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米多多第48篇原創文章
文:米多多
圖:來自于網絡
每個人都必須承認,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不可能完全客觀,總是有主觀的成分,我們又渴望將這份屬于自己的理解與世界分享,于是,就有了故事。
小時候,喜歡聽童話故事;漸漸長大,喜歡聽歷史故事;再大一點,喜歡聽名人傳記;最后,想要創造屬于自己的故事。
故事,貫穿我們人生,是我們真正的人生導師和靈魂伴侶。
我們從來都需要故事。
可是為什么大部分人聽了這么多故事,卻依然沒有過好這一生?
那是因為—我們只顧著聽故事了,只有從聽故事的人轉變成一個講故事的人,我們才能影響別人,成就自己。
—1—
給大家講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關于老布什的。薩達姆起兵滅了科威特以后,美國政府坐不住了,特么這眼里還有我們大美國嗎?于是老布什就和自己的民眾宣講,什么中東是美國的重要石油來源啊,美國有義務去支援啊,巴拉巴拉,總之就是要攻打伊拉克。美國很多民眾都不鳥他,扯什么犢子,說什么石油,當什么世界警察,跟我們關系很大嗎?
支持者寥寥。
老布什一看,這不行啊,怎么辦?于是幕僚給他出了個主意。
這一次老布什學乖了,他整了個故事講給民眾聽。
“科威特這個小朋友啊,又暖又萌,從不惹是生非,可是最近被一個叫做伊拉克的流氓給欺負慘了,你說這伊拉克損不損?你有本事和其他流氓飆飆車啊,斗斗狠啊,揪住人家小朋友不放是怎么回事?我們美國可是個盛產英雄的國度,我們因為有一顆正義的心才共同創造了這個偉大的國度,可現在,有人在我們眼前欺負人,你們忍得了嗎?”
此話一出,那簡直是群情激憤,不打都不行。
一個故事,撬動了一場戰爭。
第二個故事的主角是美國的另一個總統—奧巴馬。
奧巴馬在競選的時候,就開誠布公地和自己的選民說,自己打小不是個多么幸運的孩子,兩歲多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家里經濟狀況不好,但是他也不覺得遺憾,因為他有一個堅強樂觀的母親,在母親的影響下,他走過成長中的荊棘,全面發展,成了一個自律自強有夢想的人。現在,他的夢想就是要實現“一個美國”。
聽了他的演講,是不是有點控制不住想給他投一票啊?這簡直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嘛!這個故事毫無懸念地讓他贏得了許多選票,最終登上了總統寶座。
一個故事,成就了一個總統。
—2—
這兩個故事說明什么?
成功的政客都會講故事。
僅僅是這樣嗎?顯然不是。
放眼各行各業,但凡是出色的人才都是善于講故事的人。
俞敏洪歷經三次高考上了北大、李彥宏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回國創業、馬云和他的十八羅漢、張瑞敏不滿產品質量砸冰箱……這些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吧?
這些成功者因為獨特的故事而綻放出光芒,也因為這些故事塑造了自己樂觀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形象。
我們選擇他們的產品、信奉他們的理念也是因為從一開始從心里認同了他們本人。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他們講的故事。
故事的力量由此可見。
—3—
普通人同樣需要故事的加持。
還記得西單女孩任月麗的故事嗎?還記得汶川地震中小林浩的故事嗎?我們為什么記得他們?就是因為他們的故事啊。
我們身邊的親友、同事、鄰居、客戶,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他們的故事中有喜怒哀樂,有跌宕人生,讀他們的故事,其實也是讀我們自己,我們在故事中了解他人、分析自己、體察人性、融入世界。
我們從故事中得到感動和啟發,得到經驗和教訓,故事是我們抵達成熟和寬容的必要途徑。?
再小的個體都是一個品牌,再普通的人都應該散發出自己獨特的光芒。
無論是職場、家庭,還是情場,我們都需要用故事與這個世界建立聯系、保持溝通。
古往今來,無數個普通人因為學會了講故事,而蛻變成了成功者。
所以,普通人聽故事,成功者講故事。
-END-
米多多:
企業培訓師
演講與溝通教練
寫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