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和任務目標
下一步這里完善
①目的:想要領導滿意,想要其他部門的認可,想要高效溝通提高效率
②目標(期待的結果):今天完成部門之間的溝通流程圖
2.實際結果
更改到第二版本才通過,被領導念說腦子一片漿糊。
3.亮點和不足
是以自己感受為標準的,自己感受到了不滿意,就是不足,自己感受到了滿意,就是亮點
①亮點:用Processon完成了任務,畫了兩個版本
②不足:接到任務之前沒有PORT,沒有問清楚領導的需求,導致她第一版本不滿意的
4.本質原因分析阻礙點
問自己5個為什么沒準就知道了
- 畫流程圖是自己擅長的,心理想著憋大招,忘記了問需求
- 領導提出讓我畫流程圖這件事情,我自以為明白了她的需求
- 信息不對稱,畫了之后才知道這個任務是每個部門領導做的事情,沒有開會參與過,不了解情況
- 在目的和目標沒有那么明確的情況下,我沒有積極主動去詢問目的和目標
- 總覺得自己能按時完成,而沒有與領導確認deadline
5.得到的經驗和教訓
- 不管安排的任務有沒有做過,擅長與否,一律Port
- 先明確目的目標→闡述自己的思路給領導→再執行
- 進度導向型工作方式,快速迭代,先完成再完美
進階版本:
6.列出任務時的假設
話術:當時,之所以會制定這個任務的假設是什么?為什么沒有考慮到這些原因就去隨意假設呢?
①假設:
- 我的假設:我都了解,我掌握全局。實際情況:信息不對稱,你一點都不了解情況
- 我的假設:我先自己根據收集的資料琢磨琢磨,我能行。實際:其實我在憋大招
②原因分析:
- 我的個性的BUG啊,不會尋求外部資源的支持,錯誤的信念是靠自己,靠自己。
7.經驗和教訓
- 有不懂的要及時問,了解任務的目的目標
- 自己又不是神,哪有那么多資源,你不想與世界耦合嘛?
8.下一步行動
- 接到任務的工作流程,降維打擊
其他的察覺思考
發揮了怎么樣的優勢?主要收獲?那些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我可以向同類人學習什么?有哪些優勢是我不具備的?
情緒?有遺憾嗎?別人對我有批評和評價嗎?他們的批評有哪些可取之處?
1.我觀察到自己是一定要睡滿8小時的人,要不困~
2.不知道怎么的,會有一種逆反心理,你越讓我快點,我就不快。這是與好友添交談中發現自己身上也有的問題。領導越是說怎樣怎樣,尤其每天說每天耳提面命,會自動過濾忽略她的話。
3.泳道圖,小系統沒有涉及多角色所以只有過程,所以沒有那么復雜,部門之間的溝通,泳道圖可以兩個維度:部門(角色)+過程階段。
4.自己的信念:過去的7年覺得自己沒準哪天就掛了,所以放飛自己吧,想干嘛就干嘛,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人生難得高興。父母親身體也不好,沒準哪天也會意外,多陪陪他們,多滿足他們的需求,多帶他們看看風景。所以畢業后的這幾年都是放飛自我,玩嗨了。
5.我知道老大喜歡和什么樣的小伙伴一起玩,他喜歡和那些內在秩序感很強的人,說到做到,做到底的人一起玩!!
舉個記賬的例子吧,有時候自己懶了,自己心理想算了算了,明天再記賬吧,明天我將花費2倍的時間成本記賬,其中包括心理成本(得一直心理惦記著)+回憶調動工作記憶的時間和精力,這也太不劃算了吧。
而且實際情況是什么?我第二天也不會去補前一天的內容,越拖越多,心理負擔越來越大,越來越不想去做。如果說正向積累符合復利曲線,那么積累也有負向的,也是符合復利曲線趨勢的。最后越落越多,負債也在滾雪球。
6.這個月反思日記的模板的變遷體現思考地越來越多了。
7.今天的得到專欄:剛需,以為的剛需,這個剛需是我的剛需嗎?還是我以為的剛需?我會不會被現在的媒體和傳播行業無形之中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和喜好,會無中生有建立了一些我自己以為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