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100天,讀了10本書,寫了100天的讀書筆記,每天至少500字,總字數應該超過了5萬字。
從本數上來講,距離最終目標200本只完成了二十分之一,從時間上來講,距離持續讀兩年的目標完成了七分之一。
但這些數字,其實是不太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我做了之后,到底收獲了什么?
讀了哪幾本
在聊“收獲”之前,我先按照順序列一下我讀了哪些書籍《視覺錘》、《細節》、《理解媒介》、(50天)《ip之道》、《窮爸爸與富爸爸》、《市場營銷:原理與實踐》、《那些讓文案絕望的文案》、《學會提問:實踐篇》、《銷售圣經》、《銷售中的心理學》。
除了《ip之道》和《窮爸爸與富爸爸》,基本上都是營銷領域的書籍,有些還非常專業,比如《理解媒介》,其難度不下于榮格的一些著作(精神分析學派里最神秘的心理學大師)。
為什么讀
讀這些書主要是因為,我想成為營銷領域前1%的人。
之前有兩位營銷行業中比較知名的人物做過這種事,把營銷領域能找到的經典書籍全部通讀過,一位是剛離職百度的李叫獸,另一位是每個月都會有刷屏H5出現的網易新聞高級品牌主管馬達。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領域里最優秀的人物,那你就去認識這群人,看他們是怎么做的,然后有取舍的學習,因為模仿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此外,我相信書籍+練習的力量,我算是一個懂得如何舉一反三的人,在書中看到的觀點,有用的方法,我會直接試著去做做看,檢驗其方法的有效性,比如最近在工作中需要搭建銷售渠道,我就一邊看“銷售”的書籍,一邊在實際應用中實踐書中的思路和方法,及時總結及時改進,效果非常明顯,這個月10號接到的工作任務,在之前完全沒經驗的情況下,提前10天完成了kpi。
再次,我覺得書籍還有一個很大的用處,就是開拓視野。
如果你看不到一些東西,那你自然是做不到的。
比如說,你沒有想到團隊搭建和合作的事情,沒有想過怎么去影響整個團隊一起協作發力,那么你最多只能做一個優秀的執行,永遠不可能通過團隊的力量去達成一些目標(并不是說你是領導才可以帶領團隊);
你只看到了活動、內容、用戶運營等具體技能點,那么你只會深耕這些技能點,你會忽視掉營銷領域里還有“渠道”、“品牌”、“供應鏈”、“分銷商”等領域,然而,如果你五年后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牛逼的運營總監、市場總監,只懂得具體的技能點是不夠的,因為總監需要搭建的是整個體系。
而書籍,經典的經過檢驗的書籍,它們會告訴你整個領域的模樣,還能告訴你具體領域中,具體技能如何練習的系統思維和方法。
收獲了什么
說完讀過哪些書,也說完了為什么讀它們,接下來說一下收獲。
通用的收獲有這幾條:
第一,更強的執行力和意志力。
去年我挑戰過每天寫作1小時,極限是100天,之后就斷掉了,而今年,在工作、做項目之外,加上了這次的讀書+寫筆記,已經連續持續了102天。目前來看,還沒有覺得很難持續下去的感受,而每天的“地鐵通勤1小時”,也被很好的利用在了看書上,而不是刷手機玩游戲上;
第二,對整個營銷領域有了更全面的認知,以及某些具體領域更深刻的理解和具體技能的迅速提升。
這一點要邊讀書邊配合著自己持續做項目,并根據項目階段有針對性的選擇書籍進行,比如具體工作內容是“搭建銷售渠道”,那你應該知道“銷售怎么做”,“渠道如何搭建”,去尋找這類的書趕緊看,邊看邊用。
第三,更明白自己的短板,以及該在什么時間段提升自己的短板。因為看的更全面了,所以自然會從全盤開始思考整個“營銷”的問題,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個細節點,也自然會審視自己擅長哪些領域,哪些領域目前是不足的,哪些領域應該在現階段迅速拔高的,以便于自己能夠適應下一階段的職位要求。
而非通用的收獲,關于單本營銷書籍以及最近看過的一些不錯的紀錄片的收獲,我劃分了一下在不同職業階段里適合看哪些資料,放在了公眾號“試圖思考的二哥”里,回復關鍵詞“二哥的推薦”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