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專業(yè)性比較強的翻譯,經(jīng)常會碰到很多術語。一些單詞在不同的行業(yè)有著不同的意思,很是令人頭疼。例如handover,做HR的一看就知道是“交接”的意思,然而在通信行業(yè),卻是“切換”的意思;hold,小學生都知道是“拿著”的意思,但在心理學上,這個詞意為“抱持”;再回想起剛開始接觸半導體的時候,wafer這個詞我從來只知道是“威化餅干”,誰知道它竟然叫做“晶片”,臺灣還叫做“晶圓”;還有l(wèi)evel,這個詞很簡單對嗎,但是在電子方面它叫做“電平”。
……
所以,在做專業(yè)性比較強的翻譯時,是絕對絕對不能,也不敢妄自猜測去翻譯的啊!
那么,除了不斷積累、快速學習這些行業(yè)、專業(yè)相關的知識之外,就得有“查”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良好的信息檢索、辨析、整合和重構的能力,也即“搜商”。這也是信息化時代人們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哦!
那么,在翻譯過程中,哪些是必須要查的呢?該怎么查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一、專有名詞
專有名詞是特定的某人、地方或機構的名稱,即:人名、地名、國家名、單位名、組織名等。專有名詞的第一個字母必須要大寫。例如:
New York 紐約
Hemingway海明威
Russia 俄羅斯
United Nations聯(lián)合國
……
1、人名
一些已經(jīng)約定俗成的人名,經(jīng)過歷史演變已經(jīng)形成了專有的意思,不能直譯。
例如,Shylock為莎士比亞對劇《威尼斯商人》中專放高利貸、為人狠毒的猶太人。現(xiàn)喻指“敲詐勒索的放債者”、“冷酷無情的(商)人”;Uncle Tom是美國女作家斯陀夫人1852年發(fā)表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主人公,現(xiàn)在用來形容“逆來順受的黑人”。而Uncle Tomism則指“(黑人的)逆來順受主義”。
另外,一些英文名在國外流傳甚廣的名人,像丁磊(William Ding)、張朝陽(Charles Zhang),以及歷史名人、港臺人物等的名字就必須要查,否則很可能無法對號入座。
還有一些對我們周邊國家采用漢字作為姓名的,如日本、韓國、越南等的人名,更是非查不可,否則一定會驢唇不對馬嘴。如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英譯是Junichiro Koizumi,金正日英譯是Kim Jong Il。
2、地名
關于中國的地名翻譯是用音譯還是意譯的問題真的到現(xiàn)在都沒有看到一個定論。世紀大道幾百米開外的“人民路”是 Renmin Road,但“人民廣場”卻又是 People’s Square。并且關于“某某路”的翻譯,叫road的也有,直接叫漢語拼音Lu的也有。
不太確定的時候,還是得看看官方網(wǎng)站上有沒有定譯;如沒有,干脆就baidu或者google一下,看看有沒有最普遍的譯法,盡量采用多數(shù)人使用的譯法。
3、國家名、單位名、組織名
國家名自不必說,都是定死的。然而中國的機構名稱卻很搞。很多機構,簡單一個漢字就是某某“局”,翻譯成英文可是五花八門。要是粗心大意想當然,不免落得一個不嚴謹?shù)拿暋?/p>
例如: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Commerce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Shanghai Municipal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
上海市知識產(chǎn)權局? Shanghai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但“知識產(chǎn)權局”的“局”上到國家的層面,又叫“Office”了!
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所以,翻譯時涉及到這些有固定英文名的單位,還是得老老實實地去查出這個英文名,一字不漏、一詞不改地copy過來。
二、俚語、專業(yè)術語等任何一切你不確定的詞語
俚語、專業(yè)術語等也是萬萬不能想當然的,否則很可能會讓人覺得你這個翻譯不可靠,不專業(yè),甚至是驢唇不對馬嘴。
就拿筆者最近在做的一篇翻譯舉例吧。這是一篇心理學方面的文章,對于筆者這樣心理學方面的菜鳥來說,還是需要嚴肅對待的,該查就得查啊。
?? I can see where fear is coming from, where openness is coming from.? ?
這句話沒有一個生詞,都是簡單的詞語,但是該怎么翻呢?一臉茫然。
一開始想,fear(恐懼)跟openness(開放)之間到底什么關系呢?這里的邏輯是什么?Where… where的結構明明就是表明它們有關聯(lián)的,到底怎么讓它們的意思聯(lián)系在一起?
——沒辦法,只有查!
