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來到,正如詩中所寫:
? ? ? ? ?《苑中遇雪應制》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希望我們的自然科普知識如同厚厚的白雪無聲無息的落下,沉淀在知識的海洋里,積累成源源不斷的營養,供給給自己與他人。在此非常感謝各位科普大神對《自然科普》專題的供稿,愿我們一起共建一個“巴適”的專題。
《簡書-自然科學專題精選》第14期精選自然科學專題收錄的的優秀作品27篇,分為【動物百科】、【草木之美】、【生命王國】、【佳書解讀】、【自然保護】、【生理、健康、醫學】、【科學觀世界】七大版塊。
加拿大落基山夢蓮湖 ( Moraine Lake )
封面圖來源:《地球額頭的溫度計》
作者:武昌魚
目錄
【動物百科】
【草木之美】
5.《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本草篇 | 逆境中生長的偉大生命,最終改變了世界
6.向日葵之謎
【生命王國】
8.巴拿馬卷尾猴已經進入石器時代,那它們什么時候進入青銅時代?
9.一片落葉的自述
11.自然、動物、植物之間存在純潔的互助關系嗎?答案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佳書解讀】
13.一個關于「原子」的生命觀
【自然保護】
14.地球額頭的溫度計
15.熊的故事
17.格陵蘭島垂死冰川,一天融冰120億噸,很多城市或將淪為海洋
【生理醫學】
19.辟謠:孩子不會心梗?醫生:與感冒發熱類似,可能是川崎病
22.寶寶多喝水就是健康?用奶瓶喂水?醫生:2種情況少喝,2種不喝
【科學觀世界】
23.上帝的視角
26.為什么地處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島,會生活著適應寒冷環境的企鵝?
【動物百科】
作者:大明_DOM
內容摘錄:蟑螂還有個外號叫"打不死的小強",早在3.2億年前的石炭紀,蟑螂就已經活躍在地球上了,比恐龍的出現還要早。而這幾億年間,蟑螂就經歷了多次大滅絕并且還活的好好的。而更讓人驚訝的是,蟑螂還能從有性生殖模式切換到孤雌生殖模式。即便沒有雄性的參與,雌性蟑螂也能自行產卵,只是產卵效率較低而已。
內容摘錄:東北狍具有優良的環境適應能力,棲息生境橫跨荒野、落葉林、山麓山地、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等地域,它們廣泛分布于俄羅斯西伯利亞南側地帶、中亞、蒙古、我國東北地區、青海、天山山地地區和朝鮮半島等寒冷地帶,甚至就連歐洲東部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內容摘錄:現實中的白鯨不會咬人,更不會吃人。白鯨的食物包括小魚,小蝦等等,他們的牙齒非常稀疏,用于擺正食物的位置,因此他們是不會咬人的,吃東西基本靠吞。
作者:大明_DOM
內容摘錄:啄木鳥被我們稱作“森林衛士”,它會將樹里面的害蟲抓出來吃掉,那么你知道啄木鳥啄樹時要用多大的力度嗎?那啄木鳥的小腦袋是如何承受那么大的力量呢?
【草木之美】
5.《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本草篇 | 逆境中生長的偉大生命,最終改變了世界
作者:臻象
內容摘錄:?地球上的植物大約三十萬種,近十分之一生長在中國。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沃野千里的華北平原,植物的身影無處不在,它們孕育和滋養了人類文明,在為中國帶來福祉的同時,還不斷遷徙到世界各地,為不同的文明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6.向日葵之謎
作者:胡子周
內容摘錄:日葵,又叫轉日蓮、向陽花,是一種被廣泛贊美的常見植物。不僅是因為它的果實——葵花子(瓜子),還因為它一直向著太陽而轉動。根據植物學家介紹,當受太陽光照射時,向日葵背面的生長素含量升高,生長素就會活躍,細胞拉長,使其會主動尋找陽光。
作者:顧容子舒
內容摘錄:杠板歸,是一種藤狀小草,樣子特別,好認。這種小草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具有濃厚的草根色彩。這點從其名字的由來,就能窺見一斑。
【生命王國】
8.巴拿馬卷尾猴已經進入石器時代,那它們什么時候進入青銅時代?
