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會回家過圣誕節。
''嘟嘟和巴豆是兩只小豬。這一集里,嘟嘟要趕回家和巴豆一起過圣誕節,早早就寫信讓巴豆等他一起過節。于是,故事的一頭是風雨兼程回家的嘟嘟,另一頭是在家緊張布置并且等待著的巴豆。
嘟嘟寫給巴豆的信。
親愛的巴豆:
我喜歡家庭團聚。
今天,我的老奶奶佩格
已經一百歲了。等我回去,
我要讓你看看她給了我什么。
? ? ? ? ? ? ? ? ? ? ? ? ? ? ?
你的朋友嘟嘟
又及:我會回家過圣誕節。
寄往:美國
? ? ? ? ? 喔的咯咯喔咯的
? ? ? ? ? ? 巴豆? 收
“我親愛的嘟嘟,”老奶奶說,“這個送給你,它是我的幸運堅果!”
在喔的咯咯喔咯的巴豆再也等不及嘟嘟了。
沒幾天就要到圣誕節了,可還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巴豆在所有的賀卡上都寫上了“圣誕快樂!”和“巴豆”。
他要等到嘟嘟回來才把賀卡寄走。
To巴豆:
愛丁堡現在正在下著暴風雪,所有的航班都延誤了。不過,請不要不等我就裝飾圣誕樹啊。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可以這么說。
你的好友:嘟嘟
又及:我滿腦子里都是圣誕節了!
與此同時……
在喔的咯咯喔咯的——
“水果蛋糕,可是嘟嘟最喜歡吃的東西之一了!”巴豆說。
“你說我們要烤多少塊?”邱麗問。
還有一天,就圣誕夜了。
“嘟嘟能按時到家嗎?”巴豆問。
“他必須按時到家!”邱麗說。等到嘟嘟終于趕到了波士頓的時候,天已經很晚了,還下著雪。
火車、公共汽車和出租車都沒有了。
嘟嘟想:我答應過巴豆今晚要趕回家的!
嘟嘟一步一步地朝城外走去。夜很深,雪很深,嘟嘟艱難地走著。最后,他再也走不動了。
嘟嘟緊緊地抱住自己保暖。他在口袋里摸到了那個幸運堅果,他早就把這個特別的禮物忘得一干二凈了。今天是圣誕夜,他想,讓我許一個愿吧,我許愿我現在已經在喔的咯咯喔咯的家里
嘟嘟被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嚇了一跳。
他朝黑暗中望去,只見模模糊糊的燈光朝他靠了過來。燈光在雪夜中閃閃爍爍。
“要去哪啊,小家伙?”
“喔的咯咯喔咯的,”嘟嘟說,“那兒離這里有好多、好多英里呢!”
“上車吧,”車夫說,“我認得路。”
第一場雪,已經把喔的咯咯喔咯的變成了一個閃閃發光的仙境。一切都準備好了,一切都很完美。
可他的朋友在哪兒呢?
就在這時……
“我到家啦!”
“你到了!你終于到家了!”
嘟嘟對他的朋友說了他的奇遇,訴說了他最后是怎樣回到喔的咯咯喔咯的的。
“我喜歡坐雪撬,”他說,“我覺得我們都飛起來了。”
“我想知道那車夫究竟是誰。”巴豆說。
“讓我們把這個掛在樹上吧。”嘟嘟說。
“這是什么?”邱麗問。
“太漂亮了。”巴豆說。
“這是老姑奶奶佩格的幸運堅果。”嘟嘟告訴他們。
圣誕夜,還真是睡不著呢!
“嘟嘟,”巴豆說,“你聽到叮叮當當的聲音了嗎?”
嘟嘟聽了一下:“好像有。”
“我肯定聽到了什么聲音。”巴豆說。
“我想我們該睡覺了,”嘟嘟說,“馬上就睡。”
巴豆表示同意:“我來數到20。”
不過巴豆還沒數到10,他和他的朋友就睡著了。
等他們醒過來的時候,就是圣誕節了。''
聽了這個風雪兼程回家過圣誕節的故事,有沒有勾起你往昔的春運記憶?思鄉情懷?
