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日】奧野宣之著
? ?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 ? ? ? ?
怎樣讀書才有效?
做讀書筆記。
你可能會撇嘴,這方法誰不知道啊,小學時老師就告訴我們了。那我問你,你讀每本書都做了筆記嗎,做過的筆記后面還看過嗎?不說話了吧?你是不是和我一樣,知道要做讀書筆記,但覺得太麻煩,難堅持,做過的筆記也束之高閣了,沒什么用,干脆就沒做了。
如果是這樣,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就非常適合你,它介紹了一種神奇的讀書筆記方法,讓你從此愛上筆記愛上讀書!
作者奧野宣之,畢業(yè)于日本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yè)畢業(yè),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過。他獨創(chuàng)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chuàng)造法在日本很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著作,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電視臺播出后反響熱烈。
他的著作還有《如何寫游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chuàng)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chuàng)造好點子》等。
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不僅教給你如何簡單高效地做讀書筆記,還告訴你如何運用筆記激發(fā)寫作和工作生活創(chuàng)意,把筆記貫穿包括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的整個讀書過程。
一.用筆記搞定選書購書。
這里的筆記主要指購書清單,用清單指名購書。
1. 使用購書清單的好處:
掌握選書主動權,讓買書變得更有效率,節(jié)省時間也避免買到不合適的書,或者錯過想讀的好書。對此我有同感,在書店選書常常要花很長時間,在網上則常會買到不合適書,有些書在網上或書店看過或聽人說起當時沒買,過后記不起來什么書了。
2.如何制作購書清單:
一是制成表格:標出書名、作者和出版社三欄,制成表格打印出來隨身攜帶,注意要方便查找檢索
二是隨時記錄,獲取記錄信息的途徑:隨想筆記、網絡檢索、日常生活中收集線索、導讀書、書評等,在線清單可作輔助,如亞馬遜的心愿單,作者更提倡紅質清單。隨時記錄不只對選書有用,對寫作也很有用,保持好奇心固然重要,隨時記錄想法更重要。
3.如何使用購書清單:
作者提倡去實體書店購書印象深刻,這個我也贊成,只是現在書店常常不讓拆書封有點麻煩。去書店一般有三個需求:想讀沒想好讀什么,尋找某個領域系列或作者書,想讀某本書,可在網上完成前兩步,然后帶清單去書店確認購買某本特定書。
二.用筆記搞定讀書記錄
1.如何堅持做筆記:
· 把讀書筆記當成讀書目的,以輸出為前提促進輸入。
· 從一句話開始,讀書筆記可以只寫一句話也,使用專門筆記本,可以只摘抄或貼標記,可在車上把想法寫在便箋上。
2.如何做讀書筆記
一是嚴格篩選,三個步驟:
第一步通讀,把覺得有價值的折頁或用書簽標出;
第二步重讀,把仍覺得好把另一個角也折起來,或用另一色書簽;
第三步標記,讀兩個角都折頁或有兩種顏色標簽的部分,仍覺得好的就用筆做記號或用第三種顏色書簽,最后再讀一遍,選擇實在無法舍棄的摘抄下來。
這樣可以找出真正值得記錄的內容,也可避免書是出現太多線條而變得無意義,我就有這毛病,準備用此方法改進。
二是寫“蔥鮪火鍋式”筆記:
即摘抄加評論,如同日本特色料理蔥段金槍魚火鍋一樣,魚肉和大蔥并存。
篩選出自己真正覺得動心的部分后,就開始摘抄,每抄一部分就在下面留些空白,寫上自己的感想與評論。不必寫長,關鍵要在印象鮮明時記錄感想,不要抄完全部后再來依序記錄,摘抄與評論放一塊也便于對比提高自身。
