度。
08、用戶痛點法則
直至問題的標題和內容一樣,會讓用戶有共鳴。
案例:2014年群發騷擾信息剛剛興起,當時我本人也在為此苦惱,所以寫出了這篇文章。解決了一個問題:想查出誰刪了自己,但是又不想引起對方反感。這篇文章同樣在很多媒體平臺自發的引起了千萬條的轉發。
還有類似好友請求幫忙點贊等辦事,不辦又遭埋怨的一篇文章,它表達出了人們想說又不敢說的心聲,看到這個標題,即使不好意思表達,轉發一下就可以代表心聲,所以當時獲得了500萬的閱讀量。
09、露大腿法則
案例一:修改前是明顯的心靈雞湯,修改后,類似于網上視頻經??吹降摹暗趲酌虢o跪
了,真好看”等等,不打開根本不知道說的點在哪,所以會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打開看。
10、關鍵矛盾法則
前后對比:改前是普通的管理推廣文案。做過的人都知道,想要漲粉不花錢是不可能的,可是大家都想成本越低越好,這里突然出現“可以不花錢效果又這么?!保匀豢吹竭@個標題會想讓用戶一探究竟。
11、人性弱點法則
這點不細說,可以用,但是要把握尺度,打擦邊球也是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12、追熱點法則
追熱點普及度很高,就簡單的說一下。
比如春晚前猴賽雷大家都知道,臺灣出現了福祿猴,用了很多關鍵熱詞,綜合起來就有網絡熱貼的效果。
案例一:形成反差,第一個標題給人感覺是節目不好,第二個標題看了會讓人想起六小齡童沒上春晚,這會戳中大眾,因為西游記寄托了好幾代人的情懷。當這種煽情的話一出,便戳中了心中的軟肋。
案例二:借了太子妃5毛錢特效的熱點,雖然窮,效果反而卻那么好,讓人產生想看看的欲望。
13、對號入座法則
就像戳痛點一樣的效果。每個人都有標簽。
比如第一個很像一個長輩說的,大家聽膩了,改后站在年輕人角度。窮不可怕,是種歷練,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
這個法則會讓很多人有代入感,比如星座、地域等,比如朋友圈里經常有文章和巨蟹座有關的,就會轉發,有的人甚至轉發相關的人。再比如說重慶好,重慶人就會自發的轉起來。
14、夸張法則
案例一:改前沒有吸引力。用了夸張的數字法則。效果放大更加吸引人。
案例二:想突出南方比北方冷,前面已經成立,但是冷到什么程度,加了后面一句,更形象、本能的產生恐懼感。更有沖擊力。
15、盤點法則
就是大量的信息濃縮的精華。比如有個公眾號叫“清單”,幫你歸納總結,利用用戶對“盤點”感興趣的心理。吸引了不少的粉絲,增長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