通過查閱網(wǎng)上的信息發(fā)現(xiàn),這是心理學方面“正念mindset”訓練經(jīng)常會用到的兩個詞。
找到其中兩篇國外的文章:
My Mission: Help the World Transform Fear into Openness & Joy
Forget Fear and Embrace Openness
看標題就知道,fear在這里與openness是相對的兩個概念。再看具體內(nèi)容,意思就出來了——“擔憂恐懼”與“開放接納”。
?? Stories like Sarah's are not just the result of make-lemonade-out-of-lemons pluck.? ?
make-lemonade-out-of-lemons的字面意思是“用檸檬榨汁”,然而這里直譯是說不通的。并且上下文語境給出的信息太少,沒法猜啊!
——還是只能——查!
還好,搜到一個可以查詢idiom的網(wǎng)站——www.idiomeanings.com(迅速保存)……
意思解釋如下:
make a bad situation seem better。
再來一個例句:
During the rainy long weekend, the family decided to make lemonade out of lemons
一目了然!
有的時候做一篇專業(yè)性比較強的文章,才一千字就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查了無數(shù)次。唉,誰叫技不如人呢!
好吧,說了這么多查詢信息的必要性,該怎么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來獲取到相關信息呢?畢竟翻譯的時間寶貴,效率也很重要啊。
1、使用搜索引擎
“查譯”的傳統(tǒng)工具是各種詞典。
然而,信息化時代,人類的知識正在以幾何級數(shù)增長,新的翻譯領域和專業(yè)術語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熟練掌握主流搜索引擎和語料庫的特點,提升檢索速度和檢索結果的質(zhì)量。
搜素引擎可以用來:
1、?查找術語
2、?搜索新詞
3、?查找縮寫詞
4、?搜到更多可以獲取相關信息的專業(yè)網(wǎng)站
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面,應注意準確把握關鍵詞來查找對應信息(如:翻譯材料的知識背景、調(diào)查研究等)。
搜索引擎用得好,幫助是巨大的!!!
例如,筆者曾翻譯過一篇有關大腦結構的文章,側(cè)重點在內(nèi)側(cè)前額葉皮層(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和杏仁體(Amygdala)。為了弄清楚大腦這部分結構的功能和那些化學物質(zhì)之間的關系,短短幾段話,真的是查了N個網(wǎng)頁,看了N篇文章啊。
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2、使用主流機器翻譯
在個人對翻譯領域不太熟悉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主流機器翻譯來尋找思路,這類機器翻譯至少會對毫無思路的譯者起到引導作用。
當前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機器翻譯很多時候能夠較為準確地為譯者捕捉到片段性的行業(yè)術語和文章大意,從而給譯者在使用搜索引擎或語料庫時提供參考性的表達,如關鍵詞、詞組等,譯者應借助這些信息查找資料,展開翻譯。
3、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
目前市場上一些CAT(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融合了多項功能,從而不用單獨打開機翻網(wǎng)頁,只在CAT工具上就能夠隨時使用以上翻譯輔助需要。很多機器翻譯也提供了例句供譯者進行參考、查證,譯者可借此判斷是否可以選擇機翻表達,也可借此判斷自己所使用的表達是否恰當,并尋找最優(yōu)表達。
目前,徹底準確的機器翻譯是不可能的。日后的翻譯方向就是盡可能地完善這種機器輔助翻譯系統(tǒng),但最終的決定權仍然掌握在人(譯者)的身上。
目前市面上一些比較常見的軟件有:
Trados、Wordfast、Deja vu、MemoQ、雪人、OmegaT。
谷歌譯者工具包(Google Tranxlator Toolkit)的OmegaT是具有代表性的。比起 Trados,OmegaT 小巧快速、開源、跨平臺,并且還是免費的。功能基本能滿足一般需求了。
3、對術語進行管理
筆者曾服務的公司,一直要求譯員在工作中注意收集術語,以期建立一個公司內(nèi)部的術語管理庫,便于術語的統(tǒng)一、查找及理解。多年過去,他們的術語庫應該很強大了吧!
那么落實到譯者個人來說,術語管理仍然是譯者術語能力的核心內(nèi)容。譯員應具備系統(tǒng)化收集、描述、處理、記錄、存儲等術語管理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平時注意收集,建立個人的術語庫啦。
結語
正所謂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翻譯本身的知識積累固然重要,然而要成為翻譯高手,我們還得學好查詢的能力啊!
欣欣媽媽
80后全職媽媽一枚,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畢業(yè),中科院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碩士在讀。翻譯是我的老本行,華為是我的老東家;有了孩子以后又愛上了育兒理念學習和英語教學研究——反正這輩子就是跟英語死磕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