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溫故知新,時常復習優秀的材料總能帶來新的感悟。
雪梅的零基礎寫作課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教程,不僅為想要學習如何寫作賺錢的新人朋友展示了從動機培養,到目標制定,再到執行方案的整套寫作方法論,也能幫助已經走上寫作之路的朋友再次理清思路,獲得新點子。
合理的方法可以幫大家少走很多彎路,節約很多自己摸索的時間。對于我來說,最有收獲的就是以下的4點。
1 怎樣堅持寫作
方法千萬條,堅持第一條。
常規類型文稿,比如評論文、熱點文或者一般性質的報道,寫作的技巧歸納起來都不復雜,大部分寫作訓練營都能講清楚。
舉個例子,開頭要直接,開門見山講出觀點或者擺出最吸引人的事實,或者講個有意思的故事,引起讀者好奇。原則大家都懂,但是能把開頭真正寫好的文章,還是沒有幾個。
原因在于知道和做到之間,還隔著刻意練習的距離。就好比你用慢動作看清楚C羅是怎么突破、怎么跑動、怎么射門,但少了長年累月的練習,依然不可能做出那么精準敏捷的動作。
缺乏堅持練習的動力和方法,這才是最困擾大家的問題。
所以雪梅有什么好辦法嗎?
首先,她建議大家先找到自己的戰友和讀者圈子,多跟這些愿意和你多交流的人溝通,彼此鼓勵,彼此學習,甚至學會借力,比一個人悶頭苦干要輕松許多。
其次,應該想清楚自己最初開始寫作的目標,究竟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還是奔著變現去。因為目標不同,采取的方法也會不一樣。
然后,設立好自己的短期里程碑,比如一個月寫幾篇,三個月拿到第一筆稿費等等。重點是短期,踮下腳就可以夠得著的那種最好,這樣才能讓我們每天都有干勁,不至于因為目標太龐大太遙遠而心生畏懼。
最后,找到自己的節奏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天爆發輸出一萬字,然后一個月都不想摸鍵盤,這還不如每天寫個八百一千字地堅持下去。寫作有時候挺像健身的,盲目搞突擊訓練只會拉傷肌肉,每天適當運動反而能讓你擁有令人羨慕的身材。
我個人的經驗也是這樣,先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尤其是找出自己在什么時間段最清醒,把它規劃成每天例行寫作的時間。到點就動筆,別想那么多,先把今天的量寫了再說,這樣,心理上的阻力就會小很多。
2 什么叫具體
寫作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叫具體,很多小伙伴也許不太理解什么是具體,哪種程度叫具體。
舉個例子來談一下我的理解。剛才說大家要找到圈子,彼此鼓勵,彼此學習,甚至學會借力。
聽起來沒毛病,但仔細一想就會覺得有問題,怎么找圈子,怎么借力?
所以光講道理是不行的,還要說清楚道理怎么用。
從簡書發跡,最后做成自媒體大號的剽悍一只貓,談到自己在早期階段如何獲得大號轉發時,分享了一條聽起來有些劍走偏鋒經驗。
當時有個叫在行的APP剛剛上線,主打與行業大牛付費面談的功能,有點像平民版的巴菲特午餐拍賣,我花上199或者更多一點錢,就能和某個行業的最頂級精英喝個下午茶,當面咨詢。
而剽悍一只貓的用法和別人不一樣,見到大牛之后不咨詢,不提問,就是閑聊,甚至還提點小禮物過去。
于是某個自媒體大牛忍不住了,問他說哎你花錢找我不是問文章該怎么寫的嗎?
他回答,要學文章怎么寫看您的公眾號就夠了,今天就只是來和您聊聊天。
最后大牛反而不好意思,看了看他的文章還可以,主動提出要不我幫你轉發一篇吧,畢竟你是花了錢來見我的。
就這樣,剽悍一只貓順利拿到了很多人花錢也找不到門路的大號轉發。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借力的概念應該是清楚了,比翻來覆去地說要找準有能量的人的痛點,彼此交換價值之類的更容易明白。
所以也不難理解,具體的意思就是要拿出細節的事例來講解。
3?積累素材,定期整理最重要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提出這么一個觀點,我們的房間之所以亂七八糟到處都是東西,原因不在于房子太小空間不夠,而是缺乏正確的整理收納。把東西找地方一塞一放不叫整理,先確定是否真的有用,保留最有價值的物品,并且按照使用頻率、使用場景等規范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才是保證居住空間通暢整潔的秘訣。
我們的素材庫也是一樣的道理。養成隨手記錄隨時積累的習慣其實并不困難,難的是怎樣把不同題材、類型、格式、載體的素材有序地存放起來,而且做到要用的時候馬上能檢索到。
比如早上上班途中手機上看到一篇情感類公號文不錯,記錄下來,白天在電腦上發現某網站有個講房價的視頻也很有意思,下班回家時拍到今天的晚霞很漂亮,或許能當文章配圖用。像這樣的情況,要怎么辦?
