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天,她說了一件事,讓我深有感觸。
朋友買的新房在襄城閘口,附近有很多菜農,多數是種了一輩子菜的老人,年輕人很少有守著菜園沉下心種菜的。
朋友說她當初買房就是看中了那邊的環境,安靜,空曠,站在樓上一眼望去都是菜地,一年四季不斷變換的蔬菜,寒冬酷暑都有辛勤勞作的人。
她說家里的菜都是當季最鮮嫩的,田間直達。買菜成了她最享受的事之一,看著那些帶著泥,沾著霜的菜,好像自己也鮮活了。
今天一大早氣溫太低,一個老人拉著一三輪車蘿卜白菜在路邊賣,許是大家都忙著上班,行色匆匆中很少有人問津,只有一兩個老人圍在車子旁邊。
賣菜的老人手上腳上都是泥,冷得只搓手。
朋友見有自己喜歡的不包心白菜,就選了幾棵,又挑了幾個青的紅的蘿卜。白菜八毛一斤,蘿卜五毛一斤,算下來一大包菜才花了五塊錢。
正準備掃碼付錢,一個買菜的阿姨說:“姑娘,你有零錢嗎?最好付現金。”
見朋友很詫異,買菜的阿姨說:“你不知道,人老了不會用手機支付,這些碼都是他兒子媳婦的,掃碼付錢都到年輕人手里了,老人要是不帶找零的錢,買菜的都掃碼,辛辛苦苦一大早出來賣菜,會連一碗熱湯面都吃不上。”
接著又說:“好多老人都這樣,以后買菜記得帶現金哈,我們每次都帶零錢買菜的。”
朋友說當時一聽,心里難受。以前還真是沒注意,只覺得掃碼方便。
有過幾次買小菜給現金,老人都笑瞇瞇很高興,還以為是不習慣手機支付,原來壓根就不會用,沒有碼。
她今天和我說:“你下回買菜遇到年齡大的,也要記得也記得用現金哈!”
最后又和我保證說:“我能堅持的,就是每次買菜時,盡量照顧那些擺著小地攤的爺爺奶奶,不還價,給現金。”
“除了希望他們早點賣完菜早點回家,也是對勞動的尊重,一輩子辛辛苦苦,到老了賣點菜還不能體會到收獲的喜悅,網絡讓錢到了兒女腰包。”
她還說,這不只是給老人,也是給未來的自己!
我挺贊同支持她的說法做法,老人在高科技面前的無力無助讓人又心疼又難受。也許不久的將來,智能時代的來臨,下一批不知所措的就是我們了。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誰的頭上都是一座山。
以后出門不光只記得帶手機,還要備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