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胖:
能寫會算敢判斷:
算:指的是面對復雜問題的統籌安排能力:我先干啥,后干啥,先搞定誰,后搞定誰,如何統籌安排自己的時間。
寫:通指一切表達,比如寫作,比如演講,這是提供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是你自己單點提高工作效率,你用說的方式,用寫的方式,總而言之,以傳達信息和價值觀的方式,能夠協同更多的人在你所主導的一個協作網絡當中,實際上就在提高你自己的工作效率。
敢判斷:首先要有價值觀,用價值觀做判斷,選擇會比較容易,因為你有了標準,這個社會已經復雜到任何一種選擇,只要你堅定地選,然后按照你預想的那個價值觀道路去做,往往都能打到某種預期的結果,怕的是你不知道你的價值觀是怎樣的。
快刀青衣:
推薦幾個APP:
1、思維導圖:Xmind zen
便利功能:能把腦圖變成PPT
頭腦風暴功能: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你想到的先都寫下來,然后再分門別類。
2、印象筆記:幾個大的筆記本組,臨時工作組,知識,工作,學習等等,短時間內看不出效果,但是一年兩年后來看就特別清晰。
3、清單工具:滴答清單,清單功能大部分大同小異,這個里面把日歷和番茄時間,番茄工作法,和清單 合并在一起了,這樣你就不用打開那么多APP了。
推薦硬件:
1、便攜式鍵盤,左邊是微信,右邊是印象筆記,便于記錄
2、有快捷鍵定制功能的鼠標,快速截屏,快速回到桌面,看起來每次只節省兩秒鐘,但是如果每天要非常頻繁地做某種工作,感覺會比較好
其他應用:
ULYSSES:個人文檔:word 容量小,打開慢,容易奔潰,而這個支持Markdown 語言
手機的截屏功能,長截圖功能
workflow:類似于快捷菜單
文檔管理:石墨,谷歌文檔:
心法:
1、增強目標感:效率低往往是不夠專注,目標不夠清晰,產品經理必須要有完整的交付點,產品經理的產品如果沒有上線,相當于什么都沒有做,就像一篇微信沒有發布,相當于什么都沒有做,這個是目標管理能力。
2、任務分解:一個大的產品,大的功能和大的事情,看起來非常非常復雜,一開始覺得特別難,但是你把這個大工程切成五十段,你會發現很容易
3、每日三件事:想清楚重要性,比你更著急出發更重要,如果第二天你只能做三件事情,你會做哪三件事情,放在待辦事情,就好了,剩下的都是你賺的。
4、效率高并不是一個好的事情,如果在錯誤的道路跑得很快,反而會越走越遠,
5、定義問題:重要的事情不是馬上開工,馬上上線,而是把問題定義清楚,保證未來很長時間不出錯,未來很長時間能運行。如果花了一天的時間編程,結果第二天出現很多bug,工作效率反而低。
6、結果導向:每天激勵自己,趕緊忙完這一段,就可以接著忙下一段了。趕緊發布這篇文章,就可以準備下一篇文章了。
脫不花:
提高效率的原則:
1、極其認同快刀說的一點:目標感
2、找忙人合作:要找忙人合作,因為說明他有效率,要合作,就找忙人,而不能找閑人。如果在合作當中,一個人閑了很久,說明他亂七八糟的事特別多。
3、解決正本清源的問題,要提高效率是為了啥?
很多偽書說一天工作4小時,剩下的4小時可以用來享受。事實上是我每天干14個小時,你要干40個小時。
玩也有效率:脫不花女兒面試幼兒園,得到老師提醒脫不花,不要競選家長委員會,閉上你的嘴。不然你會被他們的無效率給急死。
本質上效率問題是:一天可以當成幾天過。
4、不相關的事完全不干。
別人的活動沒法自己管理,每次按照之前的時間去執行的時候,發現所有人都會拖堂,扔過去的時間沒有什么效能,她的目標不是給別人捧場,而是把得到做好,當目標清楚,就懂得取舍。
5、定計劃是有技巧的,很多人特別擅長定計劃,計劃如果花費太多時間,就不會去執行這件事,因為計劃花費了很多時間,已經沒有精力去執行了。你身邊肯定有定運動計劃的人每年胖三斤,定讀書計劃的人每年到年底都沒完成。
建議:
1、只定一個清單
必須把所有的事物包括自己的個人事務、家庭事務和工作事務全部在一張清單上。必須管理你的時間和精力,只有這樣,才能打通時間。
2、定大致上的計劃,允許計劃有可變性,別迷戀計劃本身
3、適應電子化工具
4、定模:套路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套路更沒法創新,沒有套路的人會把別人的常識當做你的創新。別造新的輪子,在基礎上做創新,做普通工作是有模型的。
舉例:得到課程開發的壓力越來越大,過去如果產品專業、好、就上線,但是如果今年得到的產品不到驚艷,就不能上線,現在追求科學性,產品交付,還要追求獨特的魅力。重新梳理套路,前期要增加幾個控制點,而且要前置,在剛剛啟動這個項目的時候,就要判斷這個老師是不是有魅力,針對內容的開發者來說,效率也提高了。
5、專注非常重要,但是在具體的工作和生活場景當中,不得不面臨多任務處理器的情況。尤其當你是一個teamleader的時候,你需要關注:時間表,追求效率和時間,你需要交付產品,你需要關注人。當你是一個公司的管理者的時候,你還要關注錢、資源、外部環境、產業鏈。
所以:
1)要練習什么時候可以多任務并行,什么時候不能多任務并行。
舉例:和有的家人在一起可以多任務并行,我跟我先生在一起的時候,同時接了一個電話;比如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必須專注,因為時間少,所以質量要高,陪伴要專注。把精力和注意力帶寬分布得更好。
2)應劃出一個集中處理時間,不需要協作的事情。有一兩個小時一個人工作的時間。
3)學會線上協同:對于重要不是特別緊急的問題,把切口變小,選一個晚上,在群里討論這個問題。收到多條建議,接下來是建議挑選的問題,這是一個工作技巧。
4)學會回血:精力消耗比較嚴重,要選擇一個快速恢復戰斗力的方式,我應該是運動。脫不花是閱讀。
總結:關于效率問題:
1、不要只算工作的帳,把24小時搞到一個時間流里面來
2、不要只考慮自己的效率,還要考慮別人的效率,只有協同起來,才能提供你的工作效率。