我很贊同雪梅的方法,不論采用什么樣的素材積累工具,什么樣的積累方法都可以,但一定要做到定期整理。
比較建議的一個技巧是,每天下班后留出20-30分鐘,整理當天積累的新素材,將它們按照你自己的分類法和標簽法歸類放好。
這樣的好處就是,會讓大腦感覺今天獲取的新信息已經被處理好,任務已經完成,不需要再動用額外腦力去記憶和考慮它,精神也會因此獲得放松。
4?怎樣投稿
在寫作之旅中,投稿是大家必然要遇到的一個環節。成功的投稿不僅能立刻獲得稿費收入,為自己堅持寫作樹立信心,更能借助發布媒體本身的讀者群幫我們提升知名度。
目前最熱門的投稿渠道應該算是各種公眾號了,情感、八卦、財經、養生等領域都有大大小小的公眾號收稿。雪梅說得很正確,要想成功上稿,首要的任務是搞清楚想要投稿公號的調性和喜好,并且好好研究人家的征稿啟事,看這個號專注什么題材什么領域,和你的專長是否相符,另外在格式等方面有沒有特別的要求。
正所謂“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搞清楚這些信息,有針對性地去組織文章,和由著自己性子揮灑而后再到處找地方投相比,成功率要高得多。
我常用的一個調查公號的辦法是,在清博指數等工具網站上找出想要投稿的公號里近期閱讀量最高的幾十篇文章,逐篇拆解題材、角度、立場傾向等要素。一般看個20篇左右,就對這個號走什么路線,偏好什么態度,重點針對哪些讀者群有個相對清楚的認識了。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更要評估這個公號適不適合我們自己的寫作風格。為了追求高稿費,刻意去寫自己并不擅長的題材或者風格的文章,未必是一件好事。專注于某個領域,打磨出特色,從長遠看更有助于樹立鮮明的個人品牌。
當然,如果是剛剛上路的新人朋友,在沒能確定自己要走什么路線的時候,多變換幾個目標嘗試,也是可行的。
準備采取的行動與一點困惑
一個互聯網人問籃球巨星科比,你為什么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球藝?
科比回答,這都是常年練習的結果,我每天很早就開始訓練了。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
互聯網人回答,這個時候我們一般還在加班,怎么了?
科比:沒事,我就問問。
這個笑話雖然有點夸張,但身為互聯網人,工作時長996起步,忙的時候時再來點通宵,也算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持續寫作的狀態就成了一個問題。純粹依靠自律,堅持兩三個月不僅精神上會極度疲勞,身體也會以生病、疼痛等方式發出警報。
所以,在聽完雪梅的課程之后,我想更好地建立起一整套素材積累-題材選擇-寫作輸出的體系,爭取養成一個寫作的習慣,讓自己走得更遠。
另外一個準備進行的行動,也是一點困惑,是在見到雪梅的社群之后萌生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企業為什么會誕生?
著名經濟學家科斯給出的答案是,在企業內部整合并以契約形式規定好的生產行為,可以大幅節約交易費用,從而產生利潤的空間。
以前我們想要生產一件東西,需要經歷采購原料、方案設計、具體生產、宣傳推廣和銷售賣出等一系列步驟,每個步驟都會產生費用,也就是成本。
比如我是個木匠,不僅要考慮找人買木頭,還要考慮桌椅板凳造出來之后怎么賣,賣給誰最賺錢。這些操作十分費力不說,萬一市場發生了變化,比如今天桌子賣得好不假,但明天要板凳的人才多,我要怎么捕捉這些變化,也是一個大問題。
這時候如果我成立一個企業,找一些人來,大家各自負責一個環節,說好你操心原料哪里來,他只管賣到哪里去,而我就考慮怎么做出最好的木頭家具,最后賺的錢大家一起分。這樣一來,大家都能省心,把關心其它環節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怎么把自己手上的東西做好上,最終取得比我一個人負責全部環節更好的產出。這就是企業的意義。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個情形發生了新的變化。
如果我能通過網絡,在很短的時間里找到最優質的原料供應商,找到出價最高的買家,那么就算我只會玩木頭也沒關系,有什么需求一上網就能解決,沒需求的時候就可以當提供這些服務的人不存在。相反,成立一個企業來處理這些環節,卻需要負擔更高的人力、稅收等成本。
為什么公眾號等自媒體能生長起來,原因也就在這里。通過網絡以及其他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我們不用自己去做廣告找讀者就能獲得流量,也不用親自采訪當事人跑現場就能得到全世界范圍的素材。一個連接上互聯網的人,就能干出以往需要一個編輯部才能做成的事。這就是互聯網的意義。
所以,在這樣的時代,寫作這件事變得前所未有地簡單方便和低成本,那么文字生產者該怎么把被節約下來的成本變成自己的收益?又該形成一個怎樣的組織來彼此支撐,創造出的新的價值?這些問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而雪梅的課程+社群模式無疑給出了一個答案。不僅僅因為這個運作方式很符合互聯網時代的需要,更因為我是看著雪梅從個人寫作者開始,一步步建立起虛擬化的組織,帶動和幫助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在寫作這個領域掘金。
她是怎么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嗎?我能做得更新更好,創造出996之外屬于自己的一份事業嗎?這就是我的困惑,也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感謝雪梅,讓我有了學習的榜樣的目標。
最后附上零基礎寫作專欄課的思維導圖筆記,將3節課的內容按我自己的理解重新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