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魯迅寫到,上海有兩種人是橫沖直撞的,一種是洋人,一種是"上等"華人,只會用手推開一切擋在他前面的人,不管是推倒溝里,還是車輪底下。我想,這種"上等人"的惡習,是直到今天還是有的,只不過稍微收斂了點。我曾和朋友吐槽說,中國人的一大惡習是不懂得保持距離,尤其是在公共空間。比如地鐵上,明明我先站定了一個位子,比如靠在不開的車門上,總會有不識趣的人過來靠在我邊上,而明明此時并非高峰時期,車廂空得很,只因為他也想靠在車門上。又比如排隊的時候,總有人喜歡在后面靠得你很近,差點就貼在你身上了,好像他里隊伍前頭的直線距離短一點,就能早一點排到一樣。我想,這種不懂保持距離的惡習,應該是從不顧一切推開眼前擋著的人的惡習演化而來的。這種惡習的本質,是不懂禮貌,本質的本質,是自私,只想著最大限度的攫取公共利益,完全沒有考慮身邊的陌生人的利益。這種惡習,在農村和城市一樣普遍,簡直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血液。我不知道孔子的禮的行為里面,有沒有類似"君子宜距一尺之寬"的標準?好像從沒沒有看到過。問題的根源,可能出在中國人多吧,人一多,總難免相擠,圣人又不教,就不覺非禮,于是幾千年來也就潛移默化稀松平常了。
? ? ? ? 不過,這也許只能怪自己,而不能怪幾千年前的孔子。在現代社會,空間其實是可以買的:嫌地鐵擠,可以坐出租啊;如果有vip,就不用排隊了啊。連坐飛機時候,頭等艙也比經濟艙寬得多。所以,還是物質決定意識,老馬誠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