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以為我可以做到一個人生活,其實,我最怕的就是一個人無助,而你們卻都不能過來幫幫我——喜慈
年輕時的趙喜慈,在生下第一個兒子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喜悅,可是,沒幾年這個孩子卻因病就醫不及時死在了她的背上(那時,交通不便,丈夫在外掙錢,最好的朋友因為經歷流產也沒有幫她)。這也成了她一生中最痛苦的事,盡管后面又陸續生養了三個兒子,這份如刀割般的喪子之痛卻深深扎入她的心底。
現在喜慈成了70多歲的老阿姨,一年前她那曾多次出軌的老公去世。
因為有三個兒子,原本以為可以不用擔心無人贍養,可是在葬禮那天卻從子女爭吵聲中聽到了這樣的話“要是媽媽先走就好了,現在爸爸走了,留下媽媽一個人,她一直像個公主一樣,什么都不會”。
老太太聽了這話,心想,這是讓我活著還是不讓我活著啊?
好在孩子只是說氣話,葬禮結束后,二兒子把喜慈阿姨接到了菲律賓。因為二兒子比較有出息,工作忙,住豪宅,有傭人。他們一家三口整日不在家,工作的工作,上學的上學,只有傭人提心吊膽地陪著她,不讓她做任何家務,不讓她出門,生怕服侍不好老太太被主人辭退。
因為覺得像坐牢,老太太待了不到一個禮拜,自己一個人偷偷又回到了韓國。回到了空落落的家,充滿信心地重新開始一個人生活。
可是,不幸卻接踵而至。
因為燈泡壞了,她去換,卻弄傷了腿;隔壁鄰居經常看窗外的流浪貓,角度問題,她以為是在偷窺自己,去查得了妄想癥(有可能會發展為老年癡呆);最關心她的小兒子,因為不能及時照顧到她而自責,她擔心不已,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在一個夜晚,她選擇了自殺。她打扮得異常美麗得體,跑到漢江大橋,想要跳下去,卻被巡邏的警察拉下。
在好朋友的勸說和支持之下,她又找回了自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妄想癥愈發嚴重,最終患上了老年癡呆。
喜慈阿姨會時不時半夜跑出去,會把東西隨意亂放,會經常不認識身邊的親人朋友,會偶爾大小便失禁,會突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這對于喜慈阿姨來說是難以承受的,也是沒有尊嚴的,她自認為可以一個人生活,把自己照顧好,不用子女擔心。可現實卻硬是把她變成了她討厭的樣子。
她哭泣,她懊惱,她問朋友,為什么現在不能一個人生活了?
朋友答道:以前,你完全可以一個人生活,但是,現在,要學會接受我們大家陪著你。
終于,喜慈阿姨再也不會一個人了。
我一直以為我要的是一起環游世界,最后才發現,我要的僅僅是你的一點點關懷和理解。——晶雅
晶雅嫁給了一家九個兄弟姐妹的長子,本以為她會覺得非常辛苦,因為還要操勞后面八個弟弟妹妹直到他們成家立業。可是,樂觀善良的她卻因和丈夫的一個約定,默默付出和忍受了幾十年。
“我們等弟弟妹妹們都成家立業,等父母都安享晚年之后,去環游世界吧!”
“好的,拉鉤!”
接下來的日子,遠沒有想象地那么輕松。
婚后好久晶雅都沒有懷孕,這也是造成跟婆婆的關系日益惡劣的原因。
不得已,他們從孤兒院領養了一個女兒。令人安慰的是,晶雅接著連續生了兩個女孩。
在懷第三個孩子的時候,出了點意外,她挺著大肚子要求去醫院,卻因丈夫的忽視,流產了,還是個日思夜想的兒子。
之后,再也沒有懷孕,婆婆想抱孫子的愿望徹底落空了。從此,她的婆婆有事沒事就找茬,責罵她,廝打她,讓她受盡了屈辱。
沒辦法,還有三個孩子要養育,還有夫家八個弟弟妹妹要成家立業,還有父母要孝順,最重要的是,還有跟丈夫的美好約定等著去實現。
默默付出和忍受了幾十年,三個女兒也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晶雅阿姨以為終于可以跟丈夫放下一切去環游世界了,得到的卻是丈夫冷漠的答復。
“我不想像我媽一樣,辛苦了一輩子,最后卻只能躺在醫院里,直到死去!我想,活得像鳥兒一樣,可以飛起來,就算死,也死在路上。”晶雅阿姨認真地商量著。
“你媽媽那樣已經很幸福了,而且,錢不能這么花。你還想飛,你太重了,飛不起來了。”丈夫略帶嘲笑的口吻回道。
在看到丈夫依舊死不悔改,不懂關心和理解之后,在將近70歲的時候,晶雅阿姨搬出家里,租住在外面,準備把房子賣了,然后離婚。
晶雅的丈夫石均叔叔是個很實際的人,因為是長子,所以,養成了辛苦掙錢卻不舍得花錢的習慣。每天都在記賬算開銷,就連晶雅阿雅買個火腿沒有發票都要她拿錢補回生活費里。
在掙錢養家方面,他一直很努力。即使退休了,依舊在找各種工作繼續勞作,不愿給子女添麻煩。你看著一個將近70歲的老人,穿著保安服,每天幫年輕人搬重箱子,背影也著實讓人心生憐憫。
但是,在處理對妻子和女兒的親密關系方面,他是非常不及格的。
年輕時,在妻子挺著大肚子向他求助時,卻因他的不重視,妻子直接暈倒在他面前,血順著她的大腿流了下來;看到妻子被自己母親折磨,卻因愚孝沒有做出任何保護妻子的行動;在大女兒被廠子兒子猥褻后想她哭訴時,他不知安慰反而朝她怒吼,卻只會在巷子里打那個臭小子一頓。
在妻子不在的日子里,石均叔叔自己學會做飯,并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愛因為家暴而鬧離婚的大女兒,又重新來到新婚時跟妻子借住的早已破敗的房子里,慢慢回顧自己的一生,才發現對于妻子居然有這么多的虧欠。
之后,石均叔叔終于學會了正確地去愛,他會在去看晶雅阿姨時,帶上她喜歡喝的黑啤;他會在吃飯時,給晶雅阿姨倒上一杯水;他會當著晶雅阿姨的面承認自己當面的那些錯誤和傷害。
當然,晶雅阿姨也原諒了他,因為她要的就是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他能給予理解和關懷,哪怕不能環游世界。
有人會流產,有人會喪子,有人被遭背叛,有人會被虐愛,有人會被忽視,有人會得老年癡呆……
有時,我們會無力地感嘆,人生不過是場灑狗血的接力賽。
但,日子一天天過,也總有灑完的那一刻。
那一刻,老年癡呆的喜慈終于不再是一個人。
那一刻,被丈夫忽視多年的晶雅終于再次得到了曾經的愛和關懷。
走過之后,才發現,它們是磨難,也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