漂泊在外,沒有比這一刻讓我更想回家過春節。
02.
在小芳記憶里,春運就像在人海里''打仗''一樣。
每年春節回家,小芳都是乘火車回家,買火車票成了頭等大事,畢竟春運期間是一票難求啊!于是,春節臨近,小芳和在異鄉打工的老鄉們,網絡訂票、電話訂票、窗口訂票,各種辦法靈活運用,終于買好了回家的火車票,心理那顆一直懸掛的心才慢慢平復下來,在購票窗口取得火車票后,心中有一種特別的慶幸感,因為有些人買不到票只能在廣東過年啊!
春水平常最怕人多吵雜,但每逢春運,回家的力量,讓春水精神抖擻。
廣州火車站,真是壯觀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人頭攢動,絕大多數是和春水一樣,扛著大包小包的農民工,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他們,對于回家過年的喜悅現在也只能埋在心底,畢竟是春運,擔心人多進不了火車站,擔心人多遭遇小偷,擔心人多擠不上火車......候車室中,人們吃著泡面或零食,或者耐心地等待檢票。離開車還有半小時左右,檢票人員終于到了,人們爭先恐后地涌向檢票口,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武警戰士們不斷大聲地提醒人們要注意安全,手拉手站成一列列人墻,對“洪水”進行分流,避免出現踩踏事件。從檢票口到火車站臺這段路真可謂艱難之路,在地下通道中,有些人在奔跑中行李箱拉桿斷裂,急得團團轉,只好抱起行李奔向站臺,大人拽住小孩背著行李一路奔跑,盡管是寒冬,許多人跑得滿頭大汗。春水也不例外,只要能踏上火車,那怕就是蹲著也不怕。
乘客們終于都上了火車,車廂里熱氣騰騰,混亂不堪,先上來的乘客都在忙著找座位或放行李,后面又不斷有乘客上車,小小的車廂過道已經不能容納了,“快走啊!......''前面不走,我咋走.......”呵斥聲不斷,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喧嘩和忙亂,乘客們有座位的基本都坐好,過道中也站了很多無座乘客,火車也開動了,車廂內也漸漸安靜下來。小小車廂顯得十分擁擠,站在車廂中間過道的無座乘客大多數是站著的,有的買了小板凳,只好席地而坐,有的干脆坐在包裹上面,有的斜靠在椅子側邊.......但也不得安寧,一會兒,火車上送快餐的過來了,“瓜子、香煙、礦泉水、開水泡碗面哦”,走廊里剛坐好的無座乘客只好又站起來讓餐車過去,剛坐好一會兒,又有人要去洗手間,或賣水果的過來,只好又站起來,反復折騰。一夜無眠,望著眼前閃過的景,心情難以平靜。心里揣測著家鄉的變化,經過一夜的顛簸,人也疲憊不堪......終于到站,一下火車,寒氣逼人,趕緊添加棉衣,春水一想起家中的熱飯熱菜,心中又溫暖起來。家,是永遠避風的港灣。
故事勾起我的回憶。
那一年我在家鄉小城上班,大年三十,母親打了好幾個電話,督促我趕快回家。我其實已經收拾好行李了,站在路邊等車。
寒風中,路邊有個老人一直守在攤位旁。守著剩下不多的水果和半袋花生。老人反復搓著雙手,嘴里呼吸都冒著氣。
平時車水馬龍的路邊,熙熙攘攘人群川流不息。而此時,幾乎沒有什么人經過,偶爾的鞭炮聲更增加了老人孤獨和凄清。
唯有他還在寒風中守著小攤。目光殷切地注視著每一個行人,只要有人經過攤位。他的眼睛就亮一下,接著又暗淡下去。忙碌了一年,大家都匆匆趕回家過新年了。該買的,都提前買了。
我在車來到之前,將他剩下水果和半袋花生全部打包了。老人笑得有點尷尬,眼神充滿了感激,嘴上想說什么但沒有說出來。我想他的家人一定也等著他回家過年吧。
有一年在廣東,因為沒有提前訂票,我在客運站急得團團轉。最后幾經波折,終于坐上客車,半路交通事故,整整耽誤了8個小時。半點辦法也沒有,在車上饑腸轆轆,車上孩子的哭喊,響徹整個車廂,坐不住,睡不著。母親多次打電話,不敢提交通事故,免得母親擔心。我只好說快到了,快到了。
快到家時,看到母親,遠遠站在家附近十字路口守望。有一種幸福感從心里升起。
每年回家,父母的身體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言語間對兒女的牽掛和關愛。盡管假期很短,每年我都回家過春節。
那一年回家過春節,當我離開家時,回頭望父親,他站在家門口目送我,面帶笑容,目光慈祥,想回頭擁抱一下父親,太長太長時間沒有這樣的舉止了,覺得突兀又不好意思。我回頭望著父親,他似乎看出我的舍不得,點頭示意,走吧走吧,兒女長大了總要離開家,奔向遠方。這一年父親因高血壓暈倒再也沒有清醒過來。
03.