作者:酋知魚
內容摘錄:進化有一定的積累性,也有一定的隨機性,人類的進化并不是……其實就是“一蹴而就”的!在大約15萬年前的某個特殊時刻,一個大猿群體中發生了一件不一樣的事,有可能是一次特別的基因突變,也有可能是因為通婚而讓數個特別的基因聚集在了一起。不算是哪一個,都是一個堪稱“開天辟地”的偉大事件!
9.一片落葉的自述
作者:秀坤宜
內容摘錄:我在高高的樹上,借著秋風輕輕飄落,在地上翻了幾個滾,平衡了身體,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歸宿,慢慢等待這一生的終結。
作者:劉唯一_e37a
內容摘錄:折耳貓是貓的基因突變的一種,也可以說是基因上的缺陷,就相當于人類剛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的疾病一樣。折耳貓患有先天性的遺傳病,和人類的遺傳病不同,有的能夠治好,但是折耳貓的遺傳病是從出生到死亡都會陪伴他們的。最初的犯病時期一般都是成年,先是骨質增生,接著是骨刺,最后是癱瘓。
11.自然、動物、植物之間存在純潔的互助關系嗎?答案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作者:酋知魚
內容摘錄:在自然界流傳著一些甜度不輸于童話的故事,比如互惠互利的“共生關系”。兩個物種因為生存而相互幫助,都從中獲益的。操縱、欺騙、綁架、利用;這才是自然之母孩子們的真實面目,一切和諧的表象下都在波濤暗涌。
【佳書解讀】
作者:山千黛
內容摘錄:《追尋記憶的痕跡》中講解了很多腦科學的研究成果,讓人大開眼界。更重要的是,它讓讀者認識到,許多看起來很抽象的事情,比如學習過程、記憶的形成、恐懼和焦慮情緒等,都能夠從具體的生物學機制來解釋和驗證。大腦的運作過程不再是一個徹底封閉的黑匣子,它的工作機制正在被人類逐漸揭開。
13.一個關于「原子」的生命觀
作者:謙虛好學的Y_Y
內容摘錄:如果不是宿醉,早晨醒來,當你面對鏡子里的鏡像,你應該能清醒地意識到鏡子里的人就是你自己。不僅你可以認出這個日漸油膩的自己,你的手機也可以認出或是胡子拉碴、或是蓬頭垢面、或是濃妝艷抹的你。但從原子角度看,你可能很少意識到,你不過是一團原子的臨時集合,現在的你和下一秒的你都不是完全一樣的一團原子。
【自然保護】
14.地球額頭的溫度計
作者:武昌魚_
內容摘錄:地球的平均溫度的確在緩慢的升高之中,這一過程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持續下去。它究竟是地球氣候變化周期性的自我循環?還是人類活動帶來的結果?
15.熊的故事
內容摘錄:畏懼,或是溺愛,真的合理么?事實證明這兩種極端思路都有問題,因為熊是沒有人類的嚴密邏輯的,但它又是哺乳動物,而所有哺乳動物都有情感,也都值得同情。
作者:拍湖的野雁
內容摘錄:無論是鸚鵡螺、魚龍、上龍、滄龍,還是械齒鯨、梅爾維爾鯨、虎鯨,在地球漫長的海洋演化史上,鯊魚都頑強的面對一切挑戰,逐步的進化,不斷的適應新的環境。這是一種可敬的生物,它們的奮斗歷程,堪稱“鯊魚精神”。然而,隨著人類的出現,海洋的污染和無休止的“魚翅盛宴”,各類鯊魚的數量已經日漸稀少,因此走向了非自然性滅絕的道路。保護鯊魚,讓古老的海洋霸主能繼續的繁榮和繁衍,已成當務之急。
17.格陵蘭島垂死冰川,一天融冰120億噸,很多城市或將淪為海洋
作者:現事報
內容摘錄:格陵蘭島,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面積2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有3/4面積在北極圈內,整島85%區域常年冰原覆蓋,平均厚度2.3公里。如果格陵蘭島冰原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會超過7米,上海、邁阿密、威尼斯等濱海城市將不復存在,荷蘭、菲律賓等整個國家甚至都會從地球消失。而事實上,這一可恐怖事件或正在悄悄發生……
作者:小花愛學習
內容摘錄:稻城亞丁景區位于四川甘孜州稻城縣日瓦鄉境內,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香格里拉仙境””。呈現出美麗的高山峽谷自然風光,是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核心區,被譽為“香格里拉之魂”。
【生理、健康、醫學】
19.辟謠:孩子不會心梗?醫生:與感冒發熱類似,可能是川崎病
內容摘錄:以前我們認為,川崎病容易多發于3到5歲兒童,有80%的比例,90%的患兒是小于8歲的,平均年齡為2.3歲,但是目前,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兒在1歲以內,特別是孩子年齡越小,癥狀越不明顯,所以家長尤其要警惕。更可怕的,川崎病如果不治愈,容易引發冠狀動脈的病變!
