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了一場羅輯思維的活動——史上第二大讀書會。
與會人員都是大牛,輪番上場,有講段子的,有分享雞湯的,還有說知識分子人文環境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快要當父親的關系,對于其中老六的推薦,感觸最深。
老六,讀庫的創始人,在讀書分享會中提到,自己打算再做一個讀小庫——一個針對兒童的讀物。
作為一個成年人,必須要意識到的是:兒童跟成年人的思維模式有很大不同。
這種不同來源于經驗,成年人有更多的經驗,這些經驗讓我們更適應社會,同時也是對我們的思維的束縛。
當一本書和一個ipad同時放在孩子面前,我們通常會以為,孩子肯定會選擇ipad的,這是一個更具有綜合性的工具或者說玩具,有動態的畫面,有互動操作,有聲音,這當然更吸引人吧。
但這其實是成年人的經驗所得出的推論,實際情況是,一個孩子的內心活動的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如果是一本純文字書,可能孩子不會選擇,因為他的認字量不足以讓他閱讀,但是一本圖書則可能是不同的效果。老六推薦的書中,有大量沒有文字但是圖片內容豐富的畫面,不同于成人的瀏覽方式,比如我看一本漫畫,從來都是一掃而過,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吧,習慣性的抓取主要內容,人物表情,背景細節,根本不會在意,甚至對話都只看關鍵詞,而孩子不同,他可能是趴在畫面上,就像逐字逐句閱讀文字一樣,一點一點看著畫面的細節,同時自己腦海中為畫面中的小動物啊,小花小草啊,配上了豐富的劇情。
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一次購書體驗,一本精裝的昂貴的圖書,內容都忘記了,因為真的是對一個孩子而言很深奧的東西,我爸肯定我不會看看不懂,所以不給我買,但是我死活要買,當時的理由是: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一頁書角上有一只小烏龜。
果然這么多年過去,現在靈光一閃,書名和內容都不記得,但是那只小烏龜,還記得。
大概,我找到了某一種教育小孩的方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