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已經不太想寫悲觀主義者職場日記了,我自認為已經不再悲觀了。然而,或許,這只是我的想象罷了。
昨天晚上我來了訂貨會的現場,一路上都在看韓鵬杰講《品讀道家智慧》。本來,我聽的是李維武的《中國哲學史》。然而,在車上的時候,我總覺得,我應該換一個節奏。中國哲學史是一堂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才能記住的課程,而《品讀道家智慧》則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或多或少地聽一些進去。已經,相對于中國哲學史,我對老子的道德經更為熟悉,且前不久剛聽完東北大學張雷《老子的人生智慧》這一課程。
當我打開中國大學MOOC,想找一些關于道家或者老子的課程。我發現有不止一個學校在講述相關課程,我本來想點開的是另外一所學校,因為題目更吸引我。然而,《品讀道家智慧》這節課的主講老師直接吸引到了我,西安交通大學的韓鵬杰教授。
當我點開他的課程,我便被驚艷到了。他的聲音很厚重,他的理論很自我,他對于道德經的理解并不只是局限于表面的意思和相關的案例,而是從知識出發轉發為了智慧。開篇便講到了智慧一詞的來源,指出很多人有知識沒文化,或者說有知識沒智慧,這就是知識沒有轉化的結果。
他并非按照道德經每一篇的內容來講,而是縱觀全文,找出其中的重點,以重點為核心延伸講解。這讓我再一次明白,如果沒有名師指導,自己再怎么讀都讀不清楚。
是啊,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你看,即便我現在每天都寫幾千字,但是我并沒有感覺到自己有明顯的進步,我只是在寫自己每天的經歷與思維。最多,這是對我自己文字功底的保持與很少部分的提升。畢竟,寫作,文字功底是基礎,寫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自己能練的,是怎么寫。自己需要點撥的,是寫什么。我希望我能更加清楚地去看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的真善美,我希望我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至少能夠主宰自己的人生。是的,我希望我可以。我也相信,我可以。
韓教授講到,各個學派的觀點與他們的工作直接相關。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是史官出身,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是司徒出身,陰陽家則是朝廷的占卜官出身。這說明了什么?你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這樣的理論用在我自己身上,也同樣適用。前兩天,我特意做了職業生涯的回顧,大概對我職業生涯的未來發展有了初步的規劃。然而,我發現我并不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單憑我一人之力,我是沒有辦法去做好這樣的事情的。我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希望自己能夠做好該做的,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想要的遠方。
我明確地知道,我需要外力的推動。在我開始做這個事情之前,我需要下定決心。我是一個很難下決心的人,我有選擇困難癥,同樣有決策困難癥。老師的一句話把我驚醒:人之所以在選擇方面有困難,是因為當人選擇A的時候,就會無限地放大A的缺點和B的優點;當人選擇B的時候,就會無限地放大A的優點和B的缺點。不管你選擇哪個,都會覺得自己錯過了另外一個的優點。你希望自己能夠同時獲得A的優點和B的優點,但是沒有這個選項。假如有,就不存在選擇了,大家都會默認往那個方向走。
是了,我就是這樣的人,不管選擇哪個,我都會覺得另外一個更好,同時腦海里出現所選的這條路的缺點。我明白了,這,就是我經常痛苦的原因。就像現在,我要是去了主會場,我就會覺得還不如待在房間里寫文字,因為每年的訂貨會都大差不差。而我要是待在房間里寫文字,我就會覺得還不如去主會場,因為主會場的熱鬧氛圍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
換個角度考慮,我的目標是靜下心來寫寫東西,最好能把明天的新聞稿寫出來。如果我確定了一個目標,那么,主會場的氛圍就變成了不必要的存在,而待在房間寫東西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事情。你看,這樣想,是不是覺得選擇更簡單了一些呢?
這個分析從側面說明了,目標的重要性。不管你走在哪里,也不管你正在做什么,只要你有目標,你就不會再搖擺不定。至于所謂的選擇困難癥,或許也會煙消云散。這不是開玩笑,之前之所以總是那么難以抉擇,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
以前,我不敢辭職,因為只要一想到辭職,我就會開始思慮我所在公司有多么好,從吃住行工作方面充分挖掘它的優勢,同時把離職之后的恐懼無限放大。最終,我得出一個結論:不辭職。為了說服我自己,我還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天下烏鴉一般黑,到了哪里工作都一樣,需要調整的不是你現在的工作,而是你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現在的狀態。于是,這一拖,就拖了五六年。
若說這五六年來我是否有成長,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我想說的是,不管在哪里,不管做什么,都會有成長的。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不可能你什么都沒有得到。然而,即便是這樣的回答也沒有說服我自己辭職。
我愛學習,這是真的嗎?或許是真的,畢竟我每天都在學習。或許不是真的,因為我要的并不是學習本身,而是我學到的東西都能夠為我所用,讓我看到發生我的生活中的事情為什么有發生的必要,讓我知道在遇到選擇的時候我該怎樣果斷選擇,讓我知道我應該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目標,這很重要。
我的目標是什么呢?寫文字。是了,我總是在說我的目標是寫文字。我總覺得,我這是在試圖說服自己。這是因為,我不夠自信。是了,我喜歡寫文字,那就寫,為什么連自己都不相信呢?我想告訴別人,我擅長寫文字,可是我的大腦里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該怎樣證明?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為什么企業招收人才的時候,需要的是作品,而不是當下你的反應。當然了,你面試時的反應也極其重要,只是你的作品更能證明你的實力。
以前,我總是逃避寫文,為什么?我想,這可能跟我害怕孤獨有關系。實際原因是,我沒有走進那樣的圈子,我應該走進真正適合寫文的圈子,而不是現在這樣一個主要負責打雜的圈子。我選擇了一個專業打雜的圈子,卻還在抱怨我懷才不遇?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下一份工作,我一定要擦亮眼睛,好好分析環境以及我的職業目標的發展。
我大概了解,如果我想深入了解這樣的事情,那么,我還是要去專業的HR幫我去分析。人家是專業的,我以為這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2019年6月26日15:38:20
本篇收獲:
之所以有選擇困難癥,只是因為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