還可把書腰書簽等物收集粘貼到筆記本上做成剪報式讀書筆記,或者把書中精挑細選出的內容復印粘貼。
有些書可以在做好標記后放在桌上,過一段時間后再做讀書筆記,可以讓你更冷靜地看待書中觀點。
3.把筆記本一元化:
方法:
把筆記和資料全記粘在一個筆記本上,不分類,只按時間順序。筆記本可書寫任何內容,也可粘貼復印件和書的腰封及書評等資料,包括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剪報,讀書筆記等內容。
作者強調使用智能手機不能代替手抄,30分鐘保存30本書不如30分鐘用手抄一本書內容,這個我不完全贊同,但使用智能筆記也可借鑒作者介紹的方法。
好處:
一是內容豐富容易堅持,可記下讀書之外的隨想,相當于以讀書為核心的日記本了,但可幾天不寫也可一天寫很多,比較隨意,也不用分類整理,容易堅持,但我覺得查找麻煩,還好作者在后面介紹了便捷的檢查找方法。
二是做完筆記后可重讀一遍之前看到并粘到筆記本上的書評,加深思考。
三是做了讀書筆記以后重讀時只需讀筆記,讓溫故變得更輕松,且可減少藏書苦惱。因為讀書筆記留下與書交流過的所有證據,除極少數自己愛不釋手,需反復重讀之書外,做了讀書筆記的書都可清理。這真是個清理舊書的好辦法,給我很大啟發(fā)。
三. 活用筆記提升自我
一是養(yǎng)成重讀習慣
選擇固定場景重讀筆記,固定時間固定場合,比如可選擇晚飯后或睡前及其他零碎時間,無聊或疲勞時,思緒進入死胡同時。
二是學會快速查找相應筆記
一元化筆記是不分類別的,檢索變得很重要,特地用了好幾節(jié)談此問題。可用便利貼和臍帶及腰封等做好標記,在書的扉頁上添加目錄,筆記數量較多時可用電腦制作檢索標簽:依次輸入筆記本編號、閱讀時間、筆記類型,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查找時輸入關鍵字即可。
三是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1.收獲新發(fā)現新領悟:重讀筆記時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新收獲。
作者舉了個親身例子:閱讀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書《各種各樣的人》后寫了相關筆記,重讀筆記時發(fā)現一篇摘抄的文章,當時并不太明了其中意味,只覺得重要,特別是恰佩克自己蓋房子的故事最有意思,工匠們罷工聊天或喝酒,小房子花了兩年,據說在美國只要三天。
恰佩克卻認為這種“遲緩”正是歐洲精神的偉大之處,兩年去工地監(jiān)工交流,
“我和我的家就這樣建立了非常親密的關系”,
這次重讀后一下子領悟到了,因為文中一段話:美國人在火車上汽車上甚至吃飯時都不忘工作,歐洲人該吃飯時候吃飯,聽音樂時專心聽音樂,恐怕是在浪費時間,但沒有浪費自己的人生。
作者馬上劃線并寫下評語:
浪費時間不算什么,但請不要浪費人生。
這句話仍是作者重要的座右名銘。
2.為寫書評、寫文章打基礎。為寫作提供素材,并激發(fā)寫文章與工作生活的創(chuàng)意,復印與重讀筆記后往往發(fā)現其中能給自己靈感的東西。
3.利用筆記解決煩惱:就某個困擾你的問題,選擇幾本書進行主題閱讀并利用筆記得出結論,相當于請三位專家圍繞問題提出意見,并互相討論,然后整理對比,提出假設,得出結論。“讀書筆記是一劑解憂藥”此言不虛。
最后,作者還貼心的介紹了 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小技巧和26款實用文具,其中有兩個特別有意思:
一是“把書堆成山,讀書不再難”:把買回來的書和未讀完的書堆放在一字板書架上,方便同時讀多本書和加深理解,另外堆一座“未做筆記書”的書山,讀完并做了筆記的書才放到普通書架;
另一個是“雜志要邊撕邊讀”:讀過的幾頁直接撕下來放入垃圾箱,撕下廣告與不喜歡的部分,想看的幾頁撕下來帶到外面閱讀,這便于攜帶也方便制作剪報。
還有在鞋柜上豎兩個書立放書,出門時直接帶走,回家時直接放回原位——讓我直想馬上開始操作。書架分出愛讀書一角,廢棄書一角與讀書筆記一角,把名著放枕邊,等這本書變得有趣那一天再讀等等技巧,都有趣實用。
總之,這本書不僅教給你一種簡單高效的讀書筆記方法,還教你如何重讀筆記提升自我,讓你從此愛上筆記愛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