西方的圣誕和中國的春節是多么相似呀,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親人團聚時刻,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先生的大哥在日本定居,他每年都提前訂好回家機票,圣誕節前,風塵仆仆趕回家中。
婆婆今年已經90歲高齡,只有圣誕節這個團圓節日,一家老小才得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我的美國朋友Joy和Catherine在中國工作。
Joy有一年留在北京過春節。慘淡”的春節。商店關門,街上沒有什么行人,原本熱鬧喧囂的北京幾乎成為一座“空城”。那時候,Joy到北京還不到半年,沒有什么朋友,無處可去更無事可做,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間里,每晚看著窗外的煙火,想念遠在美國的親人。“幾乎所有人都離開了北京,那幾天感覺非常孤單。”Joy說,隨后的兩年春節她都選擇回美國休假。
這是春節給Joy最直觀的感受,同時也是中國年最真實的寫照。北京作為一個容納大量外來人口的城市,春節期間變“空城”的背后是中國人對家的渴望、對團圓的向往。
忙碌一年的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要收起一年的心事,整理行囊,走向家的方向,與親人團圓。
“這和我們過圣誕一樣。每年圣誕,不論我在哪里,我的媽媽都堅持要求我回家。”在Joy的眼中,春節和圣誕很像:就像春節期間中國人會吃年夜飯、走親訪友、發紅包等等,過圣誕節時美國家庭會在平安夜辦聚會,準備好圣誕禮物。
在這樣的節日里,散落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都會盡可能趕回家中,與家人分享一年的喜怒哀樂。
Catherine是一名在南京培訓機構工作的英語老師,來自美國密歇根州,今年會在杭州的叔叔家過春節。她的叔叔3年前來到中國,去年娶了一位中國媳婦。中國嬸嬸盛情邀請Catherine到家中和她的中國家人一起過年。豐盛的菜肴、響亮的鞭炮、絢麗的煙火、濃濃的親情是Catherine對春節的印象,“大年二十九晚上,嬸嬸家里的很多親戚陸續回來了,我們圍在桌前包餃子,聽大家聊天。我已經感受到春節美好的氛圍,感受到中國人對親情、對團圓的重視。”她說。
不同的節日習俗,相同的情感寄托,無論是中國的春節還是西方的圣誕節,人類的心靈都是相通的。思鄉的心情,團聚的渴望,Joy和Catherine顯然在春節感受到了這種人類共通的情感。
除夕夜,團圓夜,就讓它寄托著人們的情感,承載著人們的向往,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生活風俗、語言、習慣上有許多不同,但人們的心性方面則是完全相同的。如他們對于親情、友情、愛情、敵友、愛憎、幸福、孝思等等觀念,幾乎和我們國內同胞是完全一樣。
這從而使我相信,世界上的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風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們,所有的那些不同只是現象和形式的不同,人的內在情感和心性則是完全相同的。這就是一個人到了異國他鄉,為什么能很快融入當地生活中去的原因。也是人類能夠進行友好交往,最終走向人類大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