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過筆記嗎?
如果有人告訴你,做筆記可以讓你從閱讀者變為寫作者,你相信嗎?
對于上面第一個問題,我相信只要是讀過書的人,肯定都有過做筆記的經歷。或是摘抄,或是劃線,甚至還有一些好學的人,會通過背誦記住經典名句。
但是,隨著筆記積累得越多,背誦得越多,我們提取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很多人做完了整本的好詞好句摘抄筆記后,當再次翻開時,卻發現如同第一次閱讀一樣陌生。
我也有同樣的困擾,為什么明明很用心一字一句摘抄的筆記,最后卻如同猴子掰玉米一樣,一無所獲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閱讀了廣受寫作者好評的《卡片筆記寫作法:如何實現從閱讀到寫作》(以下簡稱卡片筆記寫作法)。
《卡片筆記寫作法》的作者是德國的申克·阿倫斯博士。他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教育哲學講師,主要致力于教授如何管理時間、決策和個人成長。
在這本書中,申克·阿倫斯博士分別從寫作須知、有效寫作的基本原則、成功寫作的步驟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盧曼卡片盒筆記寫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寫作方法。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將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寫作思路,而不用浪費時間在尋找筆記、資料和參考文獻上。
這本書自中文譯本出版以來,廣受新媒體業界好評。
心智工具箱公眾號作者陽志平評價“盧曼卡片盒寫作法尤其合適學術寫作與信息密度大的寫作,比如論文、學術專著與長篇科普等”;
為知筆記CEO李峻稱贊“盧曼卡片盒寫作法完全無須堅持就充滿樂趣地達成了非凡成就”;
而flomo筆記創始人少楠則說這本書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那么,盧曼是誰?
盧曼全名尼克拉斯·尼曼,是20世界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盧曼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因為喜歡閱讀,自創了一套卡片盒筆記法。
憑借這個方法,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和定職論文。不久之后,他就被選為比勒菲爾德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實現了從公務員到社會學教授的華麗轉身。
他一生寫了9000多張卡片筆記,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數百篇文章,被譽為“當代黑格爾”。
盧曼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這一切得益于他的卡片盒筆記法。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卡片盒筆記法到底有什么奧秘吧!
1. 卡片盒筆記法幫你建立寫作的寶庫。
說到讀書做筆記,每個人都會,但是你做的筆記真的有用嗎?
上學時,我們抄抄黑板上的板書,把重點劃線背一背,就可以順利通過考試了。工作了,寫論文寫演講稿,這樣的方法還管用嗎?
和大多數人一樣,盧曼剛開始也是用劃線、摘抄、空白處寫評論的方式做筆記。一段時間之后,他發現這樣只是記錄了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都是孤立的存在,隨著記錄的增多,必須要絞盡腦汁才能回憶起以往記錄的筆記出處和時間。
他意識到這樣的筆記方式只是建立了一個雜亂的“檔案館”,沒有任何的意義。
那如何讓我們的筆記越積累越有價值,并隨時可用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盧曼開始改變做筆記的方式。他利用小卡片記錄自己當時的想法,然后收入卡片盒,也就是我們下面要說的卡片盒筆記法。
卡片盒筆記分為三種筆記:閃念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
閃念筆記,也就是平時頭腦里靈光一閃的想法。這種筆記可以簡明扼要,不必太糾結于如何寫或者寫什么,僅僅是腦海中想法的備忘錄。
文獻筆記,用于記錄閱讀過程中你認為經典的內容,或者是可能有助于你寫作的內容。文獻筆記不是簡單的摘抄,而是根據自己理解的意思,用簡短的話記錄下來。然后在卡片的另一面記下參考書目、頁碼等細節。
永久筆記,這種筆記是用來記錄從閃念筆記或文獻筆記中衍生出來的想法、思考和論點,也就是把前面兩種筆記內化成知識的過程。
其中,閃念筆記在我們完成新衍生的永久筆記后可以刪除,而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則在建立索引后,保存在卡片盒中。
與傳統筆記不同,卡片盒筆記是對當前內容有足夠的思考,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是一個把信息轉化為知識的過程。比起傳統的照搬照抄筆記,卡片盒筆記在提取方面更容易,積累得越多,我們寫作的素材也就越多。
2. 卡片盒筆記法讓你實現從閱讀者到寫作者的華麗轉身 。
談到寫作,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
想要寫一些東西,但是苦于不能準確表達,到處翻書、翻筆記,結果還是一個字沒寫;
強迫自己坐下來,面對空白文檔或白紙,抓耳撓腮薅頭發,等待著靈感的降臨;
好不容易七拼八湊地寫下一些文字,卻發現前言不搭后語......