作者:格列柯南
內容摘錄:有純種西班牙人嗎?絕對沒有! 正如沒有純種德國人、純種的美國人,純種的中國人一樣,生活在不同國家和區域的人,即便是現在看起來外觀差異明顯,但也都是混合了不同族群基因產生的混種人。
作者:海音山
內容摘錄:酸堿體質論者認為酸是生病的根源。這種體質可以通過補充堿性食品,從而達到身體的堿化。受偽科學的影響產生了很多的產品和書籍,還有很多流行的說法。堿性體質易生男孩,酸性體質易罹患癌癥。
22.寶寶多喝水就是健康?用奶瓶喂水?醫生:2種情況少喝,2種不喝
內容摘錄:從小起,包括我自己在內,家長們都會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多多喝水,這樣才能更加的健康。有不少人覺得從嬰兒起,就要開始用奶瓶喂水給孩子了。寶寶從出生起是不是就要開始多喝水呢?用奶瓶喂水到底好嗎?從什么時候起,才應該給寶寶喂水呢?怎樣才知道寶寶缺水需要補充呢?如果寶寶不愛喝水,作為家長,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科學觀世界】
23.上帝的視角
作者:心若鯤鵬
內容摘錄:夜晚,當我們在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會碰到一個無窮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空間上沒有盡頭,在時間上沒有窮盡。看著滿天繁星,很難想象這些恒星比那些行星要遠出千百萬倍,它們都好像是在一個天空上以同等遠近的距離分布著。只有邏輯和數學所折射出的理性光輝才能幫我們得知它們真實的分布與遠近來。
作者:酋知魚
內容摘錄:我們的眼睛是怎么看見光的?其實就是光與視覺神經細胞中的色素分子發生作用,讓色素分子進入一種電活性的狀態,從而釋放電信號,電信號隨著神經傳遞進大腦,我們就看見光了。光與無線電波其實就是一個東西,本質是完全相同的,并不是一類東西。
作者:地理沙龍
內容摘錄:為什么,巴基斯坦會出現一小塊熱帶沙漠氣候呢?主要原因是伊朗高原的存在,伊朗高原海拔在1000至1500米之間,相對較高的海拔使得伊朗高原地區的氣溫相對較低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也就是說如果伊朗地區海拔沒有這么高,那么兩片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區就會連成一個整體,看起來就不會那么奇怪了。
26.為什么地處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島,會生活著適應寒冷環境的企鵝?
作者:地理沙龍
內容摘錄:目前全球大約有18種企鵝,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南極地區,所以一說到企鵝,我們都會想到寒冷的環境。不過企鵝也并不是一定要生活在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在南非開普敦地區也分布有企鵝,不過更為神奇的是在赤道地區居然也有企鵝分布生活。
作者:物理哲學
內容摘錄:人類對于客觀世界的認知,首先依賴于人類身體的感覺器官對世界的感知,而認知的絕大部分來自于視覺,或者說來自于光。光是最接近世界本質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光的本質的研究引領了物理學的革命,光的歷史構筑了物理學的歷史。
本期編輯:刷牙喝涼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