卡片盒筆記法的創始人盧曼卻是完全不同的經歷,對于寫作,他說道:“我只做容易的事,我只在馬上知道要怎么寫的時候才會寫作。如果我有片刻的動搖,我就會把這件事放在一邊,然后繼續做別的事。”
當別人問他如何能夠實現高產的問題時,他的回答是:“當然,我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想。它們主要是在卡片盒里發生的”。
不靠自控力寫作,一切都只是興趣驅使,并且能在不同任務間切換自如而不影響進度和質量,這是每個寫作者都夢寐以求的,而盧曼依靠卡片盒筆記法輕而易舉地就做到了。這個方法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相較于傳統的筆記法,卡片盒筆記法采用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關聯的、分散的記錄系統。這種方法以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將不同的想法匯集在一起,從而產生新的想法,是一種緩慢而穩定的思想改進,促進思維產生持續微妙的變化,并且事物間的關系是自動生長。
就拿女性買衣服來舉個例子吧。女性A到一家店,看到一件半裙就買了,單純地只是因為喜歡。而女性B買這件半裙一是很喜歡,二是聯想到這件半裙夏天可以配T恤穿,秋天可以配風衣穿,冬天可以搭棉襖褲襪穿,春天可以配毛衫穿。一條裙子可以一年四季穿,非常實用。
這里的女性A就是傳統筆記法,筆記都是孤立地存在,不利于提取和運用。女性B則代表卡片盒筆記法,注重互相聯系無限衍生,通過匯集不同想法引發更多的思考。這樣比喻可能夸張了點,但是卡片盒筆記法絕對有這樣的魅力。
如果把每一條筆記看作是一粒珍珠,傳統筆記是靠繩子一粒粒把這些珍珠串成一條項鏈,而卡片盒筆記則是靠磁力把這些珍珠串成項鏈。因為筆記間互相關聯,所以可以自如組合成連貫的文字。
換句話說,一條傳統筆記可能只能應用到一篇文章里,而一條卡片盒筆記則可以做多篇文章的素材,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
據統計,盧曼一生積累了90000多條卡片筆記,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龐大,但是平均到每一天,只需要寫6條。如果你無法達到這個目標,你可以考慮一天寫3條。
經過一段時間后,你會積累到足夠多的想法去確定一個寫作主題。這時,你只需要專注于把一連串的想法變成一篇連貫通順的初稿,然后查漏補缺,完善論點,做到結構嚴謹、邏輯正確,就完美地實現了從閱讀者到寫作者的華麗轉身。
3. 卡片盒筆記法讓你獲得終身成長的認知復利。
盧曼說:“不寫作,就不可能系統地進行思考。”
申克·阿倫斯在書中進一步指出,記筆記不是最關鍵的工作,思考、閱讀、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筆記只是它們的具體成果。
比如說,前些天,我利用微信文件傳送助手,想把手機里的文件傳到電腦上,傳了很多次都不成功。我一直認為是網速的問題,把手機從WiFi切換到4G,把電腦移到路由器旁邊,還是不成功。后來求助隊友,他僅僅是把那個文件點了收藏,我便順利在電腦上可以看到了。
我當時想,我真是太笨了,這么簡單的方法怎么沒想到呢?當我讀到這本書的第68頁關于美國和俄羅斯通過不同方式實現在太空中寫字的案例后,我才意識到我犯了思維內卷的錯誤。
這原本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因為讀了《卡片筆記寫作法》,我就會有意識的把這件事當作閃念筆記,加上書中的案例,衍生出一條關于松開思考束縛,探索各種可能性的永久性筆記。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每一個沒有寫下來的想法,都是被浪費的才華。生活中這樣的小事很多,如果我們做個有心人,把這些都用卡片筆記寫下來,進而延伸出更多的思考和想法,這無疑會大大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有好的想法都需要時間的積累,即使是突如其來的突破,通常也在之前經過了一個漫長而緊張的準備過程。
卡片盒筆記法幫助盧曼成為20世紀最富有成效、最具創新性的社會理論家之一,現在也被越來越多的閱讀者和寫作者熟知。然而,掌握了好方法并不意味著成功,成功沒有捷徑,理想的實現離不開持續不斷的努力和執著專一的堅持。
作為閱讀者,只有當下做好每一張卡片筆記,未來才有機會成為一個高產的寫作者,收獲屬于自己的知識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